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瑖清楚,那些人并不是同情陈翔,甚至对他的辞职,还有些喜闻乐见,例如朱琳和刘经理,不是她俩落井下石,钟瑖说不定也下不了决心赶走陈翔。他们不过是兔死狐悲罢了,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这份工作报酬算不上丰厚,不过勉强让人在这个超级都市生活下去。万一也像陈翔那样丢了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吞金都市中,都熬不过半年。
朱琳很快回来了,她已经打发走了陈翔,也按照钟瑖的意思,适当给了补偿。
朱琳又拿过一张单子,说去北京的差旅费批下来了,要钟瑖签个字,费用打到他的卡上了。钟瑖瞅了一下金额,明显超过了他在北京的所有开销。他没问什么,直接签字。
刚以经手账目不清楚的名义,赶走了陈翔,自己又重蹈覆辙。若干时间后,如果有个更大的什么总要动自己,那位刘经理也会很快地打出一张清单吧。
只是,这笔钱,已经送过来了,他又怎么能不拿?
接下来,钟瑖又带着朱琳去面试了几个人,这些人都是吴经理面过满意,让他把关的,看履历,有几个还是国外不错的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毕业,还有短期在国外的工作经历,钟瑖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国外,毕竟国外薪资还是比较高的,又没有国内这么卷,有几个人明显对这个问题做过准备,做了冠冕堂皇的解释,什么国内形势更好,家里需要照顾,甚至还说出报效国家的话,说得钟瑖忍了好久才没笑出来。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说是因为现在美国收紧了对中国人工作签证的发放,自己申请不到美加的工作签,所以才回来的。
钟瑖研究生班上一小半的人出国了,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同学都在各种群里拐弯抹角的打听,国内有没有他们合适的位置。也有当初关系好,直接找到钟瑖打听,钟瑖很坦诚地告诉他们,回来不是不可以,但要做好薪资大幅下降,还有和年轻人捐的准备。
听说也有人回来过,但不适应国内的职场环境,加上两地分居,生活不便,做了没多久又回去的。
有个朋友在群里发牢骚,现在美国中国工作生活,压力都大,都是鸡肋,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有个说话尖刻的人回应,“有没有可能不是美国和中国鸡肋,而是我们鸡肋,所以两边都不合适?”
群里顿时安静一片。
钟瑖默默退出了群,他觉得,鸡也好人也罢,脊椎只有一条,腿骨也只有两根,大部分骨头都是肋骨之类的不起眼的骨头,多一根不多,少一根不少,世道好的时候,过得宽松些,现在要勒紧裤腰带了,自然压力大了。
几个来面试的人,各方面条件都相差无几,钟瑖也挑不出哪个更好些,于是挑了几个长得顺眼,问答比较得体的留了下来。那个坦言自己是因为留不了美加才回来的,钟瑖给否了,这种人,心思不在国内,留不住。
诚实是好品格,可诚实到自曝其短,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就是傻了。
陪儿子出去逛街,他看到商场里的VR游戏,吵着要玩,我就陪他玩了会儿。
戴上VR眼镜,坐在体感椅子上,玩了两把类似过山车的游戏,个人感觉,VR游戏目前虽然不能完全虚拟现实,但也可以模仿个五六成,俯冲下坠的那几下,还真让我有点头晕目眩。
估计过不了多久,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cR(影像现实)就会大行其道。想逛街?带上眼镜,想去哪就去哪,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聚会?哪怕相距千里之外,甚至有人在飞机上,游轮上,只要约好时间一起带着眼镜和摄像头上线就好;甚至约炮都没问题,VR眼镜,加上飞机杯或按摩棒,无论你是想要西非壮汉还是南欧少女,环肥燕瘦,潘安宋玉,一戴上眼镜,马上送到眼前,陪着小心伺候你,《爱经》和《素女经》的各类姿势,随便你挑。
宅男很幸福,十之八九的需要,都可以通过各种R帮你实现,门都不要出了。
问题是,各类智能技术在造福人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在取代人的位置,自动机器人的出现,导致大量工人下岗;现在已经有智能会计,一台机器可以完成几十上百名有经验的会计的工作量,而且全天候工作,绝不出错;智能记者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写成一篇财经报道,而且数据更翔实,观点更客观,分析更透彻;智能医生的诊断正确率据说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已经具备中级医生的水平;智能交易员,可以超频交易,既每秒交易若干次,普通人买卖一次的时间,人家已经交易了成千上万次;某科幻电影的主题歌因为调门太高,人唱不出来,就找智能机器合成了,结果没几个人能听得出;还有智能律师,智能程序员,智能工程师等等。今后各单位,只要有几个厉害人物,带着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以往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团队才能做的事。
据说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AI(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就可以全面超过人类,那个时刻就叫做奇点。电影里,人工智能奴役人类的场景未必出现,可中等能力的人的饭碗被AI取代却是确定无疑的。
到那时,人类怎么办?据未来学家说,以后人类两极分化会更严重,极其少数人类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他们会更富有,更聪明(AI植入),具备更多能力,更健康长寿,甚至可以长生不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超人。
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办?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会把我们像宠物一样养起来,提供最低限度生活必需品,以维持生命,然后给你个VR让你自己去high。
当然,那是最悲观的预测,但大部分人类都福祉,都寄托在极少数人的一念之间。普通人基本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资源和能力相差太大。
预测是否能成为现实,我不知道,但现实是,人类逐渐被AI赶超,围棋已经被埃尔法狗秒杀;微软,Google,Facebook研究的各类Ai产品,已经可以取代某些岗位的人。
奇点的到来,看来是无疑的,不过是早晚罢了。
留给普通人的时间不多了。
老爹有住院,医生说他抵抗力弱,需要锻炼和加强营养。
有位网友姐姐很热心的推荐了一款产品,并发来一堆资料。资料看着很眼熟,就是朋友圈常见的: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继承人罗杰巴特那,收购了巴宝莉,星巴克等着名公司后,又挥师保健品市场,创建某某保健公司,发誓要把该公司建成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企业。
什么时候公司也能得诺贝尔奖了,连莫言都不敢这么编。
欧洲老牌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继承人姓巴特那,还是个美国人。于谦的爸爸王老爷的笑话难道是真的?难不成老罗家绝后了?
