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236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九)

盘点完大唐名相郭元振,万界古人们各种评论皆有,喷李隆基是少不了的。

而唐太宗李世民气得要揍人,可也没办法。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也同样无奈,而太平公主观看完天幕内容对侄子李隆基起了杀心。

天幕则开始新的盘点:

“张仁愿本名仁亶后避唐睿宗李旦讳改仁愿,华州下邽人,中国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张仁愿于万岁通天二年,升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历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

景龙元年,为朔方道大总管,统率大军抵御突厥。

次年,筑中,西,东三受降城于黄河北。向北拓地300余里,置烽候1800所,以防御突厥。

此后,突厥不敢轻易南犯。朔方得保安宁,镇兵减少数万人,每年节省军费数亿计。

景龙三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同年春还朝,至秋又北上备边,任功任怨,迁镇军大将军。

睿宗即位后致仕,加兵部尚书,开元二年,张仁愿卒。

张仁愿为相期间重用贤才,礼待同僚,所举之人多至显贵。有文武之才,统军号令严,赏罚明。

御敌有方,时称名将,与李靖,郭元振齐名。死后,世人为其立祠,四时祭祀。

张仁愿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

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

张仁愿严辞拒绝,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

不久,夏官尚书王孝杰担任吐刺军总管,率军抵御吐蕃,张仁愿时为监军。

因与王孝杰关系不睦,便派人去向皇帝告状,因此,王孝杰被削官为民。

公元697年即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出任清边军监军,战后虚报战功,称自己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矢石。

武则天闻讯后对孙承景非常赞赏将他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并令张仁愿为其部下记功。

张仁愿先向孙承景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本是虚报战,支支吾吾无法回答。

张仁愿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便上书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武则天将孙承景贬为崇仁县令。

任命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当时,东北营州的东突厥逐渐强盛,常常入侵骚扰,攻城掠地。

搅得边疆百姓无法生活,生产。成为威胁唐朝北疆的大患。

圣历元年六月,武则天根据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的请求命令淮阳王武延秀等人进入突厥,纳默啜的女儿为妃。

但默啜以突厥世受唐恩,其女要嫁于李氏为由拘留了武延秀,并派出十万骑兵进袭静难,平狄,清夷等地。

随后默啜列举了武则天的各种罪状,借口“奉唐伐周”打算攻取河北。

圣历元年八月,武则天发兵三路,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

率军三十万讨伐突厥,同时还有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四道后军总管,率兵十五万为后援。

默啜得知唐大军出动便将所掠的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全部杀死经五回道北还。

唯独张仁愿果断率所部进行截击,交战中他的手被利箭射中,血流不止。但他却毫不畏惧,坚持指挥大败突厥军队。

武则天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去慰问并赐药为他疗伤。

不久,张仁愿被升迁为并州大都督长史,后又升迁为幽州刺史。

张仁愿号令严明,严格按照军功大小进行赏罚,将士们无不心悦诚服。

神龙二年,中宗复位后提升他担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

当时京城粮价飞涨,盗贼横行。他到任后立即采取严厉措施,将抓捕的盗贼全部斩除,杀人之多以致“积尸府门”。

经过治理,京城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一时远近震慑,无敢犯者。

唐高宗时洛州刺史贾敦颐为官清廉,政绩突出,张仁愿这一举措可与之媲美。

所以,洛州时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之说,足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神龙三年,突厥自内蒙古越过黄河,进入今陕西北部打败了朔方军管沙吒忠义。张仁愿临危受命,以御史大夫身份代替沙吒忠义。

统率大军积极御敌,大破突厥军,夺回了被掠去的牧马和财物。

随即着手全面部署北疆防务,中宗景龙二年,突厥默啜调集全部兵力集中进攻西部的突骑。

张仁愿趁机奏请说乘其后防空虚夺取沙漠以南土地并在黄河北岸筑中、东,西三座受降城,加强防御,彻底断绝突厥日后南下进犯的通道。

奏疏送到朝廷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他说:两汉以来,都以黄河天险作为北方的边界。如今在突厥境内修筑城池不但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且终究会被突厥夺走,这是不利于唐的事情。”

但张仁愿认为这次机会千载难逢,他力排众议,陈明利害,再三执意请求,终于使中宗同意了自己的意见。

唐中宗李旦才是话事人,采纳张仁愿建议。他应该为此举感到庆幸,为大唐续命200年。

张仁愿知人善任,在朔方任职期间先后奏请任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鄠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等人分掌军事。

用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

这些人后来都闻名于世。张仁愿戍边多年为大唐北疆的百姓带来了和平和安乐。

受到了边疆人民的爱戴,在他死后人们在受降城立祠敬奉。

故里乡亲将他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一同誉为“下邽三贤”。

张仁愿从文官到军队体系,不论文治武功皆为一流,是唐朝少有的几位文武全才之一。

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包括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仁亶。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仁愿亦位列其中。”

天幕缓缓关闭,张仁愿生平介绍结束。

万界暂时归于平静,而盘点人物所处位面的古人却炸裂,英雄榜,能上榜谁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