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天下归汉 > 第512章 新兴产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人似乎真的知道不少,刘文才同意了几个边市的点,他就点出了其中三个。

当然了,这也不是保密的事情,过了上元节,复印开朝,这边市的地点就会进入一轮公示了。

接着,那人又说道:“娄家的,想要南洋海商,张家的想要北边的生意,留给我们可不多了。”

“也不对,我自然是跟着糜氏在东边了,三韩,扶余,高句丽还有倭邦。”

他依靠的是糜氏,现在糜芳又坐在财学院的位置上,他自然能够跟着吃肉了,但是其他人呢?

其余的人直摇头,这里面,除了扶余和高句丽还有点够看,其余的都没啥本钱。

那人是跟着糜氏的,自然能吃到东西。

他们一盘算,现在也就剩西域诸国了,还有刚刚出战的西边几个国家了。

如果不换地方,那他们也不一定能吃到什么。

毕竟,现在在上面的几个商人都是最顶尖的,除了他们,还有那些世家。

世家漏出来的才是他们能吃的!

刘文听了一会儿,也没有什么新意的东西。

终究是见识不够,只想着在这些事情上赚钱,而不是想着开拓业务。

刘文想了一会儿,还没等开口,又一人推门进来了,看着也是常来的,有不少人都熟络地打着招呼。

“方才匆匆离开,陈兄是得了什么好东西?”

“正是,陛下年节恩赐老臣,我的一位叔父也受了赏赐,是一件,羽绒服。”

“这是何物?”

几个人围着那人带来的羽绒服,每人都摸了摸,不到一会儿,就能捂热了,一时都有些新奇。

刘文则想了一会儿,今年羽绒服产量不多,所以也就赏赐了五十件。

好像挺多,但接受赏赐的也有近三十家,平均下来,一家最多两件。

而陈家,那应该是陈纪他们家了。

一众人打量着羽绒服,除了觉得有些臃肿以外,保暖是没得说的。

“这是制作的配方,可是托了不少关系才拿到的呢。”

听到这话,刘文有些想笑。

如果这人没说谎,那大概率是被陈纪一家诓了。

羽绒服的事情刘文也没让荀氏保密,只要想拿制作方法的,都可以去抄录一份。

现在刘文手里产业保密的只有复合版的肥料,完整版的常山纸制作工艺(低配工艺的和流水线作业的方法都不是保密的)还有香水了。

其余的工艺刘文都已经开放学习了,谁都可以学。

众人看完,有些啧啧舌,“有些不简单啊,这,要鸭绒,一只鸭子还只有半两能用的,这,要养太多鸭子吧?”

半两鸭绒都还是养了两年上的,一年的估计更少了。

但这个手感,配合高级的布料,哪怕是夏天才穿的凉丝,估计也能捂热了,这在冬天,可是大宝贝了。

随后,有两人说道:“这,养鸭,没有五万只。供应不起来的。”

“倒也不用这么多,三万只或许能够,够用了。”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他们没有人想尝试,可一旦做成了,那收益不言而喻。

现在是只有朝廷在做,供奉完皇帝,就只给这些达官贵人嘛?在他们看来,也算是高档的奢侈品了,而且是有价无货的那种。

刘文想了想,“请徐兄,孟兄来坐一会儿?略有薄酒,聊一会儿。”

两个距离刘文最近的人,话也是最少的,看完羽绒服就回来了,心思似乎想着事情。

听到刘文呼喊 ,又互相看了一眼,随即走了过去,“还不知道,这位公子姓什么?”

“免贵,吴姓。”

“陈留吴氏?”

“高攀不上。”刘文打着哈哈。

一边的吴贵人也算是见多了风浪,神色自若。

几人也笑了起来,但徐苗和孟卓却不信,只是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不宜拆穿。

陈留吴氏,那也是富甲天下的家族,不是他们能够相比的,这样人家的子弟能来跟他们搭话,对于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开拓人脉的好机会。

酒走了几盏,还真有一个书生冒着细雪赶到了酒肆里面,喝了两口温酒,就开始说书起来。

吴贵人倒是一时被吸引住了,都是些上古时期的怪谈,说得倒是宛如真的一般,时不时还有人打赏他铜钱,请他喝酒之类的。

刘文则说着正事,“看你们刚才的意思,有些想要做这个生意吧?”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个生意,自然是羽绒服的生意了。

但羽绒服的生意哪有那么好做的?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资本做,就说他有没有这个技术?

那人把那图纸就晃了一眼,谁也没记住。

而且,五万只鸭子,还有那些棉花,现在只有荀氏门下在阳城的产业才有棉花供应。

还有常山王室那边也有一些棉花地,但因为政策的原因,那边的棉花地并不流通。

他们现在刚接触到用棉花制作的棉布,还没开始整棉花呢,现在又有在棉花的基础上制作的羽绒服。

这让人一时有些难以接受,因为信息太多了,有些转不过来了。

都是新事物,他们不敢保证能不能有收益。

棉花还好说,最重要是种植技术,这个在第一版的农经里面就有,到时候买一本就行。

但是养那么多的鸭子,只为了羽绒服,他们有些忐忑了。

虽然,羽绒服确实是好玩意,但心里没底!

而且,五万只鸭子的成本可不低的!

就算是按照一只小鸭子二十钱计算,那也得有个一百万钱了。

他们可不是糜氏这样的大财主,一百万钱就快占去他们财力的一半了,试错成本太高了,而且养鸭子两三年都不一定能回本。(这个时候还没有玉米可以用来养殖)

哪怕卖卖鸭蛋,但也最多应付一下雇人的月钱而已,其余的钱都还是需要他们出的。

那相当于,他们是亏本赚吆喝了,都还不知道能不能抗住两年的时间呢,要是出点什么事,只怕会更麻烦。

“二位,我有个不成熟的意见,不如,我投资,你们出力管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