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384章 算不上决战的决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尔察克执意继续东逃,把百万追随者带上了寒冬中长达数千公里的死亡之旅。

在这场如同炼狱一般的人间悲途中,五分之四的人被极寒定格住了生命。

此后,已遭到世人厌弃的高尔察克,也没能逃脱被处决的悲剧命运,而那500多吨黄金却最终下落不明,成为了一桩历史的悬案。

高尔察克不听华夏方面的劝告,率军离开了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就意味着他和他的军队选择退出了这场战争的舞台,并且逐渐淡去直到彻底消失。

而在他们走后,正面抵御“红色露西亚”的重担,就落在了国防军第三集团军的肩上。

华夏当局决心划下红线,不再让动荡继续向东方蔓延,因此命令第三集团军全军移驻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一线。

在他们身后柏海儿湖一带的防务则交由第二集团军接手,同时成建制的调集了大批部队进驻阿勒泰和靖西两省,补在已经前出的第四和第五集团军的身后。

第三集团军的主力,为三个由三个师编成的军,即第五、第六和第七军,另辖有独立的步兵第三十师等部,总兵力接近二十万人,还配备有二百九十辆轻型坦克。

这是国防军装备的第一种量产型坦克,仿效法国的雷诺Ft-17型,但体型更大,也更为可靠,在华夏自主设计的坦克体系成型前,算是一种不错的过渡型号。

该型车战斗全重12吨,乘员五人,装有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三挺点30口径机枪,最高车速每小时32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集团军并不是唯一留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的部队,另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也留了下来。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当高尔察克军与“红色露西亚”军鏖战的过程中,作为其部下最有战斗力的捷斯军团,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因而损失极低。

可眼下,捷斯军团却留下部队与国防军并肩作战,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他们有镇守铁路线之责,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恰是其责任路段的最西端,这也是他们留下来的直接理由。

另一方面,捷斯军团则更多的是想讨好华夏,因为协约国方面已经同意尽快把他们送回祖国,至于能否走得顺畅,华夏的配合至关重要。

总之,有这二十万装备精良的守军横在那里,对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绝对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同时由于距离华夏的国境不远,又有铁路可做依托,这支守军能得到的支援也将更为充沛,还有航空队可以调配。

就这样,到了1919年12月中旬,“红色露西亚”东方面军进至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以西的开阔地带,随即被国防军的侦察机发现。

不久后,露军主力抵达守军的前沿阵线,并且认清了对手究竟是谁。

只不过,因为自认在鄂木斯克战斗中战胜过对手,士气高昂的露军中下级官兵们也是心气十足,趁势就发起了猛攻。

结果可想而知,露军的攻势如海浪撞在坚固高大的堤岸上,随即化成泡沫,根本无法撼动对方,并且在守军强有力的反击下伤亡惨重。

东方面军在兵力上对第三集团军并不占优,武器装备上则更是不如,有此结果纯属正常。

可他们却并不服输,又在接下来的数天里,连续尝试发动进攻,但除了在守军阵地前遗尸更多以外,终究一无所获。

由此,司令员奥尔德罗格只得按住冲动的部下,暂停作战行动,同时急电后方请求增援或其他处置办法。

露军停止了进攻,国防军也不愿在冰天雪地中主动出击,于是战事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一线出现了对峙的状态,并一直保持了许久。

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战,历时大约一个星期,“红色露西亚”东方面军伤亡三万余人。

国防军第三集团军的人员损失只有不到七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严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

此战国防军取得完胜,沉重的打击了露军的士气,令其认清了现实。

这场战役的规模,其实并不算大,更谈不上达到决战的水平。

但就是这样一场战斗,却成为了华露之间东线交战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竟起到了决战的效果。

但华露之间的冲突并未就此停歇,在不久之后,规模更大,也更为激烈的战斗,则出现在西南方向两千公里外的中亚地区。

在那边,“红色露西亚”突厥斯坦方面军到1920年1月底时,已经基本收占了所有反对势力控制的地域,对方的残部或投降,或经里海西逃。

因此在该地区,露军尚未能染指的地方,便只剩下在国防军支持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埃米尔国、阿拉什共和国东部和突厥斯坦东方各州的南部地区。

说白了,当前这个区域内的形势,就是“红色露西亚”和华夏各自影响范围之间的对峙。

在1920年初的时候,华夏当局曾发表公开声明,重申要维护希瓦、布哈拉和阿拉什三国的独立及完整,并且要确保华夏北方国境的和平和安全。

在此基础上,华夏愿意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讨论并协商解决一切相关问题。

华夏释放出的这个信号,当然被“红色露西亚”方面捕捉到了,但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积极的回应。

这是因为,到了1920年初的时候,“红色露西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其实力得到大幅提升,拥有的总兵力超过四百万人。

在战场上,他们分别击败了最主要的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军队,又与波罗的海国家签订了和约。

除了东方和波兰方向以外,“红色露西亚”在其他各条战线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发展到收尾的阶段,让其自信心达到空前的高度。

在这个一切向好的大局面下,华夏方面的态度竟被“红色露西亚”视为示弱的表现,决定暂时不予理会,而是待先彻底解决了中亚问题后,视情形再做考虑。

于是,华露两军之间新一轮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