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汝州刺史犹豫间,芜县县令道:“杭大人当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三言两语便人财双得,当真是好心计。”

杭舒章坦然道:“一家人中,要救济一人,势必要损毁一些人的利益。

但不能因为孤城安然无恙便只挑孤城拿捏吧?

我相信,今日若是芜县遭难,刺史大人也是一般公正的帮着芜县。

您说是吧?刺史大人。”

汝州刺史没有想到杭舒章公然把难题踢到自己头上。

“这是自然,汝州辖内,大家均是一家人,谁遭了难,本官心中都不忍。”

汝州刺史道:“不若这般,遭难的百姓有千余人,加上汝州城正好六县,也不用出钱了,一县领二百难民回去吧。”

芜县县令道:“刺史大人,非是下官不愿,实在是芜县已经无地可分,无处安置了。”

礼县、寍县两县县令道:“下官亦是如此,近来下官辖地人口猛增。

实在无从安排,若是逗留县城,势必会沦为乞儿,这,这岂不是让刺史大人蒙羞吗?”

观纤县令气得一张脸酱紫,偏偏现下有求于人,大气不敢出。

芜县县令道:“芜县愿出资一千两助观纤百姓渡此难关。”

礼县、寍县两县紧跟道:“下官也愿出银一千两助观纤百姓渡此寒冬。”

杭舒章不说话。

汝州刺史问道:“杭大人意下如何。”

杭舒章道:“下官愿听刺史大人调遣。”

呸。

芜县、礼县、寍县三县县令心中都暗骂,当真是马屁精。

汝州刺史道:“好好好,杭大人当真是赤胆忠心,仁心博爱。”

“不敢,大人有难,下官自当分而担之。”杭舒章恭敬的行礼。

汝州刺史盘算了一下,开口道:“观纤受难的百姓悉数迁往孤城。

由杭大人统一管制调配,余下各县各自出银两千两给到孤城。

交由杭大人全权用于观纤遭难的百姓身上,诸位,有异议否?”

三县县令如鲠在喉。

芜县县令说道:“若是杭大人昧下救济之银,该当如何?”

汝州刺史看向杭舒章。

杭舒章道:“好办,下官登记造册就是,届时欢迎各位大人派人前来明察暗访。”

众人看着杭舒章一派正气,均是一愣。

这年头,还有这么为民着想的官儿?

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哦,忘记了眼前此人是敢为民讨回公道而忤逆圣意之人。

想到这里,众人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

花两千两银子就把麻烦扔出去,值得。

芜县县令:“下官无异议。”

余下人:“下官无异议。”

观纤县令热泪盈眶道:“下官多谢杭大人深情厚意。”

杭舒章道:“事不宜迟,下官这就安排人手回去通报孤城留任官员早做准备。

刺史大人,下官想要借些人手去接观纤百姓,不知可否?”

汝州刺史觉得事情好似太过顺利了?

不过有人分忧是好事,年关将至,若是不妥善安置,闹出民变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可,本官让骆司马点二百军士随你前去观纤。”

“多谢刺史大人。”杭舒章躬身行礼后,对着余下官员道:

“诸位大人的银钱,尽快送至孤城城主府才是。”

当着汝州刺史的面,众人不敢不应下。

杭舒章借了笔墨写信,让贾家兄妹俩送回孤城。

很快骆司马来报说军士已经准备妥当,可随时出发。

观纤县令道:“杭大人,下官与你带路。”

杭舒章一行人从刺史府告辞出来。

骑马直奔观纤。

观纤县离汝州府城很近,快马奔袭一天一夜可至。

观纤县令没有想到瘦弱的杭舒章奔袭了两天,不见丝毫疲态。

杭舒章不知观纤县令为何不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上报。

兴许是害怕被责骂,才拖着控住了事态再上报。

见到遭难的百姓之时,杭舒章感觉事情比自己想的要糟糕。

虽然孤城很需要人口,但是!

眼前的百姓灰头土脸,受伤的占了一半。

有些人的手被烧得缩成一个拳头的。

有些人被烧得面颊猩红扭曲。

事实比观纤县令上报的严重了十倍不止。

事情已经应下了,再无反悔的可能。

杭舒章道:“诸位,本官是孤城县令,今日来带诸位去孤城安家!”

没有人回应杭舒章。

呆愣愣的不知在想什么。

观纤县令骂道:“杭大人好心来救助尔等,尔等竟然丝毫反应也无,想要留在观纤饿死吗?”

有人小声问道:“大人,您不要我们了吗?”

观纤县令道:“非是本官不要诸位,本官已将此事上奏刺史大人,刺史大人派杭大人来带诸位去孤城安置。”

杭舒章双眸微眯。

好一个观纤县令!

推脱得这般干净!

观纤县令高声道:“诸位,去了孤城有地方住,有食物吃。

能活过这个冬天,过了冬,杭大人会给诸位分地。

当然,你们要是不想去,本官也不勉强,本官也会尽力照看诸位。

但是,燃烧之地不能再居住,观纤无法再划地出来给诸位耕种。”

最后一句话压垮了所有人心中那一点微弱的希望。

作为农人,土地是生存根本,没有土地怎么活下去?

孤城虽然临近边界,时有战事,但不去,当下就活不下去了。

“大人,我去孤城。”

有人带头之后,余下百姓们纷纷响应。

人庸则从众。

杭舒章让观纤县令拿出了两千两银子不算,还让观纤县令出了十大车稻米,十大车麦子,五百件棉衣。

理由很充分。

总不至于让军士和百姓饿死冻死在路上吧?

观纤县令为了早些把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咬牙让城中商户集资出了银钱和粮食棉衣。

所幸尚未落雪,路上行走顺利。

百姓们有一口吃的,倒是没有闹出什么岔子。

加上二百军士在侧虎视眈眈的,有小心思的都收了回去。

腊月十四,杭舒章带着人回到孤城。

贾明已经让军士在城外云江边上搭建了木屋供众人居住。

每十人一间。

安顿下来之后,杭舒章让府兵回去了。

贾明从百姓中抽出身强力壮之人出来维持秩序,安排人烧水洗漱,煮食物分派。

囤了小半年是干面食,倒是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