这套路很熟,说实话,我也曾为某些企业写过类似的稿子,不过我没好意思写什么罗斯柴尔德,诺贝尔,一是显的太没常识,二是太俗,因为这两个梗都快被玩烂了。自从某大学请了一位罗斯查尔德的旁枝子弟冒充罗家族继承人来演讲圈钱,被正宗罗斯柴尔德家族拆穿后,一般机构都不太用这个这个牌子了。
现在还用这些梗的,不是资讯太落后,就是肚子里墨水有限,实在编不出新东西了。
一般碰到这种推荐,我都直接无视。但这位网友认识好久,人家也是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国家认证培训师,自己也在零售行业做过,应该不会没常识吧?
于是我耐着性子看下去,越看毛病越多,资料都是公众号上的,文字很粗糙夸张,所有资料都没标注信息来源,所有受访者都没标注真实身份,软文里全是第一,最大等广告禁用词。宣传上基本违反了广告法关于食品药品的所有规定,这要是一家正规公司,早就被罚破产了。
网友说这保健品她吃过,效果很好。保健品这玩意儿,大部分都是心理作用,有用没用很多时候都存乎一心。当初一只王八炖了几万箱的那个中华鳖精,不也有人说效果不错吗?
网友还说,她用了该产品后,三十多项指标恢复正常——我爹都住院了,也才七八项指标不合格,三十多个项合格,您还活蹦乱跳真不容易。说白了,指标这东西,可操作空间太大,仪器上做做手脚,参数上调整一下,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so easy。
还有更简单的,丈母娘有段时间信一种磁疗仪。说早上吃过早饭后,跑去量血压血糖,都很高,在磁疗仪上睡两小时,血压血糖立刻降下来了。我没好意思说,您吃了饱饭,又太阳底下跑了一刻钟,血压血糖不高才怪,别说在磁疗仪上睡,就是在地上睡两小时,血压也会降下来。睡两小时,早饭消化的差不多了,又喝了不少水,那血糖不就降下来了吗?
看了半天云山雾罩的资料,我问那网友要qS认证,网友找了半天,发给我一个瓶子的照片,上面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我上药监局官网一查,无论用编号还是公司名,都是无结果。许可编号是伪造的。
这基本可以判定,这款神药是非法产品了。可那位姐姐还不服气:”国家认证也未必真权威,这款产品还是犹太协会特许药品,犹太认证比你国家认证严格多了。”我无语了:“任何民间协会推荐认证,都不具备法律效应。美国也有类似药监局的机关,所有上市医药类商品,都要认证备案。你说那是美国货,可美国的许可证没有,中国的是伪造的。总不能说一犹太协会的标准比两国政府还权威吧?再说了,这犹太协会是哪的呀,美国还是以色列?”
