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秦王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目光坚定而威严,“就在刚才,本王已经签署了正式任命你为高桑远征军团的军团长,从这一刻起,你便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将军了!”
一时间,车厢内陷入了一片静谧之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三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不约而同地透过舷窗,望向太空中那两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飞星。它们宛如夜空中的两粒尘埃,孤独而渺小,但却又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神秘与未知。
伴随着铁路轨道上传来的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以及火车与轨道摩擦产生的轻微震动感,这种规律的声响如同一种独特的旋律,萦绕在他们耳畔。此时,军列正缓缓驶过洛阳西。在这里,铁路轨道骤然增多,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栗民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只见来自南方和东南方的军列犹如两条钢铁巨龙,正气势磅礴地与来自东方的军列并肩而行。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疾驰而过,带起一阵呼啸的风声,让人不禁为之震撼。车窗外的景象飞速变换着,栗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作为新上任的高丽——扶桑军团军团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高桑?!”
栗民诧异道:“难道是高丽-扶桑?”
“是啊!”
“那现在我们在反方向行进啊!”
“是的,”
秦王正色道:“前方,你就下车,反向而行。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见一个人?谁?不会是徐福吧!”
“正是徐福,”
秦王望着栗民,对孔子说:“先生先在这里等一等,喝点茶,这茶可是神农亲自种植的。我们一会回来商量治国之道。”
“哦,好,”
孔子问道:“难道炎帝神农氏还活着。”
“活着,”
三体世界的人并不懂伪装,欺骗,他们有什么信息,只要询问,并且当学徒付命数,都是可以盘问和得到满意回答的。
栗民通过侧翻的手掌,清晰的见到了两人的命数。
秦王命数将近,但在得到了孔子的问询后,倏然增加了一年,但是,眼见秦王并没有命数的自知能力,这一点和九难城的人是不同的,虽然他贵为帝王。
孔子命数刚才500年,可是现在他的命数成了不到499年了,毕竟两人在雪原里猫了好几天。
两人推开车厢后门,进入了下一个车厢。
车厢里,一个人正在端坐,栗民伸手探测,发现了那人的信息。
姓名:徐福
相关信息:字君房,齐地琅琊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人,秦代着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据《扶桑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
呀,栗民大为感慨,难道自己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从这段信息中,栗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现在是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219年,秦皇灭齐之战应该发生在秦王政二十六年,也就是两千前的公元前221年。
很快,相关三体秦国的信息迅速从栗民左眼视界爆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秦灭六国的漫长征程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即将上演——秦军对齐国(今山东境内)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回溯至战国末年,秦国的铁骑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天下。他们的军队以其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势如破竹地逐一翦除了韩国、赵国、魏国等强敌。而此时的齐国,地处偏远,与秦国相距甚远。当秦军在中原大地纵横驰骋、大肆兼并之时,齐国却宛如置身事外一般,独自居于齐地一隅。或许是因为距离的遥远让齐国产生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又或是他们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总之,齐国对于来势汹汹的秦军竟然毫无防备之心。
就在这一年,王贲率领着精锐的秦军部队,从北方如猛虎下山般冲入了齐境。他们巧妙地避开了齐国的主力大军,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进攻路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秦军,齐国上下惊慌失措。然而,齐王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果敢和决断,他在恐惧面前选择了屈服,不战而降。就这样,曾经强大一时的齐国,在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情况下,轻易地落入了秦军之手。
随着齐国的覆灭,嬴政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这个历经数百年战乱纷争的三体世界版本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久违的统一与安宁。从此,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正式登上了舞台。
有一点,栗民很困惑,是什么力量,让139号文明的秦王政获得了蒸汽机车技术,并且能够使用军列对全国巡游。
并未有太多的繁文缛节与客套寒暄,徐福直截了当地向秦始皇表明,可以为其增添 500 年的寿命,但需要前往那神秘的东方神仙居住之所,探寻长生不老的秘诀。同时,他也毫不掩饰地提出,此次行程还需得到秦王的鼎力支持,而这份支持便是那三千名童男童女。
秦始皇听闻此言后,龙颜大悦,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并亲自走到一个精致的檀木箱子前。只见他缓缓地将箱盖揭开,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用兽皮精心缝制而成的巨大包裹。
“此乃三千童男童女的脱水之身。”秦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期许。说完这句话,他轻轻地将包裹递到了徐福的面前。
徐福满脸感激之色,连忙跪地叩谢。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一次、两次、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