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24章 江南时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淮军既然已经成军,陈济怀便安排通过水路将其运至了苏南。

其实,陈济怀岂能不知曾国藩对苏南的图谋。他引淮军来,除了迫于战局需要,也是有算计在其中的,并且和几位兄长都做过商议。

淮军初到苏南时,将士衣装简旧,手中武器也仅为大刀、长矛和弓矢之类。为了训练这支万人规模的新军,陈济怀与李鸿章商议,决定先将其置于太仓州内,专作整训。

根据之前议定的,淮军在来援期间,全部的给养和粮饷,以及武器装备,皆由苏南供应。而其服制、旗帜和营制,则由李鸿章搬照湘军的制式,略作改进而成。因此有别于商团建制。

陈济怀为淮军准备的武器装备,全部为西洋火器。这些武装,主要是一些商团过去曾经装备过,但现已换装不用了的前装枪械。

其实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设计优秀的前装枪并非落后的装备。由于后装枪存在漏气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还未得到全面普及。技术成熟的前装枪,在使用中则更加安全可靠,也得到很多西方军队的青睐。

因此,前装枪也是非常适用于编练新军的。提供给淮军的枪械,就是一些不错的前装枪。

这些枪械主要有,美制的,密西西比式m1841型前装来复枪。点54口径,枪身全长48.5英寸,枪重9.25磅,有效射程1,100码。

还有少量的,英式恩菲尔德p1853型前装来复枪。点577口径,枪身全长55英寸,枪重8.7磅,有效射程900码。

此外,陈济怀还向他们,提供了12门拿破仑式m1841型6磅野战炮。

为了帮助淮军尽快掌握这些武器,陈济怀特意从商团军中临时抽调了,一些富有经验的下级官长和勇员。专门负责为淮军讲授武器操作和射击。

至于行军、队列、号令和战法等,由于淮军和商团,在营制和体系等方面都不相同,就只能由李鸿章自己想办法了。

尽管如此,这些火器,仍比太平军、清军,甚至湘军在用的武器先进很多。而且全部以火器为武装的建军形式,令李鸿章等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陈济怀与李鸿章约定,至少在一、二个月内,将不赋予淮军作战任务。要他们抓紧时间操训,尽快形成战力。

可太平军却不会等待,浙江的局势也在一天天的恶化。

就在京城那边的当朝权贵们,正忙着政变夺取的那段日子,浙江北部地区,除杭州和宁波外,余下州府皆已落入太平军之手。而宁波府在一个月后,也被攻占。

在这期间,陈济怀安排了大量的人力、运船,抢运象山老家的乡里。将他们运至苏南安置。

为了防止浙北的太平军北上,陈济怀还将越来越多的商团南军调往南线。原本形势已渐好转的苏州至常熟一线,兵力又捉襟见肘起来。

北线的太平军,正是看到了商团的这些情况,便也不安分了起来。他们从围困常熟的军中,分出三万余兵力,长驱直入,再次向昆山袭来。

此时,商团留在昆山一带守备的,仅有第三十四营等千人左右。侦得太平军来袭后,陈济怀见手中兵力实在过于分散,只得邀李鸿章的淮军就近西进助战。同时又从南线抽出第八团的第十八营,自松江北援。

李鸿章在接到陈济怀的传信后,迅速作出反应。他亲率十个淮军营,计五千人出战。就这样,在太仓已经驻训了近两个月的淮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战。

太平军这一回进攻昆山,来得很快。商团守军见其来势汹汹,便龟缩入城中据守。双方很快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城市攻防战。

就在太平军围攻昆山城的第三天,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从昆山的东北方向赶到了。太平军见对方有援军赶到,服色却不似商团。他们认为野战似乎更能占到便宜,便分出近两万兵力扑向了淮军。

李鸿章麾下的淮军,虽初登战场,面对数倍于己的太平军却毫无惧色。他们沉着列阵,与太平军展开厮杀。经过半日的恶战,他们凭借火力优势,以伤亡近千人的代价,杀伤了数倍的太平军。

随后淮军在昆山城外站住了脚,与城中的商团形成犄角之势,同太平军相持着。

隔日后,商团的第十八营也赶到了战场。三支队伍协同出击,终于将这支太平军彻底击溃。

淮军首战便取得胜绩,一战扬名。陈济怀也不吝词语,对淮军大加称赞。

而随着在昆山的失利,实力受损的太平军也放松了对常熟的包围。

北线压力骤减后,陈济怀便与李鸿章商议,将淮军调到了南线。淮军在那里边训练,边防备着浙北的太平军,甚至开始筹谋起反攻嘉兴。

此时,借着淮军起势,曾国藩又开始了新的谋划。他上奏朝廷,推荐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然而,这一次清廷的答复,却未能如他所愿。曾国藩的这份折子递上去之后,便如铁牛入海,没了音讯。又过了许久,朝廷才另颁下旨意,让李鸿章署理江宁布政使。

求江苏巡抚不得,只赏了个布政使,与陈济怀平起平坐。何等聪明的曾、李二人,心中便大概明白了许多。他们也估摸着,后面不久就会有新的说法跟着了。

果不出这两位明白人的意料,几日后,圣旨就再次颁下。任命陈济方,为钦差大臣,领兵部尚书衔,会办江苏、浙江两省军务。同时命陈济云,署理江苏巡抚,并兼兵部侍郎。

而此时,陈家这哥俩,正同第一批南返的商团北军一道,刚刚踏上黄浦江边的码头。

曾国藩知道,自己谋取掌控江苏的运作,失败了。遗憾之余,他倒没太在意。因为攻占安庆后,曾家兄弟的心思,都已更多的放在了攻取天京的准备上。其他的事,也就无所谓了。

李鸿章的心中,略有失落。不过他也很清楚,以陈家在江苏的根基,即便他当上了江苏巡抚,又能如何。

真正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他手中拥有了强大的淮军,这才是他今后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了这个实打实的依仗,未来可期,来日方长。

对这一系列皇命反应最强烈的,其实是左宗棠。已对浙江视为禁脔的他,对朝廷命陈济方会办浙江军务,深感不满。为此,他还给曾、李二人都去了长信,好是发了一阵牢骚。

见了左某人的信后,曾、李二人皆是不以为意。他们也都只是略敷衍的回信安慰了一下,竟惹得左宗棠迁怒、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