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数月的努力,两江终于基本实现了,控制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陕西,这十三省的全部地域。

并且掌握了,山西省除大同和朔平两府的北部,以及归绥六厅以外的地区;甘肃省除安西州以外的地区;直隶省的南部和中部;还有内蒙古、套西蒙古和青海各一部。

再加之本有的苏、皖、赣、交四省,如今全部已掌控地域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三亿七千五百万之多。

其中在直隶省,防卫军收控了除永平府的临榆县,宣化府的延庆州,顺天府的密云县、怀柔县、顺义县、宛平县和昌平州之外,外长城以南的全部地方。

被围在京师里的满清朝廷,也只剩下了一条向北撤离的狭窄通道,若不尽快抉择,终将陷入插翅难逃的境地。

在全国的大部分省份,迅速出现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关外的东北地区也在同一时期发生了巨变。

尽管关外的沙俄人员,凭借着手中的火器,击退了义和团及当地百姓对沙俄据点的袭击——当然其过程中也是充满了血腥。

但是沙俄在东北空旷地带的资产,因无法面面俱到的进行守护,而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据估算损失价值达数十万卢布。

此外,一些东正教教堂和沙俄侨民,也不时遭到零星的袭击,常有死伤发生。

上述这一切,都令沙皇尼古拉二世十分恼怒,发誓并下令进行报复,而他们报复的方式也很直接,很“斯拉夫化”。

接到命令后,驻于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便立刻展开了行动,他们对沿江的数个华人村落进行了清洗和血腥大屠杀,以致浮尸蔽江者数日不绝,黑龙江水也为之变色,其残忍令人发指。

同时,大批沙俄军队被纷纷调往远东地区,数月之后陆续到达东北的军队已达到十余万人之多。

沙皇尼古拉二世将大清国内的乱局视作一场危机,而他手下的权臣们则把这当做是扩大沙俄人的利益,甚至一举夺占整个东北的“大好机会”。

沙俄军队的暴行,很快就传遍了四方,列强也对其恶行感到震惊。

两江的陈济怀等人,对发生在东北的一个个惊人惨案,更是无比的愤怒,当即发表严厉的声明,对沙俄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并要求沙俄军队立刻停止行动,退出以往夺占的所有华夏国土,归还一切掠夺的资源和财物,对被迫害的华夏百姓进行道歉和赔偿,等等。

防卫军海军的舰队,也加大了在辽东海域的存在,以示对沙俄的不满和威慑,并予以海上封锁。

而沙俄方面,当然对两江的态度置之不理,反称两江才是在犯上作乱,还向清廷提出愿意出兵帮助大清平息叛乱,等项。

这时已经不断进入东北腹地的沙俄军队,继续强占各处要冲,驱逐大清官军,霸占府库,要一口吞下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建立“黄色俄罗斯”之心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沙俄并未满足于对东北的侵略,同时还向新疆和蒙古诸部也派出了军队及人员,联络和扶持那里的分离主义势力。

如此一来,沙俄的野心已经显露无疑,其意欲借大清内乱之机,要一举攫取华夏北方的巨幅国土,胃口之大,简直贪如饕餮。

可是,且不说两江会进行坚决的反抗,就连几乎所有其他列强也都不会答应,特别是大英帝国。

此时的英国,正陷于布尔战争的泥潭,虽然无力抽身别处,但对于远东局势发生的巨变,却是洞若观火。

首先是两江的一系列举动,已经明确了要对大清取而代之,而有能力干涉的国家,除沙俄以外大多因与两江交好而选择了冷眼旁观。

至于英国自己,一来眼下着实无力,二来与两江的关系也是不错,又有着巨额的贸易往来,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决定暂取默许的态度,以观后效。

可是沙俄的行为就另当别论了,英俄之间已经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大博弈”,此时仍方兴未艾。

英国唯恐沙俄会趁着华夏内乱,两江尚弱难以抵抗的机会,无限的进行扩张。

届时,莫说长城以北,就连黄河甚至长江以北,都可能会被毛熊染指,成为其势力范围。

真要是那样,大英在远东的利益,必将遭到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女王钻石”印度,也会因此面临直接的威胁。

而这些都是英国极不愿看到,且无法承受的。

此外,在英国作茧自缚于南非之际,沙俄还在奥斯曼帝国和伊朗那边大捞好处,这种趁火打劫的嘴脸,让英国人“生熟”都难忍。

因此,就算自身力量不足,但英国仍拉拢在远东与自己有类似关切的美国和日本,为两江站台,尽全力向沙俄施压。

甚至法国和德国,也对沙俄的急剧膨胀表示担忧,或担心会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或就是因嫉妒而产生恨,所以皆暗示不予支持。

在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面前,沙俄这边,其自身的力量也已经严重透支,无力再继续下去。

要知道,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通车之前,沙俄征集和向东北调运十余万重兵的成本是巨大的,其花费论卢布是要以亿计的。

在这期间,海路还被两江掐断,只能单走陆路更是加重了沙俄的负担。

另外,远东占领地的开发仍需要很长的过程,在完成之前若想长期维持大规模的驻军,其给养要么得从欧洲运输,要么就得通过贸易来购入,在得不到别国支持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些内外困难之下,沙俄不得不暂时按住风头,转而继续利用外交手段试图消化掉已经入口的“战利品”,或是进行讨价还价尽量保留住更多的“战果”。

而两江这边,也已经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境地。

既然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暂时赢得了一些时间,那就抓紧处理好必要的事宜,以尽快腾出手来全力迎战真正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