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瞬间,巴桑、鲜于开两掌撞到一起,奇怪的是,这次两掌相撞所产生的声音却并不大。

只听到“砰”的一声闷响。

然而就在众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之时,鲜于开整个人如同一颗炮弹般向后倒飞而出,速度快得惊人!

伴随着一阵轰然巨响,鲜于开狠狠地撞击在了一根粗壮的石柱之上。

那石柱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一下断裂开来,碎石四溅,烟尘弥漫。

而鲜于开还没有停下,继续向后飞去,直到重重地摔落在地面上才止住身形。

只见鲜于开口吐鲜血,身上的骨头已经寸断,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完全失去了动弹的能力。

他的口中仍然不停地有鲜血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显然,经过这一击之后,鲜于开已经命不久矣,绝无生还的可能了。

反观巴桑,气定神闲地站在原地。

目光平静地望着不远处倒地不起的鲜于开,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好像刚才发生的一切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边上观战的左夫见此,撒腿就想跑,巴桑脚尖用力,一块石子飞出,正打在左夫的后脑上。

左夫惨叫一声,狗吃屎地趴在地上,后脑骨碎裂,不可能再活下去。

独孤英几人走出石林,他们身体较虚弱,巴桑扶着他们坐到地上。

他去树林里打了两只野鸡,做成叫花鸡,给他们食用,补一补。

几人没有再走,就地歇息,独孤英三人美美地睡了一晚,身体好多了。

次日上午,几人吃过早饭,独孤雄走进石林,看下那个安乔,发现他已经快死了,没有再管他。

巴桑才问独孤英几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他们一说,巴桑才知道,原来那个地下处所是后来修的,并不是独孤冲老祖留下的,也就是说独孤冲也不知道还有这个地下处所。

巴桑把老祖遗诏拿给独孤英几人看,独孤英、独孤雄大加赞叹,说老祖就是智慧高。

由于独孤英、独孤雄、小竹三人身体虚弱,特别是小竹更差,几人休息一天,才上路向谷县地界走去。

只是走得很慢,好在人多,谈谈说说,也不着急。

..............

时间倒回,邱超大军投降云州后,消息传到庆州。

庆州各级官员震惊无比,庆王一时呆了,五万大军啊!

贺州都尉雄辉更是愤怒,他的兵失守狼谷关被俘虏,关石放了他们,可是连兵带将都被邱超杀了,两千多人啊。

谋士郭孝生几天后到庆州。

他也有苦衷,之前,他曾经强烈要求撤回邱超大军,但其他文武大臣们不同意。

庆王自己也是汤汤水水的,最后又被孙术蛊惑,没有撤军,以至于惨败,便宜关石小子。

庆王单独召见郭孝生,两人详谈一个通宵,外人谁也不知道两人谈什么。

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重量级文武大臣都知道郭军师和庆王谈了一夜。

第三天,庆王在银安殿召见重量级文武大臣,说是商讨邱超兵败一事。

庆王首先询问狼谷关被关石占领的过程。

邱超投降后,关石对降军很宽松,愿意回庆州都可以。

本来没有人愿意回去,可是东连军有三不收原则。

被淘汰下来的将士,刚开始都想留在云州,两天后,有少部分人动摇了,又想回庆州,毕竟老婆孩子还在庆州。

沈克用遵照大帅的旨意,愿意回去的一律放行。

这些人回去后,立即被军方叫到军营,阐述战斗经过。

所以,大将军尉迟根实、尚宗旅、曹渊等人是知道狼谷关失守以及邱超大军投降的过程的。

尉迟根实是排名第一的大将,他瓮声瓮气的叙述了战斗经过。

至此,参会的文武大臣都清楚了。

庆王面罩寒霜,长长叹口气,“那个关石,之前只是楚绍府一个下人,没有想到如此诡计多端,邱超大军在他手下没有过招就投降了。”

郭孝生上前一步,“王爷,这次关石招降邱超大军,景和帝那道圣旨起了大作用,否则将士们不会轻易投降的。”

文武大臣一起附和,这也能减轻大家的罪责。

庆王点点头,“倘若以后和关石开战,景和帝就下诏,这仗还怎么打?”

尉迟根实恨恨地骂道:“关石控制了景和帝,就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叹有的将士们还不明白”

庆王问:“如何破掉关石这一招?”

郭孝生郑重启奏,“王爷,事已至此,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庆王好奇地问,其他文武大臣都看着郭孝生。

郭孝生侃侃而谈,“当今天下,周泽在中阳城称帝;关石盘踞云州,且拥有昌兴;王爷拥有庆州、贺州、青州等地,事实上已经三足鼎立。

我方要想不受景和帝的圣旨控制,唯一一条路,那就是请庆王自立为帝。

庆王是先帝嫡子,完全有资格担任皇帝。

王爷一旦登基,关石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条路就走不通。”

尉迟根实大加赞赏,“微臣赞同郭军师所言。

景和帝被关石控制,就是一个傀儡;周泽被鱼伯控制,也是一个傀儡。

只有庆王才是大安朝的真龙天子!”

庆王沉默不语。

其他文武大臣都知道郭孝生和庆王谈了一夜,他的意见一定是庆王的意思。

尉迟根实是武将首领,他也如此支持,跟风赞同肯定不会错了。

更何况庆王为帝,他们就相当于开国功臣,从龙之功,那不是一般功劳。

众人都不傻,纷纷进言,请庆王尽快登基。

说如此一来,景和帝再下诏,众将不必理睬,他的圣旨只能在云州用了。

庆王见众臣都请愿,长叹口气,“众爱卿心意孤领了,但此事万万不可,孤不能这么做,否则定会给小人口实。”

众大臣再次劝进,请庆王登基。

有的大臣引经据典,有的慷慨陈词,有的痛哭流涕。似乎庆王倘若不登基,天非塌下来不可。

庆王还是没有答应,宣布退朝,说此事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