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189章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青黛和兰蕙一想到刚才是在坟头上休息,不自禁的害怕,她俩往张文龙身边靠了一下,有点发抖……

刺灵珠没有盗过墓,对墓葬也不懂,但是她笃信鬼神,也觉得瘆得慌……

张文龙说道:“也不一定就是坟墓,我也拿不准……

我们回去,让干爹和师傅他们来看一眼,基本就能确定了。”

兰蕙说道:“即使真是大墓,里面有财宝,我们也不挖。我们有金矿,日进斗金。这缺德事我们不干。”

兰蕙依旧善良……

青黛听了,有点不高兴,兰蕙本来无心之说,可是当矬人不说短话,她忘了青黛的爷爷陈龙就是盗墓起家。

张文龙说道:“我们后天就去海外了,怎么会有时间挖墓?再说了,这五铢钱已经暴露荒野,说明以前这墓被盗过,这铜钱是盗墓贼遗留的……”

张文龙很聪明,他善于思考和总结,喜欢逻辑。

刺灵珠说道:“对,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这墓盗没盗过,人家安静的在这几千年,我们要是打他主意,有损阴德。”

别看刺灵珠原来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子,可是,她心底也是个善良的姑娘,是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逼她上山为匪,变得心狠手辣!

她嫁给了梁风,她找回了本性里的善良……

青黛也并不是想盗墓,只是她喜欢探险,她好奇,这也是家族遗传。另外她在盗墓世家里长大,对鬼神不咋相信……

青黛说道:“那我们回去吧!今天也出来这么久了,不管这个大土丘是不是墓,也不用干爹他们来了,天下坟墓那么多……”

张文龙没有吱声,他喜欢钻研,不管挖不挖这个墓,他要研究明白这到底是不是汉代大墓。

他有强烈的钻研精神……

张文龙和兰蕙几人站在土丘附近一个山峰的半山腰平台上,这平台大概十几平方,站在这里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这个山脚下就是这个大土丘。

土丘不远处金砂溪水缓缓流过……

看样子选择墓地的时候,这个墓地也是想拿这个山峰当做靠山。

简单的说就是在阴宅的后面有一座大山,这样对于阴宅的风水运势会有帮助。

因为在风水学中比较注重藏风纳气的效果,所以如果在阴宅的背后有山,那么就能够具有更好的藏风纳气的效果。

如果墓座落在四山朝拜,后边主山高大,山坡朝阳处有一块高地,高地上长出钳形窝地,在百米至三百米内有河流通过。河流外有群山相对,山上有旗子形的尖峰,站在穴地感觉不到风,这样的坟地多出将相……

这叫藏风得水。

这些葬经基本的知识老李都教给过张文龙,张文龙也并不是想盗墓才学习这些知识。

而是他好学,啥都想学,而且他记性极好,一点就透,过目不忘……

今天,他第一次仔细研究起来这个地形走势,他是想验证下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学的知识是否有用……

张文龙从捡到的五铢钱身上猜测这是汉墓,看这巨大的封土堆,他猜测这个墓主人生前至少王侯。

只是这里大山深处,不知道这个墓主人为何要埋在这里,他有点费解……

从西汉开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坟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凿山为陵”的形制。

这种形制在当时的一些诸侯王墓中也普遍存在。

陈龙在江城盗的西汉王侯之墓就属于凿山为陵。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

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

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都是雕刻画像。

壁画的题材很广泛,除了神灵怪兽、历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现王侯生前的各种生活场面。

这些墓葬结构和装饰和活人居所无异。

汉代之墓葬形式及种类众多,常见的墓葬类型,有土圹木椁墓、崖墓、空心砖墓、小砖拱券墓、石墓数种。

依山崖开凿的大型多室崖墓,西汉诸侯王偶有用者,汉代天子之墓的最重要结构特点是建立“黄肠题凑”大型木构椁室。

《周礼》中有:\"以丧礼哀死亡。\"

周礼作为中国礼仪的起源,共有\"五礼\",且对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影响至深!

