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44章 此路不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礼国大包大揽,想凭几句空话,就把陈济方想要的水师,弄到手中。

陈济方又不是傻子。他早料到对方会有此说,便打着哈哈说道:

“那怎么好意思呢。公使先生刚刚重回我大清就任,定是繁忙。本官实在是不好再烦劳公使先生。不过,若是公使先生能推荐几名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本官倒是求之不得啊。”

这其实也正是陈济方的本意。

他之所以明知对方居心叵测,却仍抛出要建设水师的讯息,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来自英国的技术支持。

陈济方深知,若想发展新式水师,就得向西方学习。当初商团在创立时,走的也是这样的道路。

而若学习西方海军,最好的老师当然是英国。

因为作为当时的头号海上强国,英国海上力量的强大是举世公认的。这一点,陈济方也是亲眼见识过的。

以英为师,是最佳的选择,然而却只是陈济方的一厢情愿。

其实英国政府和商人们,倒也很愿意帮助他国新建海军的。

这些新生的海上力量,威胁不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反倒可以借此对他国施加影响,还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只是,这些意愿能否实现,还要看那些代表英方的中间人,在想法和做法上会不会有偏差。

很可惜的是,在阿礼国的身上,就存在了这种偏差。

阿礼国所想的,是如何抓住一切机会,控制大清的内政,哪怕是地方上的也好。

这样做,最有利于实现英国的利益,也是最一劳永逸的。

但是这样做,也最伤害别人的感情,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最终得不偿失。

这个道理,将来他会明白的,但却不是现在。

因此,面对陈济方的要求,阿礼国并没有给予什么实质性的答复,只是大咧咧的口吐一番厥词而已。

阿礼国傲慢的态度,让陈济方明白了,对方是不可能提供什么有用的帮助的。

于是他也敷衍的说些“此事尚属一时之念,能否施行,且容从长计议”之类的话。随即岔开了话题。

在打发了英国公使后,陈济方的心绪有些低落。他默然回到房中,一个人安静的看起书来。

随从和下人们见到他突然这个样子,皆不知是怎么回事,也没人敢去打搅。

直到临近傍晚时,陈济怀的到来,才打破了衙邸里沉闷的气氛。

陈济怀见到二哥的情绪有些奇怪,便问了缘由。

陈济方也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

随后陈济方叹着气说道:

“我本想让英国人帮着咱建水师的。规划、人才、操练,甚至买船,买炮,等等各项。就如当初建商团那样。可谁料他竟然如此这般。唉,此路不通,亦是难办啊。”

“嗨,我当是什么呢。”陈济怀听罢,不以为然的说道。

“此路不通,就寻别路呗。这有什么可发愁的。既然他英国人不买账,咱就再找法国人、美国人。总之有银子赚,定会有人愿意的。”

“对呀。”陈济方一拍大腿,“我这是怎么了,竟然自己蒙了心,还自怨自艾的。咱办商团的时候,不也是那法国人和美国人出力更多么。仍再找他们试试不就好了。”

原本钻了牛角尖,现下豁然开朗了,陈济方的心情一下子转为大好。

他看着陈济怀,说道:“还是你透亮啊,几句话就解了我的忧。对了,刚才瞧你兴冲冲的进来,是有什么事么?你这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陈济怀低头看了看手里拿着的一份白折子,“哦,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瞧你无缘无故的自己烦闷,都害得我也跟着迟钝了。”

说笑间,他把手中的文书递给了二哥,“这是给你的,呵呵,你瞧瞧。”

陈济方接过来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一行字:“筹建海防书”。

“四弟,你……”陈济方惊喜的望向兄弟。

“呵呵,这是我刚写好的,拿来给二哥做个参详。那日二哥说要建水师,我听着心里激动,回去就开始写了这个。这里面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总结在这里了。”

“好兄弟,真有你的。”

“呵呵,你先别夸我。等看过了再说吧。”

“好好好。我这就看。”

“哎呀,又不急在这一时,回头你再慢慢看吧。已经快到饭时了。我这两日废寝忘食的写这个,现在倒有些饿了。二哥请我吃点好吃的吧。”

“好。咱哥俩今晚要小酌几杯,好好聊聊。走……”

晚饭间,兄弟俩边吃,边喝,边聊,很是抒怀尽意。

两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想法上,理想上,本就趋同。又难得兴致浓烈,自然是一番淋漓畅谈,直到戌时才罢。

见四弟醉意已浓,陈济方不放心他出门,便命人收拾出房间,安顿他睡下。

打理好后,陈济方回到房中,看到桌上那份《筹建海防书》,抑制不住的翻看起来。

陈济怀的这篇文字,洋洋洒洒,足近万言。

他在文中,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海防的认识,和建设新水师的设想。

他说,当今世界之大,全仗海路相连。而海路不同于陆上,海防也不同于陆防。

陆地之上,有山河关隘,作为险阻,倚为屏障。甚至少数精锐,就可守关拒险,阻挡千军万马。

而海路则大不相同。四海相连,船舰可以往来自由,畅通无阻,甚至可以通过河湖深入内地。沿途所过,防不胜防。

以大清为例,海疆漫长,从北至南,连绵数万里。而大清有海无防,故成困局。

若从海上来攻,可以灵活来去。沿岸各地,任意攻取。

岸上防御,则恰恰相反。只能处处龟守,处处被动。又得沿岸遍设防御,费人费物,耗资无穷。

如此局面,在此前数次洋人来犯时,已尽显露。

怎样才能结束这样的困局,唯有大力建设海防,创办新式水师。

陈济怀对水师规模的设想,为“先试造铁战船十数只,可邀击敌于海上。快船数十只,能巡弋万里海疆。另辅以其他若干,以镇海口。”

他认为,由于海路通连,可以举全国之力,共建一支强大的水师,以拒海外。

再于海疆各紧要之处,修建港池、炮台,作为据点,支持水师的行动。

平时,水师船队,可巡弋各点,练兵扬武。

战时,则依托各处,与敌决战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