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之亡,谁之过?】

【是怪蒲氏家族弃宋降元,献出泉州赵氏宗室?】

【或者怪赵构冤杀岳飞,亦或者靖康之变北狩的两位皇帝?】

【还是怪郭京的撒豆成兵?】

【也可以怪新旧党争,还可以怪王安石变法失败!】

【甚至可以不要脸一点说,怪赵匡胤。】

【毕竟他不陈桥兵变,就没有宋朝。】

【没有宋朝,自然就不会有宋亡的说法。】

……

“拾柒还是如此不要脸哈……”赵匡胤略带尴尬的说道,他还以为会怪他陈桥兵变、得国不正。

【历朝历代皆是亡于内,即便亡于外,也是因为内部的崩溃。】

【而最显着的原因则是财政的崩溃。】

【说白了就是没钱。】

【历朝历代你去看史书,要么是因为土地兼并,达官贵人少交税或者压根就不交。】

【要么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财政崩溃,朝堂无法镇压地方。】

【要镇压地方,一曰钱粮,二曰兵马。】

【而养兵马、买粮食是需要花钱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王朝的命根子。】

【有多少自耕农,就决定了王朝能有多少税收。】

【宋按理来说不在此列,毕竟宋根本不抑制土地兼并,宋国库收入商税占了大头。】

【宋太祖赵匡胤曾短暂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命令是下了,下面人不听也不做。

所以宋太祖干脆就取消了,当没下过这道命令。】

“哎,不是,标儿,宋史里有这个记载?”老朱是翻遍脑海也没想到这条政策。

朱标思索一番也是没想到,只得推测道:“兴许是后人考古发现的呢?”

【宋的其他王朝相反,其他王朝是中后期土地崩溃,导致税收锐减,加之天灾人祸,王朝“砰”的一声没了。

宋秉持着自由主义、先发优势,既然早晚都会崩溃,那我直接让他提前崩溃,不就没事了。】

【宋很符合目前西欧国度的状态:国富民不富,国富国不强。】

【那宋之财政崩溃源于何处?】

【有很多点,但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冗兵。】

【先讲一个小故事:宋仁宗事西北边防有战事,朝廷派了中央万胜军前去平叛。

按理说,一个王朝的禁军,只要不是中后期,那应该都是最强最能打的一批。

偏偏这支军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唯一一次胜利,还是狄青让边军伪装成禁军打赢的。】

【宋与唐相隔不到一百年,为啥当初打遍亚洲无敌手的汉人士兵,到了宋朝就弱的一比?

归根到底,又要说回赵光义的哥哥——赵匡胤身上。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随后杯酒释兵权。

但请注意:赵匡胤是收了兵权,但对于边军,他不仅没收,还加大了权利。

反而是赵光义时期起的改变。

姑且不论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真假,不论赵光义得位正不正。

他不是他哥哥,武将服赵匡胤是因为他是我们中最能打的,你赵光义是哪根雕毛?

想镇压武将,那就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导下打一场胜仗,不一定要比哥哥强,但要证明自己有打胜仗的本事。

这样,武将也要掂量一下造反成功的几率到底大不大。

一般来说,皇帝最好是派自己手下的大将出征就行,御驾亲征赢了还好,输了可就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偏偏赵光义嫡系是真的没有能打的武将,没办法,只有自己上了,随后驴车漂移。

导致本就不信任武将的赵光义,是每天担惊受怕,怕他们学好大哥陈桥兵变。

遂下令:出征得按阵图,边军出击要向朝廷汇报,得到允许才可出击。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等边军的情报到达汴梁,搞不好敌人都已经抢了跑,跑了又来抢,来来回回好几次了。】

【晃说之《嵩山文集》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臣窃闻太祖既得天下,使赵普等二三大臣陈当今之大事可以为百代之利者。

普等屡为言,太祖俾“更思其上者”,普等华思虑,无以言,乃请于太祖

太祖为言:“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世间果然是有天才的,只有造反的平民,没有造反的士兵,只要把农民收编成兵,那就没有农民起义。】

【元丰五年六月壬申,宋神宗论本朝兵制曰:

前世为乱者,皆无赖不逞之人。艺祖(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节以军法,厚禄其长,使自爱重,付以生杀,寓威于阶级之间,使不得动。

无赖不逞之人既聚而为兵,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因取其力以卫养良民,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

【他们作乱是因为没有正当行业,只能去当地痞流氓。

所以只要朝廷将他们全部招为士兵,那天下就没有地痞流氓了。】

【汉朝除了打仗爆兵外,平时常备兵只有十几万。

唐朝采用募兵制后,最多也只是唐玄宗时期的六十万。

但北宋光禁军就有八十万,地方厢军也有数十万。】

【为何兵越来越多……因为水面理论。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地方有十万,那朝廷得有十二万,否则重演唐末藩镇怎么办?

地方的兵为何越来越多?那就是另一个招安制度的原因呢,不在本期讨论之列。

反正地方兵多,朝廷就要比他更多。】

【赵匡胤时期:厢军十八万,禁军十九万零三千。

赵光义时期:厢军三十万,禁军三十万零八千。

宋仁宗时期:厢军六十万,禁军八十九万。】

【数量一直在涨,但待遇不降反增。

宋朝刚建立时:禁军十七贯,厢军十贯。

宋仁宗时期,分别为五十贯和三十贯。

到了宋徽宗时期,这一数字变成了六十贯和三十六贯。】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