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派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会有三十万人?
你要问如今江湖第一的门派是哪家?稍微有点江湖见识的都不屑于回答。因为这是个路人皆知,无需多费口水的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唠的全城派。
现如今的全城派,好家伙,可不得了。那年,在朝廷的撮合之下,全城派一举合并了中原六大门派,以及零零散散的小堂口。人数达到空前的三十万之众。三十万啊,京都禁军才二十万呢。
合并而来的全城派现在可不得了,江湖上几乎所有的土木、土方、地块、建房和运货生意,全是他们一家在做。这可苦了,江湖上一些小老细、小商贾了。每次赶集卖鱼的时候,总是听他们在倒苦水,说什么现在这生意没法做了,一点屁大的生意,小钱都让全城派那帮狗日的给包圆了。而且他们敢怒不敢言,毕竟全城派有朝廷大官撑腰。当然,这和我没什么关系,毕竟我就是一个打渔的,只要他们全城派不下水,就抢不到我的生意。
别人都在骂全城派抢生意,我倒是要感谢那全城派。我家三代打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门口有条河,叫绿青河。近几年,全城派接了个朝廷的营生,说是什么,查看河水涨落以及检测河水质量什么的。反正我也不懂,只知道,那个驻河水文站就一个管事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五十来岁,叫肖鹤岭。
时间长了,我也和肖鹤岭混得挺熟。肖鹤岭这人,直爽,热心肠,能处。特别是他对河流水文懂的比我多,我也算是长了见识了。每当雨季、汛期或者枯水期,他都能提前知道并告诉我,他还知晓这条河哪段鱼最多最肥,你还别说,他说得挺准,这些年,搭帮他的一些好主意,我比同村的人赚得多些。当然,我也没亏待他,每次起网丰收,我都把最大的送给他,没事和他喝酒吃鱼唠家常。
几年前,他曾经说,这差事在别人眼里其实是个美事,一般人还够不着,得托关系才行。他说,他的舅侄廖杰是在全城派当主事的,所以才给自己安排进来了 。
我问肖鹤岭,他这差事一年能挣多少。他说一年能赚个八十两。乖乖,比我们种地打渔赚得多些。主要是这差事不累,没事就在河边转悠,拿个长杆子戳进河里量下深浅,然后记录在本子上。没事就钓钓鱼,抽抽烟,喝点小酒,夏天就挨着河边铺个凉席就能睡。这活很清闲,怪不得别人眼馋呢。
就这样,日子混了有两三年。那天,他说,前一阵儿,全城派乘剑堂一主事来绿青河视察。他沿着河边巡视了整整一天,觉得河边不安全,为了显示对驻河水文站的安全重视,提议应增加一个管安全的上级,于是安排自己的侄子担任。
过了半年,一紫山金鹰殿副掌门也到绿青河来视察,顺便品尝当地的河鲜。事后,他看到驻河水文站记录用的笔和本子是消耗品,需要经常购买,建议应安排专人负责,于是让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来负责采购。全城派铜铁令一主事看到上峰如此重视当地的河流环境,说采购员的账目混乱,建议账目要派驻管理,大家都认同,于是就让待业在家的两个侄女来担任账房和出纳。
前几天,肖鹤岭告诉我。他要走了,上级嫌他年纪大,腿脚不灵活,要求他告老还乡。他在全城派干了十五年,于是给了他三十个月的补偿。听说有几百两呢,乖乖,被人赶走了还能拿银子。
他走后,我就再也没去过驻河水文站了。以前那只有一个人,现在进进出出来了四五个人,而且都是年轻后生,我和他们说不上话。
听说,后面一年里。顶替肖鹤岭的那个年轻后生总是向父母抱怨,每天背着长杆子真累,一个人又要测水深,又要记录,父母心疼儿子,于是向全城派提议能否招几个江湖白衣来帮忙干活。全城派同意了,于是那个年轻后生把自己没读几年书的两个发小招来给他当下手。
这个年轻后生和他几个发小又干了一阵,觉得这个活太杂乱,以前一个人乘一条小破船就成,现在三个人必须配一匹马。但三个人都不会骑马,于是又向父母申请增加人员,全城派最后如是回复:费用派里给,人员自己招。
这一下子,驻河水文站配齐了拿长杆子的,记录的,撑船的,骑马的。
驻河水文站人一多,吃饭又成了问题,于是决定在驻河水文站建饭堂。有饭堂就必须配厨子,这下人员更多了,而且都是沾亲带故。
又过了不久,全城派发现驻河水文站人数达到了堂口要求,于是驻河水文站换了个牌子,叫绿青堂。
一提到全城派,都说全城派有三十万人马,人多势众惹不起。可我瞅着,这江湖第一门派好像,似乎也不过如此。其实关我什么事,我就一打渔的。
(欲知江湖详情 请从正传第二卷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