其中的\"丧礼\"是中国上古先民的丧葬礼俗,是对中国\"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表达的是对生命终结时的恭送情怀,也是对于人生最后阶段的高度重视。

记得小时候背过诗经里写殉葬的章节,《秦风·黄鸟》写到:\"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一首针对古代殉葬制度的挽歌,写的是古代秦伯因为喜欢兵事,在去世之前决定让他的三位爱将为他殉葬的事情。

这首诗里后来还演化成一个成语:惴惴不安。

所以,我认为这些王侯葬俗和所谓的礼仪,不过是统治者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百姓依然如草芥,活着,可能都无立锥之地。死,也不过一棺尔……

甚至那些爱将嫔妃都会被陪葬!

这么看,掘了这些鱼肉百姓,窃国大盗的墓好像也不缺德?

不知不觉扯远了……

接着写汉墓种类……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们北方,辽南沿海一带,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汉墓埋葬形式……

这个奇怪的葬俗是辽南的贝壳墓,无数雪白的贝壳附着在古墓四周的墙壁上、墓道底部,甚至尸身上。

估计盗墓贼遇见这种情况都顿感懵逼,费了挺大的劲,打盗洞,就挖出一堆贝壳,有那精神头去海边捡不就完了吗?

其实,这些沿海地域的人确实生前喜欢吃海鲜,而且贝壳在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货币流通。

宝贝的“贝”,宝贝里面都有“贝”字,能想到贝壳曾经的重要性。

死后躺在宝贝的包裹里,也许满足对钱的所有憧憬……

这样的墓葬形式在辽宁锦州、营口,大连等辽南城市汉代时候非常普遍,是汉墓的一种标准形式,学名称作“贝墓”。

博物馆里我见了几次贝墓,觉得老祖宗的脑洞真大……

或者死者生前是个吃货,死了还想下辈子继续吃海鲜……

这些贝墓主要以海蛎、贝壳、海螺、海帽等作为墓室的主要材料。

最早的贝墓出现在春秋时期,《左传》中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

这里说的蜃,就是贝类。《辞海》中解释这种蜃是大蛤。

大蛤,就是海市蜃楼的蜃,古人认为蜃吐气能形成城市楼阁,形容虚幻之象……

《周礼·地官》中郑玄解释“蚌蛤之蜃,犹塞也,将丼椁塞以下蜃,御湿也。”

因为贝壳质地坚硬,又能防水防潮,保护尸体不易腐坏,所以用贝壳建墓成为一些官员的首要选择。

沿海长期生活经验让人们发现贝壳类不仅防水防潮,还异常坚固,不易变质。而辽南沿海地区贝类丰富,尤其是在汉朝时。

随着砖石结构的墓葬产生与发展,贝墓逐渐消失。因为贝壳的使用并不如砖石方便,并且贝壳形状大小不同,又比较零散,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又需要借助木板支撑。

而砖石可以砌成宽大整齐的墓室,即便坚硬程度不如贝壳,人们依然更倾向于使用砖石。

所以西汉之前流行贝墓,西汉后期至东汉贝砖混用,到了东汉中期,已经少有贝墓。

张文龙知道各种汉墓的葬俗和风水知识,只是没有运用到实际,即使江城进入墓室,也是跟着陈龙下去的,是个跟班,啥也看不懂……

今天,是他自己发现了这个疑似汉墓的土丘,张文龙没有理会青黛和兰蕙她们,他陷入了沉思……

张文龙不会知道,他所有学到的传统墓葬知识和这个大墓都对不上号。因为这是一个还没被人发现过的奇特墓葬,颠覆了他的认知和三观……

要是放到现在,甚至是惊动世界的考古发现,惊世骇俗不逊于三星堆……

而且,这即将要出发出海打捞沉船的短短三天里,他和青黛几乎死在这墓里……

人生无常。

谁也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