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 > 第12章 太后立太子,朱祁钰瘫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太后立太子,朱祁钰瘫了

“臣昨日夜观天象,发觉荧惑入南斗,天命有变,祸不远矣。

臣以为,此等危急时刻,不如趁运河水势高涨。

当乘舟南下,到南京再做定夺!”

徐有贞再次出列高喊,欲南下。

“徐御史你妻儿到临清否?

徐有贞,你是怕别人不知道你有逃难之举,还是觉得这佥都御史做够了?

你是不是觉得朝中三成大臣殉难,没有人可以顶替你?”

王直闻言痴笑,面色不愉,直接把徐有贞早已安排妻儿南下之事说出来。

徐有贞言行合一,说跑就跑,连妻儿都送走了,与无骨鼠辈无异。

“你!”

徐有贞大骇,他安排妻儿南下之事是悄悄进行的,却不想被王直知道了。

偷偷做没事,反正又不止他一个人。

可被人在皇宫里当着朝廷重臣的面讲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欲南迁,皇上怎么办?

社稷南迁,皇上身陷敌营,可还有还朝之时?”

金英凶狠地盯着徐有贞,厉声斥责。

徐有贞这是软弱无能,怕死的表现,完全不把皇上安危放在心上。

徐有贞吓得满头大汗,他只是随口一说,差点落了个谋反的罪名。

安排妻儿回老家的只有他一个人吗?责难时却只责难他一个。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回京师后,整个京师,甚至顺天府和北直隶,都在向南逃跑。

整个运河上船只拥堵,官道上各种马车,那些商贾缙绅们更是拖家带口。

只有他徐有贞一个人跑了吗!

“可还有附议南迁者?”

孙太后黑着脸看着一众大臣,看向徐有贞的时候,目光犹如刀剑。

即便如此,还是有三四个人附议,赞同徐有贞的南迁之议。

“太后……”

徐有贞跪地,头深伏于地,汗水已经打湿了衣服。

“如今局势危卵,当安抚民众,准备物资,固守京师。

再言南迁者与义和者,斩!

京师乃天下根本,此诚危难之际,一动便大事去也。

难道诸公看不见大宋南迁的后果吗?

再者,不战便议和,也先只会接连索取,到时候皇上还能迎回来吗?”

于谦再次站出来,钪锵有力的声音在本仁殿内回荡。

“于侍郎言之有理,皇帝一时之间不会有危险。

只有先守住京师,再言议和,皇帝才能安然回来。”

孙太后也支持于谦,也先胃口太大了,第一次就要九龙蟒龙缎。

要是给了,下次是不是要皇袍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扶御寰宇,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迩因虏寇犯边毒害生灵,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师往正其罪,不意被留虏庭。

尚念臣民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三人之中选其贤而长者,正位东宫。

皇长子朱见深,天资粹美,恪遵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

授朱见深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传播天下,咸使闻之,钦此!”

金英甩了一下牛服的袖子,拿出一卷圣旨,高声呼喝。

孙太后害怕儿子回不来,大宝旁落,赶紧立长孙朱见深为东宫太子。

这样一来,如果儿子回不来,就让孙子继位。

这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皇长子朱见深太小了,立他为太子有什么用?

他是能监国还是能退敌!

这诏书不可能是皇上下的,边关回来的锦衣卫千户梁贵只带回书信,并没带回圣旨。

如此一来,下这诏书的人,不言而喻。

金英收了圣旨,半天没等来回应,顿感压力。

孙太后也是眉头紧皱,哀家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啊,你们怎么都不出声。

“启禀太后,臣推荐翰林修撰商辂、彭时直内阁办事!”

就在孙太后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陈循突然出列上奏,推荐商辂、彭时进入内阁。

“臣附议!”

陈循话罢高谷紧跟着附和,这事他们找过孙太后,但孙太后不答应。

现在孙太后欲立皇子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正好是讨价还价的时候。

立皇太子并非孙太后简单下旨就行,写诏书并且颁行下去,旨意要能下发成功,还得有阁臣配合。

内阁不配合,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圣旨就发不下去。

众大臣懵逼,人家太后是让我们领旨,陈循和高谷竟然推荐商辂和彭时入阁。

但转瞬一想就明白了,陈循和高谷是在跟太后谈价。

孙太后脸色更加难看,陈循和高谷不仅不接旨,反而跟她讨起来了。

“准!”

很快,孙太后就想明白了。

只要自己让商辂和彭时入阁,那陈循和高谷就会接旨,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圣旨就可以顺利发下去。

“臣,遵旨!”

“臣,遵旨!”

陈循和高谷见太后答应了立马伏地领旨,这场交易顺利完成。

“臣,遵旨!”

胡濙赶紧跟上,躬身领旨。

“臣,遵旨!”

王直见胡濙领旨了跟着领旨。

“臣,遵旨!”

紧随其后是徐有贞,他刚才惹太后不开心,这时候正是挽回自己在太后心中形象的好时候。

“臣,遵旨!”

“臣,遵旨!”

徐有贞之后,刚才附和徐有贞的几人也紧跟着领旨,他们也怕太后责罚。

“臣,遵旨!”

“臣,遵旨!”

之后,又有人领旨。

“臣等,遵旨!”

最后,于谦等人也领旨,孙太后的脸色脸色恢复正常,所有人都领旨了,朱见深的太子稳了。

“陈阁老,可有退敌之策?”

孙太后见皇长孙立太子的事情定了,开始询问退敌之策。

“启禀太后,老臣已经命兵部调集军队,清点守城器械,安排各门守兵。

于侍郎,你给太后说说具体的退敌之策。”

陈循说了一下内阁已经做了工作,守卫京师的具体工作是兵部做的。

如今兵部最大的官是左侍郎于谦。

“启禀太后,我大明佣拥兵一百五十万,只要下勤王诏,号令各地驻军驰援。

坚守京师三个月,也先不战而退!

令漕运加运粮食,命人将通州粮食运进京城,可保京城百姓不乱,将士踊跃杀敌!”

于谦的退敌之策就是调各地驻军勤王,然后储备充足的粮食。

只要粮食充足,别说守京师三个月,半年都行。

现在已经是八月八二十了,再过两个多月就入冬了。

到时候,也先就会退去。

“钱粮归户部管,粮食的事情就交给户部了。

内阁及时跟哀家反应结果,哀家不希望因为粮食耽搁了京师的守卫。”

孙太后直接下令,于谦说了,粮食是关键,她可希望粮食出事。

淮安,朱祁钰已经不用人搀扶了,改为抬或背了。

朱祁钰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没办法走路了。

院子里的小火炉,一天不停地烧着,煮朱祁钰的药。

朱祁钰身边,除了王诚和成敬,多了两个试药的人。

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朱祁钰的药弄凉,试一下有没有问题。

听说朱祁钰不能走路了,淮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看望朱祁钰。

“殿下,怎会如此,前几日见殿下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

淮安知府杨理行礼问好后,看着躺在靠椅上的朱祁钰,一脸关切。

咳咳,咳咳

“无碍,孤在京城的时候,身体就一直不好。

又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身体垮了。

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朱祁钰平淡地说道,马上朝廷就会来人请他进京监国,他要找个没法去的理由。

瘫了就是最好的借口,老子动不了,你还能把老子抬北京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