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尉公要亲自领兵前去?”

天子曹芳轻声问道,表情中带着一丝欣慰。

司马懿拱手回应,态度很是恭敬:“回陛下,老臣愿率军救援樊城,势必攻克乃还。”

“善。”曹芳欣然点头。

他做皇帝也有两年了,近来临朝时的大部分时间,他慢慢能够独立和群臣沟通,可以从群臣的争论中能听出大致逻辑。

然而这之中更深层次的博弈却是不甚其解。

所以在他看来,司马太尉这般高龄竟愿主动担此大任,实乃国之忠臣。

“既然如此,那就....”

见曹芳正要拍板,忽然身旁传来一声轻咳。

“陛下且慢。”

郭太后打断了曹芳。

她看了一眼台下的司马懿,目光又扫向群臣:

“司马太尉心系国家,乃是社稷之福。只是,太尉年事已高,我实在是于心不忍.....”

群臣当即陷入一阵沉默。

这太后好端端的,为何来这么一出?

少许,有大臣出列,拱手说道:

“司马太尉曾在荆州为督多年,对吴军知之甚解...臣以为,司马公是此番南征统帅的不二之选。”

郭太后闻言有些犹豫,她其实也不懂这些,但总觉得这么大的事却没有大将军在场,很没有安全感。

或许她从始至终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吧。

咬了咬嘴唇,她又开口反问:“话虽如此,但兵家之事是不是等大将军回朝,再做商议会比较好呢?”

妇人之见!

当即就有大臣在心中暗自骂道。

这一句话便暴露了郭太后完全不懂朝政。

要知道,太尉本就是三公中负责军事的最高长官,名义上的军权仅次于大将军。

换句话说,即便不是司马懿,换另外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挂个太尉头衔,他也是有资格做统帅的。

历史上的司马孚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快,就又有大臣回道:

“太后,如今大将军不在洛阳。若是等大将军回朝再集结军队出征,势必会贻误战机....臣恐边境有失,望太后三思。”

“呃...”郭太后哑然。

这位大臣说得还算含蓄,可紧接着的这位就不太给面子了,他见郭太后似乎还有话说,立马严词说道:

“太后,我大魏文皇帝曾立下严令——后宫不得干政。现如今陛下虽还不到亲政的年纪,但已能理清逻辑,明辨是非。”

“臣望太后遵循宗族遗命,不可坏了规矩。”

话音落下,殿内竟是变得愈发安静。

这人是疯了吗?

就算是大将军在此,也没胆量公然顶撞太后吧!

朝臣们屏气凝神,期待着后续的走向。

此时的郭太后感到委屈至极。

干政?她只是简单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何来干政一说。

她何时受过这样的待遇,好像在那群大臣眼里,她出现在此处都是多余的。

性格软弱又带着点自卑的她根本不敢反驳,只能暗暗深吸一口气,让内心平复。

“放肆!大殿之上,安敢对太后无礼?”

正在此时,司徒卫臻向着方才那大臣大声呵斥,帮太后维持了一丝颜面。

然而他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毕竟那人虽然言辞激烈,但却是合情合理。

老实说,天子八岁登基时年纪尚小,太后临朝是没办法的事,但如今天子十岁了,自幼接受帝王教育的他该是到了独立上朝的时候。

诚然,太后在天子亲政前是有权听政,但确实不适合再临朝了。

方才那出言不逊的大臣,只是拱了拱手退了回去,脸上没有显露出一丝忧虑。

场面一时间陷入僵局。

面对这种局势,曹芳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玉阶下的司马懿不动声色,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现在,能跟他竞争统帅权的只有两人。

这两人并不包括王凌。

原则上....在战时,录尚书事的司空甚至没有单挂太尉,兵权权重要高。

所以,只有那两位手中掌握实际兵权的人,才能威胁到自己。

一是卫将军秦朗。

他是先帝留下的托孤重臣之一,是中军的重要统帅。

他若是请命出征,就算他司马懿再怎么久经战阵、德高望重也得往后站,因为自己是外臣!

不过司马懿其实并不担心。

秦朗的军事经验少的可怜,这么多年只有过那两次出征经历,真正是到了荆州战场的大军团作战,先不说他敢不敢去,就算去了,真的能稳操胜券吗?

何况,卫将军身上担负着司隶地区的军防重任,司马懿料他不敢擅自作出决定。

而另一位,就更不必担心了。

不知是巧合还什么,吴军竟然挑大将军不在洛阳时突然发难。

除非夏侯献能现在飞回洛阳,否则一切免谈。

念到此处,司马懿轻轻挪了一步,准备再次请缨,这一次应当没人再会有异议了。

“老臣..”

司马懿话刚出口,恰好一道声音响起。

“陛下、太后。”

司马懿侧眼一看,竟然是秦朗。

“大将军今日已从长安送回书信,说他已经知晓了此事,并做了大致的作战部署。”

秦朗说着,从袖口拿出一份文书,躬身举起。

此话一出,群臣沸腾!

这不可能啊!

大将军远在长安,怎么可能比洛阳还率先知道此事。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将军此时已经收到战报,那秦朗也不可能今日就收到大将军的书信啊。

“呈与朕看。”

曹芳看了小宦官一眼,后者踱着小碎步走下玉阶,将书信取了回来。

曹芳展开信,大致浏览了一遍,随后抬头问道:“卫将军,大将军这是要亲征?”

“正是。”秦朗回道,“大将军命我中军今日就开始集结。”

很快有大臣听出了端倪:“这么说,大将军是要中军先行集结,然后等他回来之后直接出征,如此可节省一些时间。”

“那也不对啊。”有人质疑。

“我中军是常备军,不存在大规模休假的这种情况。如果处理得当,两日、甚至一日就可集结完毕。”

“长安距洛阳六百余里,大将军就算昼夜兼程也至少需要五六日,难不成大军就在洛阳白白等他?”

“先不说这个。”

终于有人不去纠结战略部署的问题,而是质疑起这封书信本身。

“大将军南征北战十余年,我不认为他会做出这般不合理的安排。”

他先是捧杀一句,随后看向秦朗:“秦公,这当真是大将军的亲笔信吗?”

秦朗有些恼火:“怎么,难不成我还造假不成?”

说完,他拱手看向玉阶上的皇帝:“能否请陛下将大将军书信传示众臣一观?”

“准。”曹芳挥了挥手,示意把书信拿下去。

群臣们接过信,左看右看,有的人甚至压根没见过大将军的笔迹,只是想凑个热闹。

最后书信传到司马懿手上,他接过信仔细一瞧,随即眉头便微微皱起。

他曾在尚书台见过夏侯献的表文。

这歪歪扭扭的字体太具有辨识度了。

少许,他抬头看向玉阶之上,心中感到无奈却表面平静地承认道:“确是大将军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