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嫁良缘 > 第187章 后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恒是被冻醒的。

杨淑当时帮他处理了伤口后,就走了。根本就没动他。

大冷的天里,长恒躺在巷子里,那是真的冷。加上失血过多,他觉得自己就要死了。

可他偏偏没有死。

不得不说,他的运气是真的好。在他挣扎着爬起来离开那条巷子不久,官府的人就巡查到了那里。差一点他就被抓住了。

他当然注意到了杨淑。除了她的反应之快,更让长恒注意到她的是,她认识杨书。

这个女人不就是大半年前,狠心甩开他的手的那个女人吗。

但他是个沉默的人,找到红花后,又被狠狠打骂了一顿。他自然没心情和红花说这件事。

……

再说顾璟程,他带着人帮暗罗卫清剿梅花阁的人。可惜钱缘州根本不领他的情,事情处理完就带着人走了。

顾璟程虽然不满,但也没办法。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自己从害死关盈这件事里彻底摘出去。

于是他回去后,就病倒了。

大夫说,这是昨晚吹了风,心中又有愧疚,情志不畅所致。

他躺在床上半死不活,顾林彰有心怀疑他,想让他帮着自己处理好友的后事,都开不了口。

只好亲自处理。

殊不知,顾璟程在绿柳山庄一年多,该换成自己的人的,早换成自己人了。

……

当天晚上,苏州城的几个城门果然被封了。

还好杨淑他们不急着走。

客栈里的三人,两个病了,一个伤了。照顾人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了杨淑身上。

还好两个孩子第二天热就退了。虽然脸色不好,但好好养着就行了。

至于墨天浩。杨淑其实是有怀疑的。

刀伤,怎么劈,都是直的。不可能打弯。

但第二天帮墨天浩换药的时候,她发现,墨天浩胳膊上的确实是刀伤。但竟然是带弯的。这倒像是用鞭子打的一样。

只是,这应该不可能。

鞭子不是刀剑一类的常见兵器,当时应该只有红花用。

可以墨天浩的武功,如果碰上红花,他就算侥幸不死,也不可能只有胳膊上有伤口。

不过这只是她的猜测,没有证据。杨淑是不会乱说的。

官府那边,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抓不住红花等人。

杨淑一点也不惊讶,梅花阁人人都善异容,如果不是暗罗卫亲自抓捕,普通官府根本不可能抓到他们。

……

外面天冷,还封禁。再加上墨天浩他们几个又不方便,这几日,四人就都在客栈待着了。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墨天浩还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杨淑就在旁边绣花。

日子难得的安稳。

……

又过了几天,封禁解除了,果然什么人都没抓住。

墨天浩先去找了黄镖头他们,交接了一下。

黄镖头一行人前两天就到苏州了。但前两天封禁,苏州城只进不出。墨天浩也一直没去找他们。

现在封禁解除了,他自然要去找他们了。

回来的时候,他还真的给杨淑带了一条细细的银链子。让她用来穿平安符。

成君看得羡慕极了,可怜兮兮的问:

“爹,我和小叔叔怎么没有啊?”

墨天浩答的理所当然:

“小孩子不要戴这种东西。让你娘给你们编一条绳子吧。”

然后从怀里拿出一股红绳。

成君惊呆了,看小泽。

小泽一脸的:“我早知道了,嫂子的地位在家里最高。”的表情。

杨淑很无奈,觉得家里是三个孩子。

一个大的,两个小的。

不过她晚上,还是给两个孩子各编了一条红绳,把平安符替他们穿好。

除此之外,他还偷偷递给墨天浩一条。

墨天浩一愣,惊喜的看着杨淑:

“给我的吗?”

“嗯。前两天不是说要送你一个吗。我今天抽空出城了一趟,给你也求了一个。”

这对于旁人来说,就是求一个平安符的事。但对于杨淑来说,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个双手沾满鲜血,从不信佛的女魔头来说,这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墨天浩挂着大大的笑容,伸手接过平安符,然后顺势把杨淑揽进了怀里。

“淑淑你真好。”

杨淑没有挣扎,任由他抱着。

又歇了一天,墨天浩接了货,带着杨淑他们,和黄镖头他们一起回了扬州。

雪天路滑,他们又带了货物和大病初愈的孩子。所以众人走的很慢。

一路上,几个大大咧咧的男人和墨天浩调笑。说他和杨淑分不开。

墨天浩一开始还脸红不好意思,但之后就放开了。提到杨淑就一脸骄傲。

杨淑被几个男人说的还没怎么样,倒被墨天浩看得不好意思了。

只好拉了帘子,和两个孩子躲在车里不露头。

偏偏小泽还问她:

“嫂子是害羞了吗?”

成君也一脸求知欲的看着她。眼睛亮闪闪的。

杨淑:“……”

她怎么回答?她回答不了。

回到扬州,墨天浩先和黄镖头他们回镖局。杨淑则带着孩子们回家。

正好樊英在家,看他们回来了。立刻让碧草来帮他们收拾,自己去帮他们还车。

杨淑没有拒绝,给他们送了些苏州特产。

樊英回来后,也来帮他们收拾行李。

还抽空问她:

“你们在苏州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啊?”

杨淑一听就知道樊英肯定知道什么。

她怕两个孩子再听到那天的事,会又被吓着。就打发他们回屋子里了。

然后小声问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