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仅仅过了短短半个月,顾铭不仅帮助大家纠正了许多不良习惯,更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升。
顾铭原本被分配到了天才云集的天班,但他之前留在黄班时所树立起的威望依然存在。
许多人仍然保留着当时养成的好习惯。
闫硕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心中暗自琢磨:今日的黄班虽然缺少了顾铭兄弟的身影,但总觉得与往日有所不同,但具体又是哪里不同呢?他一时之间也难以说清道明。
闫硕心中憋着一团怒火,整个上午都过得十分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他趁着吃午饭的间隙,气冲冲地来到食堂,找到了顾铭兄弟二人。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闫硕猛地一掌拍在顾铭所坐的桌子上,震得桌上的餐具险些掉落在地。他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对顾铭喊道:“顾铭,你看清楚了没?小爷我又回来了!怎么样,感到很吃惊吧?”
面对闫硕的挑衅,顾铭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筷子,面无表情地说:“吃惊倒谈不上,毕竟闫公子您背后靠着太子这棵大树,祭酒大人就算再怎么生气,也绝不敢把您真的开除,最多也就是让您暂时回家反省而已。”
说完,顾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接着,他又补充道:“其实这件事情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得明白,难道闫小爷您自己反倒看不透吗?”
顾铭言语中的讽刺意味十足,但闫硕似乎并未察觉,依然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他梗着脖子反驳道:“哼!少在这里卖弄小聪明,小爷我自然心知肚明!别以为这国子监会只有你一个聪明人!”
尽管嘴上还硬撑着,但闫硕心里清楚,顾铭说得一点没错。
这次能够顺利回到国子监,确实多亏了闫家和太子的姻亲关系。
然而,他并不想在顾铭面前示弱,所以依旧态度强硬,甚至比以往更为嚣张跋扈。
如今在朝为官的人都知道皇帝对太子的良苦用心,太子登基只是早晚的事情。
更何况如今皇帝还让太子跟着处理朝政,这样一来太子的将来必定是板上钉钉,所以说闫硕嚣张还是有依据的。
“那就好,不过闫公子除了过来告诉我们你回来了,还想干什么?难不成想谈谈那日黑衣人之事?”
顾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的声音清晰而响亮,在嘈杂的食堂里回荡着。
正在排队打饭的书童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瞪大眼睛好奇地望向这边。
黑衣人?什么黑衣人?
闫硕心中猛地一震,脸色瞬间变得有些不自然。
难道顾铭真的知道那件事?
怎么可能!自己做的如此隐秘,他又是如何得知的?
一种莫名的心虚涌上心头,让闫硕有些不知所措。
\"顾铭,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什么黑衣人?小爷我根本听不懂!\"
闫硕强装镇定地喊道,但他的眼神却闪烁不定,不敢与顾铭对视。
话音刚落,他便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急匆匆地转身逃离现场,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顾有见状,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原本以为闫硕有多大能耐呢,现在一看不过如此嘛!就这么点儿胆量,还敢到处嚣张跋扈!\"
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顾铭心中依然愤愤不平。
当初闫硕带着一群人来找他麻烦,结果那些跟随者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闫硕本人却只是被遣送回家,舒舒服服地休息了半个月之后又回到了学院。
祭酒大人对此也没有过多追究,甚至没有明确表示要如何惩处闫硕,就这样轻易地让他恢复了学业。
这种处理方式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太子殿下的本事还真的不小呢!
\"唉,皇室中人做事果然我行我素啊!\"
顾铭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叹息。
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让他对那些所谓的权贵们愈发感到厌恶和反感。
与此同时,他内心的信念也变得更加坚定——一定要竭尽全力远离皇家人!
然而,闫硕却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当天夜晚,趁着四下无人之际,他悄悄地找到了天班中的几位相熟之人,并将他们召集到宿舍里秘密商议起来。
既然武力行不通,那他们便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如果文斗依然无法奏效,那么还有诬陷这条路可走!
对于闫硕而言,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他如此执着,并非出于什么深仇大恨或利益纠葛,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罢了!
毕竟,作为堂堂闫家少爷的他,竟然在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手中受挫,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容忍!
第二日。
天班,课堂之上,博士在课堂之上讲的就是诗经。
《诗经》中有许多着名的诗篇,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可能是《关雎》。
这首诗是《诗经》中“周南”部分的第一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
顾铭熟知公元前11世纪,Z国正处于西周时期。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创作于这一时期,但《诗经》的编撰完成则是在东周初期,即春秋时期。
《诗经》的成书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口头传唱和书面整理,最终在春秋时期被正式编纂成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收录了各地的风俗民情歌谣,反映了民间的生活和情感;“雅”包括了正统的宫廷音乐和祭祀歌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则是祭祀用的乐歌和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编纂和定型,是在周宣王时期,由周王朝的乐官负责整理编纂的。
因此,尽管《诗经》中的诗歌创作始于西周时期,但《诗经》作为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是在东周时期的春秋时期形成的。
而今日他们学习的就是《关雎》,《关雎》属于《诗经》中“风”的部分,具体是“周南”风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