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144章 北干会战(本章有设定插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北干会战(本章有设定插图)

从高平通往太原,道路的里程约有200公里。

其中前面160公里左右,为崎岖山路。直到出了山区后,后面约40公里路程才略为平坦一些。

随着法国新政府向越南派来援军,北圻远征军的新任总指挥,陆军中将德?可尔西也在2月底到达了北圻。

法军原本在北圻的两位优秀将领,陆军少将波里叶和尼格里也继续留下,分别担任两支主力部队的指挥官。

其中尼格里少将率领法军的第2旅,驻守在谅山至文渊一线。波里叶则负责太原方向的军务。

可尔西到任之后,便也从河内赶到了太原。

在了解过北圻战场的情况后,他直接否决了部分法军军官提出的,主动进攻以削弱敌军力量的呼声。

而是紧锣密鼓的,抓紧部署法军的防御阵线。

可尔西的做法,得到了波里叶的大力支持和赞赏。

后者也被前者任命为,太原法军的前线指挥,并兼任由第1、3旅组成的法军第1师师长。

两位法国将军经过商议后一致认为,集结在高平的两江大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方向一定是太原,并且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波里叶还认为,鉴于法军兵力上的劣势,与其守在处于平原地区的太原近边,不如进至北方的山区,利用复杂的地势阻击敌人。

与大多数法军军官对敌人的蔑视不同,波里叶可不觉得两江军与此前的清军有什么可比性。

尽管他也还没有认可两江军的战力,已经达到了与法军相同的水准。

但至少他认为毋庸置疑的是,在现有兵力对比达到二比一的情况下——这只是法国人估算出来的结果,而实际上双方的兵力差距要远大于此——对手的实力一定是超过法军的。

于是他随即带领法军第1旅和第3旅的一部,共五千余人紧急北上,赶往仍在法军最前沿部队控制下的北干,进行布防。

第3旅余部三千人,则在可尔西的直接指挥下,留守在太原一带。同时也作为波里叶部的后备队,随时前往增援。

此外,由陆军上校吉奥瓦内尼勒率领的法军第4旅,三千余人驻守于宣光方向。

宣光位于太原西北80多公里处,法军将第4旅放在那里,既是为了防范活跃于西部山区的黑旗军,又可在侧翼掩护并支援在太原的作战。

进行了如此一番调度之后,可尔西深切的体会到了法军兵力不足,以至捉襟见肘的感觉。

尽管法国政府给予的有限增援,还在持续的进行着。

但由于失去了北圻周边的制海权,从远隔万里之处调来的法军,只得从西贡上岸。

然后还要再由南到北,穿越几乎整个越南内陆,跋涉一千多公里后,才能到达河内。

这不但极大的降低了援军到来的进度,还让新来的法国士兵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休整后,才能投入到战斗当中,相当于进一步的削弱了增援的实际效率。

可尔西本人就是通过这样的路线到达北圻的,因此对之深恶痛绝。

他在忙于调整法军部署之余,还专门就此向巴黎进行了汇报。

他强烈要求法国政府提高援军的数量和调派的进度,并希望海军能够派出有力舰队前来,至少也应该确保直接通往北圻的航线畅通。

为了这些建议能够达成,可尔西的电报,措辞很是激烈。但巴黎那边作何反馈,却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在另一边,波里叶带领法军主力前往的北干,大体处于高平至太原正中间的位置,是个道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从高平到那里,大约有105公里山路。

波里叶到达北干的那一天,正好也是两江第一师从高平出发,开始南侵的日子。

而波里叶也并没有满足止步于北干,马上又派出了一个营继续北上,企图抢占40多公里外的银山。

他希望能够从那里开始,逐次抗击两江军队,借此扩大防御纵深,以迟滞对方的攻势。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第二天也就是3月9日的午后,这个营紧赶慢赶的到达银山时,却撞上了先于他们抵达的两江军队。

双方随即进行了短暂的交火,疲惫的法军很快就败退了下来。

以这场转瞬即逝的战斗为开端,就此开始了江法两军以北干为中心的,一场主力间的大战。

而这场于两军正面交锋之初时发生的会战,也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双方间在北圻战事的走向。

其实两江军队只比法军早到达银山不过一个时辰。

两江第一师主力是从8日一早开始,从高平出发的。

在出发前制定进军计划时,第一师的参谋长陆军少将上官闳,选择了第十团并加强了第一工兵营一部,作为先头梯队负责在前方扫清道路。

第十团的上校团长名叫周仪松,字晓峰,江苏泰兴人,这年三十三岁。

此人出身于昆山士官学堂,后又多次参加过出访西洋各国,交流学习军事技术和战略的活动。

因其头脑灵活、专业、果敢、执行力强,并且忠诚,在两江军中晋升很快。还曾被陈经山所赞誉,称其将来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在接领任务之后,周仪松亲率第十团下的第三十营率先出发,直奔近60公里处的银山,为后续部队前行建立前方据点和屏障。

之所以战场上的双方,都把银山选做目标。是因为这里基本位于高平和北干的中间,非常适合作为中转之所。

因此说银山处于高平和北干中间,而北干又处于高平和太原中间,都具有相似的战术意义。

由于两江军队在此番大举南下之前,已经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对通往目标地的道路和周遭情况,都做了详细的探察和侦伺。

沿途还布有多股的尖兵巡探,随时可以掌握沿途最新近的状况。

再加上比法军出发的时间更早,因此周仪松和他的部下,得以迅速开进。虽然路途更远,却能抢先到达。

而且两江的侦察部队,早就提前发现了南边正在赶来的法军。先到的周仪松部也据此设立好了阻击阵地,给法军以迎头痛击。

在这场遭遇战中败退下来后,法军后撤至银山西南5.5公里处才停下了脚步。

在那里,他们一面紧急向后方报信,一面构筑阵地等待援军。

随着双方后续部队的不断到达,初战之后,更大规模的交火也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