“地球人都知道,犹太协会是美国的。你那么爱看认证,去买21世纪金维他呀,那个有认证。”说完,那姐姐就把我拉黑了。
她到提醒我了,最近熬夜多,身体总不舒服,有人建议我吃点维生素,我这就去买点金维他去。
某位九十年代毕业于人大的女高材生,因为事业婚姻的挫折,抑郁了,丧失了工作能力,带着六个孩子靠低保和丈夫打工收入,艰难度日。校友们发现后,捐款捐物,想尽办法,帮助她走出低谷。
人的性格不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不同,有些人,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失去了生命的弹性,陷入抑郁,开始沉沦。
即使是外人看来见多识广如川端康成、三毛,事业家庭顺遂如崔永元,李咏,也会抑郁。前两者自杀了,后两者没法再承受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辞了公职。
人一旦陷入那种抑郁的状态,单靠自己,很难走出来。需要身边人的关怀和专业人士的协助。
首先是家庭的帮助,某位曾得过全国辩论赛冠军的女士在某节目说过,她离婚后,心情低落,怕见人,于是逃回家里,一躲就是半年。她的父母毫不犹豫接纳了她,没有质疑,没有斥责,甚至没有过多的关怀,就乐呵呵地说了一句:“你结婚搬出去,我们不知道多寂寞,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这就是你家,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养你。”半年后,这位美女满血复活,再入江湖,加入了《奇葩说》团队。
这样的父母不多,我有朋友离婚,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解释。父母痛哭流涕有之,怒骂威胁有之,挖地三尺追问隐私有之,让他们不胜其烦。家庭不但没成为他的守护神,反而成了最大的心魔。
那位人大毕业的女士,如果她碰到挫折时,家里能恰当的关怀,支持一下,她也不至于落魄至此。
还有就是朋友,三五知己,一瓶老酒,嬉笑怒骂,虽然解决不了具体事情,可也能平复情绪。可是,有些人或者因为抑郁体质,或者因为自视甚高,或者因为有精神洁癖,能谈得来的朋友不多。况且,这年头,有点脑子,有点耐心和慈悲心,眼睛里能容得下灰色,黑白不是那么分明的人本来就不多。万一所托非人,把心事说给了猪队友听,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平添许多烦恼。
据说古人对生活的最高要求之一就是,有三五知己,可以秉烛夜谈,以销永昼。古人知音难寻,现在能找个能谈点心事的更是不容易。许多人,把栏杆拍遍,满肚子心酸憋在心里,也不愿,或找不到人倾诉。
接下来就是心理医生。问题是,心理医生离我们实在太远。首先是价格问题。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曾说过,有段时间他心脏不好,导致心理低落,校方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他托朋友介绍了位知名的心理医生,聊了两三小时,也没聊出什么道理。他觉得心里还是不舒服,可医生没看好的病,账单却给他看好了——“拿到账单那一刻,我立刻惊出一身冷汗,心里的不舒服,全吓跑了。”能把年入百万的教授吓出一身冷汗的诊疗费,应该不便宜。大陆没那么贵,可据说便宜的也要三五百一小时,专家级的可能要一两千,不包含药物。听起来还好,可心理问题,不是看一两次,甚至十次八次就能好的,多数需要半年一年,严重的甚至需要长期治疗。这笔费用入不了医保,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即使你花得起钱,可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前阶段有两位心理学家在网上互掐,我这吃瓜群众发现几点很让我弹眼落睛的信息。一是目前网上盛行的“心理分析”学派,因为其理论尚不能完全被科学验证,目前还被国际心理学界排斥在主流之外,也就是说,还处于未经验证的野狐禅状态。还有那位人美,条顺,在网上以心理学专家名义指点江山的网红美女,既没系统学过心理学,也没有拿到心理学咨询师牌照,完全就是一蒙古野大夫。再细究,原来她也曾是一心理亚健康的病人,跑到某着名心理医生处求诊,后来莫名成了该医生的女朋友,耳濡目染之下,就在那所着名心理诊所给人看起病来。
听过久病成良医的说法,但这样一位没受过基本医疗教育,本身有心理问题的三无良医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给人看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不是感觉有些荒唐?况且她没有执照,也就是没有任何机构可以管得了她,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呢?观该“美女心理专家”网上言论,三分像医,三分像巫,偏偏笃信者颇众。
我想,这样的蒙古大夫,绝不在少数,抑郁的人万一碰到的是这些医生,估计要雪上加霜。
还有一些社会组织,据说也可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专业性依然成疑。某NGo组织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接到一位被父亲性侵的少女求助,态度居高临下,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在受助人电话求助时,竟然因为“太累,睡着了,没接到电话。”全程给人的感觉极其业余草率。结果少女没得到应有的救助,该NGo成员还自觉受了委屈,把事情经过发到微博上,网上沸腾一片,给少女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性侵这么严重的案子尚且处理的一地鸡毛,全程狗血,更何况抑郁症这种更容易被忽略的事。想靠国内目前处于萌芽状态,人员素质和专业培训都极度欠缺的NGo解决抑郁问题,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
那么找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很抱歉,我们的政府还处于初级阶段,连吃饭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没意识,也没人才和能力解决公民的心理问题。除非你到闹市举个牌子散步,否则别想政府承认你精神出了问题,并把你送相关医院治疗——据说进去了,就不太好出来。
总之,在天朝,你要抑郁了,能得到的支持真不多。与已经有专人为残疾男患者提供专业手淫服务的东瀛相比,我们无论是政府还是各类NGo,在应对心理健康方面,都处于极其业余的状态。
那位人大的毕业生,因为有一些重情义,又混得不错的同窗师长,才得到了一些救助。
所以,没事多回家看看,结识几个乐观靠谱的朋友,同事同学间空了多聚聚。最后,自己想开点,这才是目前天朝人抵御抑郁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