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还未到寅时的时候,刘禅便已经和群臣一同从城中出发。
那时候天还很黑,因为儒士们设置的整个礼仪若是完全顺利的走完,中间没有耽搁,便需要五个半时辰。
倒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刘备麾下的这群儒生,实在是两汉以来,儒生们太能折腾了。
秦国虽有礼,但在礼制方面给后世留下的影响主要是在泰山封禅方面。
治国方面的礼制,基本上都是汉朝开创的。
到了如今,基本上任何大事都有相应的礼乐制度。
而季汉是奉汉室正朔的,自然不能在礼制方面让人挑出毛病来,所以整套流程相当完善。
像许靖这样的老骨头,基本上是要被去掉半条命了,也因此其子会全程搀扶着他。
在尊老是政治正确的时代,倒是无有人会怪他失礼。
爱幼自然也是好道德,但是刘禅已经加冠,不能算幼。
一直注重身体健康的刘禅极少熬夜,天黑行动算是违反了他十几年来的生物钟。
以至于整个路上哈欠连连,袖子里倒是揣着一个洋葱,但刘禅不想用它来提神。
一方面是这玩意太刺激,另一方面是刘禅就带了一个,一会还得吃呢。
祭祀完后刘备要向群臣宰割分食祭品,也就是所谓的天子赐胙。
此次祭祀天地社稷,肯定是要用最高礼节,也就是太牢。
帝王祭祀用,牛、羊、豕(猪)三牲(整只)全备为“太牢”。
虽然是做熟了的,但是原生态没有添加任何佐料。
但凡是烤熟的刘禅也能吃下去,可那是用大鼎清水煮熟的。
白水煮肉,若是再碰上一块十分肥腻的……没点佐料拌嘴,恐怕是真的咽不下去。
因此,刘禅便提前准备了一个洋葱。
“感谢张骞……”
等刘禅抵达武担山下早已布置好的场地时,早有大量文武公卿抵达此地。
六千精锐之师已经将整座山纳入保护之中,能看到山上及周围大量旌旗有序排列着。
虽已进入寅时,但依旧是天黑,祭天台上下有灯火照耀,倒是颇为光亮。
除了一实在抽不开身的边将之外,这段时间外镇各方也不乏紧急返回成都者。
没来的大员有三,一是都督汉中的魏延、二是都督荆襄的关羽、三是都督南中的李恢。
基本上凡是非尚有重任在身、须臾不可离职的文武官员,其他大凡能够抽身而来的,俱都来到成都。
因为新帝履极对于所有人而言,无可置疑的关乎着他们已有功业的认证与回报,以及未来前途之光明。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或面露严肃或面带喜色。
便是互相之间有什么过节,也像是完全不存在似的互相问好。
不过等身着冕服头戴旒冠的刘备出现后,大家面容都不自觉的严肃起来。
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出现差错。
毕竟若是因为自己耽搁一分钟,这么多人可就是被耽搁成千上万分钟,罪过可就大了。
因为做了些运动,刘禅也清醒不少,这让站在他附近的伊籍大大松了口气。
作为刘禅的礼仪老师,若是刘禅出了差错,即便无人指责,伊籍恐怕心里也不会好受。
灯火照耀下,群臣叩拜,玄黑色的厚重袍服更添几分肃杀之感。
在诸位礼官的一片唱礼之声中,刘备一手扶剑,另一手撩起袍服衣角,开始拾阶而上。
群臣百官各依次序在后。
君王佩剑的旧俗可谓源远流长,算是自古以来。
先秦贵族之中剑,属于是必须要搭配的饰器,也不管是否擅长剑技,反正就是风尚。
秦汉时期,贵族佩剑依旧是风尚。
比如尊许臣子‘剑履上殿’,被视为极大的恩宠,基本上是汉代帝王待臣子的最高礼遇。
且儒士们尚武佩剑,他们参与政治后,制定的礼仪中自然也是佩剑的。
比如秦始皇,据说他有太阿剑、鹿卢剑以及定秦剑三剑,几乎任何场合都是佩剑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高皇帝刘邦‘提三尺剑定天下’更是深入人心的常识。
关于光武帝也有一个典故,在东汉也是广为人知,便是赠剑彭宠。
当年,更始帝拜彭宠为偏将军、渔阳太守。
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他经过考虑决定归顺刘秀。
随后参与平定“王郎之乱”和河北地区,立下大功,加号建忠大将军,册封“列侯”。
这可是在东汉立国前就被封为列侯的人,若是他后来不造反,定然是能进云台二十八将的人物。
但是到了东汉中后期,基本上都是少君当国,彰显君王武德的佩剑渐渐被代以璋玉器物。
如今刘备要重塑汉家威仪,自然是要重拾佩剑之礼。
刘备感觉身上的冠冕千斤重,而脚步依旧沉稳的不断迈上一个接一个台阶。
他目视祭坛上面的御床,神情肃穆。
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自诩英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未灰心丧气、永不言弃。
无论遇到任何逆境都坚定的走下来,才有了今日之光景。
“备,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辱此身,不负此世!”
紧跟在刘备身后跟着五人,依次分别是:许靖、诸葛亮、刘禅、法正、杜巳。
再之后是马超引领一众武官,刘巴引领一众文官。
按理说,前面的五人当是一齐的。
或许是刘禅少年气血足跑得快,又或者是其他四人有意为之,刘禅是比他们稍微靠前一点的。
刘禅也是佩戴着他的焱至剑,昂首阔步,目极苍穹。
深吸一口山上清气,看着四方威武雄壮之师,面上尽是从容与自信。
刘备登上最高台,自有侍者摆上香案,奉上祭品。
然后便是诵读祭文和祷文,向皇天后土天地皇只汇报一下今天为何会来祭祀他们。
许靖恭敬的将诏书双手奉上,刘备欠身接过,随后面向祭坛: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
“社稷堕废故帝托以天命,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
“夏民与内外诸夷,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