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109章 争,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商团陈兵大沽口,已经半个多月过去了。

在这期间,因为实行封锁,这一带的海陆交通,皆被阻断。

来自大清各地的,众多商队和商船,被困在附近,进退不得,叫苦连天。

京畿地区,从这个方向来的全部供给,也被切断。随着时日渐久,物价飞涨,恐慌已开始浮现,并愈演愈烈。

在军事上,商团和淮军在陆上,很是相安无事。

淮军的驻扎地域,选在距离商团很远的地方。除非商团主动来袭,绝不会发生摩擦。

可在海上,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在舰队的布置上,陈经元将十三艘水师营战舰,被分成了两队。

由四艘巡航舰和一艘炮舰,组成了“河口分舰队”,进至大沽河口,遂行封锁任务。

其中体型最小,吃水也最浅的“骆马湖”号炮舰,就是专为执行此种任务,才被编入北上舰队的。因此往来穿梭,十分活跃。

余下的八舰,则组成了“近海分舰队”,在北塘至大沽之间的海面进行巡弋。

当北洋水师各舰,也来到大沽口外后,记名提督新授天津镇总兵丁汝昌,依照北洋聘请来的,英籍总查琅威理的建议,也将舰队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由丁汝昌亲领的五艘小型炮舰,对应着水师营的河口分舰队,泊于大沽口外。

其余六艘大舰,由琅威理率领,组成一支分舰队,伴随水师营的近海分舰队而动。

此后,双方在大沽河口的两支小编队,基本上互不打扰,各行各事。

而在海口之外的两支分舰队,则展开了一场,看起来相当激烈的对抗。

近海分舰队是由陈经元直接指挥的。当北洋分舰队驶来时,他与对面的琅威理一样,都把彼此当作了难得一遇的,进行对抗演习的好对手。

由此,两支分舰队一连数日,互相展开了虚拟的攻防对阵。

两队在海面上不断的变换着队形,甚至互相冲击。旗语、灯语和鸣笛声,此起彼伏。除了未听到炮声以外,这几乎就是一场真实的海战。

这让外行人看上去,极为紧张刺激,火药味十足。可实际上,双方都保持有相当的分寸。

这场双方心照不宣的,精彩的对抗演练,很是给了那些泊在大沽口外,从事围观的外国军舰,一次大饱眼福的良机。

在此过程中,北洋的两艘“快碰船”,多次演练了,尝试向水师营的铁甲舰,发起冲锋撞击。

这恰好也给了,专为克制对方而建造的,“太平”号和“池州”号两舰,进行印证的机会。

双方间这一小组的针锋相对,也成为这场持续多日的实兵对抗中,最亮眼的部分。

其间,“太平”级两舰,全程紧盯“超勇”级两舰,其设计指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性能也被水师营官兵所认可。

每当两艘“超勇”级舰,试图以横队发起冲击时,两艘“太平”级舰便以纵队对其实施压制。

因为有航速优势,只要操作得当,“太平”级舰往往能够有效的,将“超勇”级舰控制在己方一侧。令其陷入己方,优势的侧舷火力之下。

由此证明了,水师营对其的思路是正确的。“太平”级也从此,长期被应用为铁甲舰队的护卫,直到水师营装备了更新式的巡洋舰。

而北洋分舰队这边,虽然舰只整体较对方要弱很多,但仍在琅威理的指挥下,表现出了较高的素养和气势。

特别是,林泰曾(字凯仕)管带的“超勇”号,邓世昌(字正卿)管带的“扬威”号,和林永升(字钟卿)管带的“开济”号,表现得尤为抢眼。

为示敬意,陈经元还特命人以旗语,向这些“对手”致以真诚的慰问。双方也都在这场对抗中,彼此赢得了尊重。

大沽口这边,对峙的两边有静有动,总体上虽似对抗,却是交流。并在这样的情形下,消耗着时日。

而京城里面,总理衙门那边,奕匡却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

且说商团虽然封锁了大沽口,但对洋人倒未做什么限制。

只是反复重申,要求他们不得帮助清廷运送货物。而洋商们,反倒是因为封锁带来的商机,大赚了一笔。

但是在人家舰炮的监视下来往,让在大清骄横惯了的洋商们,感到好不自在。他们纷纷找到自家的,驻清外交人员,诉起苦来。

因此以英美为首的列国公使们,自然也就络绎不绝的,来找总理衙门的晦气。

他们最初时是“询问”,然后变成了“质询”,后来便是不断的“抗议”。再往后是啥样,总理衙门的人都不敢往下想了。

而且洋人的态度,多是要求清廷一方尽快解决此事,否则将如何如何。倒没表现出,对陈家那边有什么不满。

唯有沙俄公使,建议大清应予以武力进行弹压。如有必要,他们还可以出兵,帮助大清。

其用心如何,就算是总理衙门的新手们,也能看得明白。

在这些眼前的压力之外,西南的军报这些天也在不断传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消息。

这种局面下,京城这边,终于要扛不住了。不得不开始考虑,该和陈家商议,如何才能尽快退兵,结束乱局了。

按照朝廷的最初想法,是派人到江南,直接同陈济方谈。但却被陈济怀,一口回绝。

态度也很明确,大沽口那里,有我们陈家的全权代表。所有的事,都在那儿定就行了。而且还附加了一句,“宜应从速,时不待人”!

这气得慈禧太后,又是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以至于肝疾发作,说不再管了,交由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商定吧。

这就是变相同意了呗。

那就是商议人选吧。

在军机和总署的会议上,额勒和布说,对方代表既无品阶,朝廷应派两个低阶官员前往,才能算是对等。

此话一出,当即被其他人否决。略明白些的人皆知,现在不是对等不对等的事。是若不去几个说得算的,人家压根就不会跟你谈。

接着,世铎又发昏话。说不如让恭王和宝鋆去,或许依仗他们的情面,也就退兵了。这个建议的结果是,被大家无声略过。

最后终于选定的人选,是奕匡和孙毓汶。

报入禁中后,得到的批复是,“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