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前传之节卅八:扩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苏南各处的清军,大部都早已被陆续调往前方战场。这些被调走的清兵,之后又或败或溃,所剩无几。

而剩余留守的清兵,也多是老弱,战力基本为零,连维持本地治安都很勉强。

因此,苏南各府州的防御重任,就完全落在了商团的身上。各地的官吏、士绅、百姓、商贾,也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陈家的身上,视为依仗。

可商团的人数原本就不多,满算也只有三团。加上直属、辅助,总共不过四千余人。

其中九江和池州两团,经历了东撤和九江、镇江两场战斗,各种减员已近千人。虽然途中又补充了大批慕名加入者,但总勇员还是不及五千。

即便商团战斗力很强,与旧式武装相比,似可以一当十。可与敌方的军势相较,那仍是天壤之别。

如今太平军号称百万,雄踞天京一带。距离苏南近在咫尺。莫说倾力来攻,便是分出一部主力再度东进,商团这些许人马抵挡起来,也是凶多吉少。

其实此前的镇江之战,便是太平军东征的序曲。只不过由于商团的顽抗,和罗大纲等部被中途调回,才推迟了这个进程。

随着太平军坐稳江南,再度向东,以图攻略苏州、上海,绝对是可以预料到的。

因此,加强苏南的防御力量,增强兵力,迫在眉睫。而增强兵力的方式,无非就是向外求援,和就地扩军。

若求外援,眼下能找到的,就是南北大营的正牌清军。

可那两处的官老爷们,打着钦差大臣的招牌,却都自顾不暇,还要求商团随时听候调派,协同作战呢。

于是面对缺少兵力的难题,就只剩一个解答方式了。那就是商团自行扩编!

局面既然如此,皇帝也在谕旨里命陈堂等办理团练,那扩编之事便也顺理成章。

商团决定要扩军,本就以陈堂马首是瞻的苏南官民,均无异议,迅速响应。为求正名,陈堂还专门上奏了朝廷,也很快便得到允准。

对此最为积极,最兴奋的,当然是陈济方。对于他而言,如今终于可以放开拳脚,一展抱负,让护商民团变成一支真正的军队了。

而扩编的具体筹划和组织,当然也就交由他来统筹负责了。而他首先做的,便是重新调整了商团的编制。

由于再无顾忌,陈济方在调整中所要考虑的,就只有如何更好的提高商团的战斗力。

他取消了之前的各级亲兵单位。并效仿西方军制,改换了部分单位的称谓,还设立了各专业兵种。调整的内容主要有:

一、基本编制单位,改称:班、队、哨、营、团。其中,班为十人制。其他每级,均采用下属四单位编制,并补充以其他专业兵种单位。

二、设立骑兵、炮兵、工兵、尖兵、勤务等,专业兵种及各级作战单位。

三、调整后的商团,以“营”为基本战术分队,以“团”为基本战术集团。

营和团的战力,也大幅度的得到了加强。调整后,每营约编八百余人,每团约编三千七百余人。

在这次整编扩军中,陈济方重点建设了,他梦寐以求的骑兵和炮兵队伍。

陈济方组建的骑兵,没有如欧洲军队或清军那样,更细的划分骑兵种类。而是统归一类,并兼顾了冷热武器两种战斗模式。

每名骑手,均装备有步枪或手枪,马刀和长矛。但碍于战马难得,商团的骑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规模都不算很大,最高也只建有哨级单位。

而商团的炮兵,在放开手脚后,却得以迅速扩充,后来甚至组建了炮营。在装备上,除了6磅炮外,还引入了大批威力更大的12磅炮。

扩军后的商团,仍以西洋枪炮为主要武器,为此就需要加大采购。此项,当然就由陈济生来负责。好在枪炮进口的商路早已打通,只要有钱,也并无难处。

这时商团的主要武器,是以德雷塞式步枪为主,辅以少量的密西西比式前装步枪,和帕特森柯尔特式转轮手枪。

随着对洋枪的需求扩大,又陆续有一些其他型号的枪械被引入。

例如,美国造,定型于1847年的,柯尔特温特尼沃克式骑兵转轮手枪。点44口径,枪重4.5磅,全长13.5英寸,采用6发圆形旋转弹仓,射程22码。

美国造m1850型夏普式来复枪。点58口径,全重9.25磅,总长48.5英寸,采用后膛单发装弹,射程500码。

还有购自美国,设计于1850年的,亨利式来复枪。点44口径,枪重9.25磅,枪长44.75英寸,射程440码。

该型枪采用16发管状弹匣,虽然装填极不方便,但每次装弹后可以连续射击,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强的火力。

之所以采购了大量的美国武器,除了其性能和产量上的优势外。美国商人同陈济生的良好关系,也是分不开的。

但枪械种类繁多,也带来了使用和枪弹补给等问题。陈家兄弟为此也协商了多次。除了尽量统一采购型号以外,还在不同队伍的武器配置上,很动了一番脑筋。

商团扩编的募勇,进行得也很顺利。有丰厚的薪粮相诱,又有各地官吏、士绅和其他商贾的支持,应征者络绎不绝。

此外,受战乱影响,长江上游有大批避难者涌入苏南。其中也有不少人,愿意投入商团。

当然商团也不是来者不拒的。要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甚至背景等各项达到要求才行。这样仅数月内,在遴选之下,仍募得了万余精壮。

整编扩军的最大难处,便是缺乏带队的官长,而这却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扩编后的商团,仍坚持采用西方战法。

陈济方也很头疼此项,只能尽力推动。

为此,他一方面提拔了一大批,在此前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原商团官勇。还在招募中,格外挑选了许多有文化的年轻人,着力进行培养。

更长远打算的举措,则是在原商团在上海郊外的轮训基地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商团士官学堂”。专门用于教练商团官长。后来又将校址迁到了昆山。

而让众人意料未及的是,就在商团正如火如荼的扩军、训练、备战之时,苏南腹地却发生了一场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