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是昔日留侯的,恐怕只有那些与他同时来到这个时代的华夏历史上的“名人”!
张良转头看去,正是那名银袍银枪的青年,正勒转马头回首看向自己。
只见那名青年自言自语道:“果然是留侯。”
张良见对方英姿勃发,面容微微有些相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又一时之间记不起来了。
青年随后翻身下马,来到张良面前,行了一个晚辈之礼道:“在下李广,见过留……见过子房先生!”
李广见到张良身边还有护卫,立刻唤了一个称呼。
张良心里暗道:“原来是大汉的飞将军,果然一表人才!”
不过表面却不动声色的问道:“李将军来此,找我何事?”
李广虽然是在张良逝世后几年才出生,但是张良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恶补自己死后到东汉末年的这一段历史。
所以在见到对方自称是李广,又知道自己留侯的身份后,瞬间明白了对方就是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生都在追求军功封侯的“飞将军”。
李广见到周围有不少人向这里张望,张良身边的护卫同样不少,不禁低声道:“子房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陈到知道李广是当今皇帝身边的红人,并不害怕他对张良不利,所以站在原地并没有跟上。
两人来到京城外的一处没人的空地上,李广激动的说道:“没想到留侯也来到了这个时代,晚辈对于当年留侯助高祖平定四海的事迹心神向往已久!”
“我逝世之时,李将军应该尚未出生,就算出生,最多也是懵懂孩童,竟然一眼就认出了我?”张良颇感惊讶的问道。
张良恶补过自己身后的汉史,知道李广自刎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虽然对方具体出生年月不清楚,不过李广死时六十余岁。
往前推算,他自己病逝于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李广出生的年月应该与自己病逝的时候相差无几。
“我出生之日,留侯确实已经仙逝数年,不过我年轻之时,与您的嫡孙交好,曾经在张家见过留侯年轻时的画像,惊为天人。
前些时日,留侯代表并州刺史刘备来京城觐见陛下之时,我当时就在陛下身边担当禁卫队长,所以能一眼就认出了您的身份。”李广如实的说道。
“我就说李将军英姿勃发,我第一次见到,感觉似乎昔年见过这般年轻英勇的将军,原来是陇西侯李信的后裔!”张良微微颔首,淡笑道。
“没想到留侯竟然与先祖相熟?”李广有些愕然的问道。
他知道自己的先祖李信为秦国大将,张良是韩国贵族。韩国灭亡后,张良一直游走在天下,志在颠覆秦国的统治,帮助韩国重新复国。
“当年李信与蒙恬兴兵伐楚之时,我就在汝南郡,曾经见过陇西侯一面,亲眼见到他攻打汝南郡的平舆县。”张良风轻云淡的说道。
虽然当年韩国灭亡之时,他非常痛恨秦王与秦将,但是后来他游走于天下,联络反秦志士,亲眼看到了秦国的灭亡。
之后又协助刘邦剿灭西楚,最终建立汉朝。
后来他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当年的恩恩怨怨早已在如今的重活一世中,随风而散。
他现在只想重新建立一个太平盛世,既而能凭借此功造福万世,得道成仙。
“原来如此,留侯当年助高祖成就帝业,高祖虽然驾崩多年,但是汉王朝犹在,其子嗣后裔仍然为天下之主。
只是大汉如今早已经千疮百孔,日薄西山,留侯可有挽救大汉之策?”李广翘首以盼的问道。
“陛下年纪轻轻就能暗中谋划推翻权臣董卓的统治,说明其背后必有能人相教。更何况无论是李将军还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贾复、吴汉皆是栋梁之材,何须我来指手画脚?”张良微微摇头道。
“当年高祖与霸王相持于荥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高祖询问破敌良策。
有最后一位纵横家之称的郦食其劝谏高祖,寻找六国王室后裔,将他们分封为王,这样就能收揽天下人之心,为高祖所用。
当时并没有一人反对,显然认为郦食其所言非常正确。
只有当时外出归来的留侯您,谏阻分封,说出八大理由,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使得高祖茅塞顿开,才有后面汉朝的辉煌盛世。
说明留侯的眼光是领先当时的所有人一个时代!
纵然如今陛下身边有些人才,又如何能与您相提并论呢?”李广愈发的谦虚并请教道。
“李将军可知如今大汉的病因在哪里?”张良眉头微皱,低声问道。
“地方势力拥兵自重,朝廷的中央军这些年消耗巨大,已经没有能力与地方势力相抗衡!”李广作为汉朝名将,自然会站在军事家的角度看问题。
张良微微摇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病因罢了。秦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十五年而已,而大汉除去中间的王莽篡位,已经快四百年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没有永恒的王朝,大汉能持续如此之久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然而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大汉的由盛到衰也绝非一个病因,而是多个病因共同的结果。
其一,从光武帝复国到现在,大量的百姓失去自己的土地,只能成为别人的佃农或是奴仆,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这也是导致许多地方爆发农民起义或是农民成为盗匪、流寇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地方豪族的权力太大,甚至他们能参与到察举制中,影响太守或是刺史的举荐名额。诚然光武帝复国时,各地豪族的支持非常重要。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甚至连许多太守与刺史都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当初刘表单马入宜城之时,如果没有襄阳的蒯氏与蔡氏鼎力相助,他很大可能无法接任荆州刺史的位置。刘焉当年入益州之时,也是靠的手下东州兵对益州本地豪族的血腥镇压,至今益州本土豪族仍然对刘焉刘璋父子怀有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