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听见动静,循声前来。便开口问道:“你们这是在闹什么?”
花笺不语,杨舒羽连忙说到:“盼儿不小心失足落水,惊扰了皇后娘娘。”
实在是我们的错,皇后看着可怜兮兮的林妙盼也不好再说什么。
关心的说道:“你们都下去吧,去偏殿换一身衣服吧。”看着花笺说到:“你留下。”
花笺疑惑的说到:“好的,皇后娘娘。”
随着这场闹剧的结束,众嫔妃和家眷们都离开碧椿池,只剩下皇后和花笺。
皇后开口道:“你可知道我为什么将你留下?”
花笺说到:“妾身不知,还望皇后娘娘告知。”
皇后娘娘说到:“君之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你跟他相处肯定是会受委屈的。”
“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的,君之那孩子心眼不坏。”
花笺开口道:,我知道的皇后,他其实对我挺好的。
皇后无奈的说道:“君之,身边的女人也是一个个不好相处吧。”
花笺心里想想就来气说到:“那可不是,天天见我巴不得让我死。”
花笺心里虽这样想但嘴上却没说什么。
皇后又说:“特别是刚刚那俩丫头吧,她们仗着家世没少给你为难吧”
花笺淡淡说到:“没事,皇后我到底还是司府的人,她们不敢怎样我。”
花笺突然想到司君之说还在马车上等着自己便连忙说:“皇后,妾身先行告退。”
“君之还在马车上等着我呢”
皇后笑笑道:“去吧,常来宫里玩。”
司君之静静的在马车上等待着花笺的回来,刚下车查看。
就撞见花笺着急忙慌的跑向自己,司君之轻笑道:“夫人,这么着急见我吗?”
四目相对,花笺勾起嘴角说道:“那不是想夫君了。”
司君之听到这话开心不已,拉着花笺的手走上马车说到:“我们回家。”
花笺被这一拉,突然变得娇羞起来,司君之看着这副模样隐隐发笑。
杨舒羽和林妙盼从偏殿出来看见这两人亲昵的动作小声嘟囔道:“这个小贱人真是个狐媚子,君之哥哥都没对我这样过。”
秋高气爽,经历了虫灾的迫害,庄稼也是长得肥沃。邬国城中的粮食也渐渐富裕起来。
花笺也回归到了正常的学堂教学生活,司君之去往江南一带调查丢失的货物。
没过几日,司君之便回到了邬国城中,他先是回到皇宫里复命。
又快马加鞭的回到了司府,见到花笺还未归家,找到老夫人问道:“祖母,花笺去哪里了?”
老夫人回答道:“你的夫人这些时日都忙着在学堂里。”
司君之又转头出去,去往学堂的方向。
司君之静静的在学堂的后院里面等着花笺下课,随后,花笺下课后见到司君之。
开口问到:“你如此着急忙慌的是要做什么?”司君之笑到说:“我给你带来一个有用的东西。”
花笺被他身后的袋子吸引住了目光,司君之瞧她如此感兴趣,也不好再绕弯子。
直接说到:“这是我途经南都一带,难民已经迁移到南都,那边的庄稼经过夫人的指导,绿油油的一大片。”
又骄傲的开口道:“我可是记得夫人,上次说道有些种子是可以入药的。”
“这次我可带来了不少的种子,尽情让夫人使用。”
花笺见到这个颗颗饱满的种子不由得心生欢喜,花笺往下翻又看见有些是不一样的种子。
疑惑的问道:“这几个是怎么回事?”
司君之说到:“那些难民说是夫人教的好,他们利用夫人教的东西又嫁接了一些不一样的种子,培育了新的品种。”
花笺连连称赞,还不等花笺开口司君之又在身后拿出来一个包裹,司君之边打开包裹边说道。
“夫人你可知这是什么东西?”花笺摇摇头。
司君之继续说:“这可是南都一带独有的药品,还有一些是南都山上的珍贵名草药。”
这些东西都是那些难民在我离开的时候,特地嘱咐让我交给夫人你的。
他们说:“让你验收一下他们学习的成果。”
花笺笑笑说:“这份成果我收下了,多谢夫君费心。”
司君之说到:“夫人倘若想感谢我就每日早点回家。”
花笺信誓旦旦的说到:“好的夫君。”
花笺拿着这些新鲜的药品和种子正在乐此不疲的研究着。
次日,花笺看着学堂里的孩童,想着:“年龄小的孩子为什么总是生病,还害怕吃药?”
低头看到摆在桌子上的药丸,脑子里面突然有一个想法,花笺要制作一个糖丸。
可以让小孩子生病的时候使用,也不会与其他药物相克制,这样小孩就不会害怕吃药了。
花笺这一想法激起了花笺的决心,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花笺终于研制出来糖丸。
还没等花笺回到司府,附近的村庄有一个孩子突然高烧不退,老妇人带着孩子连忙来学堂寻找花笺。
花笺来不及思考,直接就把孩子抱到了学堂内。
抚摸孩子浑身发烫的身体,立马将毛巾用凉水冲洗敷在孩子的脸上,将四周的窗户都打开通风。
花笺又找到药箱给孩子抓了几包药,还嘱咐老妇人这几天千万要注意孩子的情况。
花笺不慌不忙的又去准备桂枝汤,回头宽慰老妇人说到:“孩子没事,多多注意保暖。”
老妇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到:“谢谢花大夫,麻烦您了。”
随后,桂枝汤煮熟了,花笺小心翼翼的把汤喂给孩子,看着孩童渐渐降下来的温度也放心下来了。
次日,老妇人又带着哭闹的孩童来到学堂寻找花笺,老妇人无奈的说到:“这孩子真是不省心,又不肯吃药了。”
花笺若有所思的说到:“要不尝尝这个糖丸怎么样?”
孩童伸手就去抓到糖丸塞到嘴里津津有味的品味。
经过这次,花笺的秘制糖丸深受孩童们喜欢,许多莫名而来的生病孩童纷纷开寻找花笺治病。
花笺也因此在民间有个“花神医”之称。
学堂里也渐渐不只有当初的几个孩童学习,百姓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