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73章 时光胶囊(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幕之下,哪怕是不同国家,不同人种,这些人也不是他们的后人,但看着这一封封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信件,一些人还是忍不住叹息。

50年前的信件,在50年后,还是变成了历史的尘埃,种种往事,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他们不清楚这个国家的过往,只知道他离中原很近,有过疆域纠纷,和后人的关系曾经不错又分崩离析。

那里的子民,曾经也对自己国家抱有无限的期待,可是打败他们的还是他们内部的人……所以说,有一个靠谱的朝廷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不同时空的一些人们忧心忡忡,这些人的生活还算如意,可不想发生什么大动荡。只希望朝廷能更加英明一些,重视天幕的种种警醒,查一查内部的问题呀!

……

秦,嬴政:生老病死真的是无法控制的吗。

苏国的人说他们为了能得到永生努力地奋斗,发现了癌症的奥秘,克服了组织的排异反应……

这些都是什么?发现了这些,就能长寿,消灭衰老和疾病吗?

可惜哪怕到了天幕的时代,这些事还是无法解决,那几千年前的大秦,会不会也是痴人说梦呢……

不论如何,一切都是在进步的,从竹简到纸张,从司南到指南针,从刀枪剑戟到火药,或许文明永远都在进步,但中原绝对得是文明中的顶峰。

他的秦可不会像那苏国一样,大秦是必定会有百年庆典的,绝不会重蹈覆辙!

……

唐,李世民:后人对那苏国的梦想似乎挺肯定呢。

称之为“金色的梦想”啊……

与“社会”、“共产”有关吧。

这些东西,细思起来,确实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所以苏国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写那些信的人,甚至有些亲眼见证了他们梦想的死亡……

李世民突然想起了王莽,那个史书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本是西汉外戚,篡汉之后,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哪怕王莽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但在“正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并不承认他的皇帝之名,而是将他定义为“巨奸”。

白居易就曾在诗中讽刺:“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推崇周礼。他身为外戚,为人却低调,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民间威望很高。

名声好,加上朝中有人,没多久,王莽就成了大司马,时年38岁。

有一次,王莽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打死了家中的奴仆。在当时,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奴仆就不被当成人看。

但王莽却说,人命不分贵贱,打死人就应该一命抵一命。

他天天责备儿子,最后,他儿子忍受不了责骂,竟然选择了自杀。

这样的品行,王莽自然是“宗族称孝,师友归仁”。

西汉末年,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尖锐,官吏腐败不作为,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儒学的独尊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各种思想流派开始活跃。

王莽被朝野视为挽危局的不二人选,简直就是“周公再世”。

汉平帝去世之后,西汉已经连续三代皇帝绝后了。年仅2岁的刘婴为帝,王莽开始代天子理政。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在群臣和百姓的一致拥戴下,接受了“孺子婴”的禅让,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新。

他上台后,打着“托古”旗号,搞了一系列“改制”,企图缓和阶级矛盾,摆脱社会危机。

王莽开创新朝时,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的门阀手中,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他进行了货币改革,出手干预经济,控制物价。

此外,他还建立了贷款制度,如果百姓因为祭祀或丧葬缺钱,则可以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如果因为生产和商业缺钱,也可以向政府申请贷款,但最终在偿还这种贷款的时候,需要向朝廷缴纳一定的利息。

第二就是土地改革。这是“王莽改制”中重要的一环,王莽将天下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分给百姓耕种,并且禁止私人进行土地买卖。

第三,禁止奴隶买卖。西汉时买卖奴隶的问题十分严重,王莽下令禁止买卖奴隶和女婢,企图让奴隶制度自然消灭。

除此之外,王莽还发明了一种测量用的卡尺,这种卡尺精准度极高,除去材料的差异之外,无论是原理还是构造,都和如今的游标卡尺(16世纪左右欧洲人发明的)差不多。

……

因为这一系列超前的制度和发明,所以许多人便戏称王莽是“穿越者”。

可惜王莽太过理想主义,他触犯了豪强大地主的利益,当然会遭到反对。

另一方面,改私人奴婢为“私属”,并不是释放奴婢,而是在法律上使地主拥有私人奴婢合法化,只不过不准买卖罢了。

王莽在“抑兼并”的口号下,垄断了全国工商业。他任用商人为官。这些人与郡县官吏勾结,弄得“府藏不实,百姓愈病”。

他先后实行五次货币改制,而新旧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又极不合理,搞得社会经济混乱不堪,不仅触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更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为防止私人“窃铸”或拒绝使用新币,王莽又以严刑峻法,每进行一次改制,就有大批老百姓破产,成千上万的人受处罚。

当时因犯各种罪而被押送到长安的人,一次就达十万之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

王莽企图通过“托古改制”遏止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恶性发展,缓和矛盾。

然而,事与愿违。“改制”成了一场浩劫,非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引起了各阶层的不满和反对。

为了转移视线,新朝又多次挑起对外战争。

这不但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也把内地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饿死者十七八”。

……

李世民想起那短暂的新朝,若有所思。

这王莽的某些举措,和“共产”倒是有些相似,可惜比起后世的游刃有余,王莽显然是太理想稚嫩了,也不适合当时的状况。

也不知那苏国的解散与王莽新朝的覆灭,又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明,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他真是被后人逗笑了。所谓的“怀念”方式,就是钉死人家的棺材板,然后老想着烧只“鹰酱”下去陪人家?

好好好,这样的丧葬习俗,不愧是我华夏后人!真是传统的执念啊~

不过,后世不是没有皇帝了,怎么那个苏国还各个有庙号谥号?

什么高祖、慈宗、穗宗、勋宗……甚至连献帝都出来了。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

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

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

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

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

“献”看似是个美谥,但从后人嘴里说出来,老感觉怪怪的……

想起“汉献帝”,朱棣有些沉默。

好叭,估计又是后人的奇思妙想,这些称呼,都让他开始好奇起这些人来了,得是做了什么事,才能拥有这些称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