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78年6月下旬】
在被联邦警察压制了整整一周后,格塔罢工重新启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总参与人数也从原先的数万人增长至十几万。
大量媒体也开始跟进。
在过去被压制的一周中,超过90%的罢工领头者被联邦警察逮捕,而且其中有三人在逮捕过程中死亡。
此事引起了罢工者的强烈不满,并遭致了更大的反弹。
联邦警察部门特别行动组长组建了更大规模的联邦警察部队,并且从联邦军部门旗下借调了一个作战集群,总共加起来超过千名武装部队前往罢工现场镇压。
但这一次由于罢工领头者基本都被抓了,一些没有抓到的也不敢出现,导致罢工活动现场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一些刚刚才加入的罢工者看到武装部门就马上逃跑,很多罢工者见有人逃跑后也跟随着他们一起逃。
还有一些人浑水摸鱼,他们趁乱砸碎周边店铺大门,开始大抢特抢。
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开始有人群冲击联邦警察。
现场的联邦警察为了稳定秩序,开始朝人群发射没有杀伤效果的空包弹。
但这反而使得罢工人群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警察开枪了!”
“有人被打死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有人被推倒,踩踏,重伤,甚至死亡。
罢工者们抱着他们的农具,导致出现了各种刮伤划伤,血流了一地,十分恐怖。
官方媒体的侦察无人机在人群上空盘旋,拍下了一组组不可能被公之于众的照片和影像。
地面上的罢工人群误以为这些黑色死神是来赶尽杀绝的,反而引发了进一步的踩踏和伤害。
混乱持续了整整一天。
据事后统计,至少有200人死于这场混乱之中,超过3000人受伤,整个地区的医院被挤爆。
特别行动组长在一周后被撤职。
改革委员会从联邦警察部门手中接管了「格塔」地区。
庄圣中级军官在报纸上发言:
“改革委员会将会向所有意外遇难者发放抚恤金,并给予所有受伤者10星币至200星币的人道主义赔偿。”
“格塔州政府的不合理政策将会得到改善。”
在跨部门联合会议中,千孤阳高级军官对仲齐高级军官表达了一丝不满:
“军事是最后的手段,我们不能像军事部门那样滥用军事力量。”
仲齐高级军官叹了口气,格塔罢工以这种不体面的方式收场让他面上无光,他也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你说的对,是我考虑不周。”
【78年9月】
格塔罢工结束的两个月后。
「赛勒格」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民间武装帮派械斗。
该地区是中部世界群的经济和工业中心,由舰队警察部门直接控制,也是赛勒格初级工业区的所在地。
但与此同时,该地区也是中部世界群枪支泛滥的起点,每年都会有数以十万计算的黑枪外流,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之久,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赛勒格武装帮派也被誉为武德最充沛的武装帮派,它们与赛勒格初级工业区的工人委员会有着稳定而又长期的联系。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工业区的工人们会客串雇佣兵,参与到武装帮派的斗争之中。
他们的装备堪比联邦军士兵,而这些装备都是从武器生产线上直接拿下来的。
对于这种情况,舰队警察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赛勒格初级工业区的工人是联邦军士兵的重要来源,让他们提前熟悉战场环境也不错。
而且这些武装活动可以消耗这群中青年男性过于充沛的精力,让他们不至于把搞破坏的目标放在自己身上。
这次爆发的武装械斗的规模高达数万人,比当初「灰烬3」饥荒时期的内战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民间将这次武装械斗称为‘赛勒格内战’。
总共有十几个参与方,它们分别为此投入了几百到几千人不等。
在多方博弈中,这些参与方被分为了两大不同的阵营。
它们争夺的自然也不是普通武装帮派在意的所谓‘地盘’。
它们争夺的是赛勒格初级工业区的工作机会,众所周知,这些珍贵的工作机会都被工人委员会控制,因此,这次内战的参战者都是不同派系的工人委员会。
武装帮派的保护伞终于开始大规模地浮出水面。
“让它们自己去打吧。”
一位联邦警察部门的中级管理者叹了口气。
这场内战爆发的起因是一个月前联邦警察部门对赛勒格初级工业区的一次结构性调整。
按照伟大的千孤阳高级军官的指示,赛勒格初级工业区也必须参与到大收缩计划之中,就连联邦管理部门的立身之本,星学院体系都被砍得七七八八了,那舰队警察部门的这些军事工业自然也逃不开被砍的命运。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千孤阳高级军官上台成为舰队司令,那大收缩计划的范围就不止是中部世界群和联邦管理部门了。
其范围肯定会扩张到全联邦,全部门。
为了向星族社会表达改革的决心,赛勒格初级工业区就成为了第一个被改革的生产对象。
此次结构性调整主要是两个改变。
裁撤部分军工生产线,并且进行雇佣制度的改革。
前者针对生产,后者针对体系。
裁撤的军工生产线大多数是库存爆满的单兵武器,如枪支生产线,这些被裁撤的生产线将会被联邦管理部门以联邦债券形式收购,被运往核心地区进行封存。
就像「文明摇篮」世界里那些被封存的高精度生产设备(三维打印设备等)一样,作为「星联邦」的战略储备。
雇佣制度的改革则更加简单。
赛勒格初级工业区传统的雇佣制度都招的是全职工人,工业区方面会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处,整体实施封闭式管理。
这种制度的成本过于高昂,随着工业区的规模不断上升,这一雇佣制度已经被很多经济专家质疑。
他们认为,招募全职工人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
一位全职工人的成本完全可以招募五名相同等级的临时工。
除了部分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等级技术工人外,其余可以被替代的岗位都可以由临时工顶替。
根据计算,此举可以将工人成本缩减至原先的三分之一。
简单地说,工业区要用临时工来代替全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