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我的学生生活 > 第11章 在周边旅游第一章 游览隆昌石牌坊(续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在周边旅游第一章 游览隆昌石牌坊(续1)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又一个星期天来临了,五明和晓萍满心欢喜地牵着可爱的儿子佳佳,同时还热情地邀请了永洪一家人一同前往隆昌县那充满神秘色彩与历史韵味的响石镇游玩,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要去瞻仰那里矗立着的两座古老而庄严的石牌坊。

说起这响石镇,它可是坐落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的西南部呢!距离繁华热闹的隆昌县城区仅有 19 公里之遥。整个镇子的总面积大约有 62 平方千米,地势起伏,海拔高达 300 多米,仿佛一座天然的了望塔,俯瞰着周围的山川大地。这里居住着五万多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响石镇素有“响石山石响,高洞水弹琴”的美誉,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当微风轻轻吹过,山间的石头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而那清澈见底的高洞河,则如同一把灵动的琴弦,在潺潺流水中弹奏出动人的旋律。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在前往响石镇的途中,五明一行人安稳地坐在公交车内,耳畔传来永洪那充满磁性且略带神秘色彩的声音,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久远而又迷人的故事之中。

只见永洪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着关于隆昌县响石镇的来历:“这响石镇啊,其名源自境内一座独特的山峰——响石山。话说大约在五百年前,这座山可不叫如今这个名字哦!那会儿呀,它被唤作‘碓窝山’。”说到此处,永洪顿了一顿,似乎要吊足大家的胃口才肯继续往下讲。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诸位可知何为‘碓窝’?其实呢,它乃是一种由石头、铁块或者木头制成的呈深窝形状的物件儿,有大有小各不相同。若再配上一根杵,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碓窝棒,那就可以用来捣舂大米、面粉、糍粑、花椒以及辣椒粉等等啦。这可是咱中国相当古老且常见的家用器具哟!至于这碓窝山嘛,则是因其山势独特,周围地势较高,而中间部位相对较低,宛如一个巨大的碓窝一般,故而得此名。”

永洪越说越起劲,双手还不时在空中比划着,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继续说道:“而且啊,在这碓窝山前方,依次整齐排列着另外三座山头。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头名叫老鹰岩,那陡峭险峻的岩壁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紧接着便是第二座山头——?子坳,此山形状奇特,好似一个倒扣的竹篓;最后则是第三座山头风簸山,每当清风拂过,山上的草木便会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仿若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永洪开口说道:“且看这四座山头,其中尤以位于首位的老鹰岩最为高大巍峨。此山之巅,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悬空探出,其形状恰似一只雄鹰之喙,故而得名鹰嘴石。而鹰嘴石下方,则是一片宽阔平坦的山间土地。咱们四川人啊,向来将此类地形地貌称作‘冲’。说来也怪得很呐!鹰嘴石下那一冲大田,土壤异常肥沃,每年种下的水稻秧苗皆是生机盎然,茁壮成长,最终结出的谷穗不仅修长而且密集。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收获之时,所得的谷子竟寥寥无几,仅有区区几箩筐罢了。这究竟是何缘由?原来呀,这冲里所产的稻谷,全都进了那老鹰嘴中。再瞧瞧与老鹰岩相邻的?子坳,每逢收割稻谷之际,每至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便会传来阵阵‘轰、轰、轰’的巨响。这可不是一般的谷子啊!它可是从那险峻无比、令人望而生畏的老鹰嘴中被吃下去的。而恰恰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极为诡异的事情——每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夜半三更时分,那座神秘莫测的风簸山便会传来一阵毛骨悚然的“叽嘎叽嘎”声,仿佛有什么未知的力量正在暗中作祟。

经过一番探寻,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看似普通的风簸山中竟然隐藏着一架前所未见的巨大风簸。要知道,风簸这种东西本是一种常见的农具,但眼前的这个大家伙却绝非寻常之物。它完全由坚硬结实的木质材料精心拼接而成,其形状独特,构造精巧。

整个风簸的开口宽阔,犹如一张张开的大口,颈部却纤细狭长。一端是圆润饱满的腹腔,里面安装着木制的扇叶,而摇柄顺着扇叶的中心延伸出来,宛如一条灵动的蛇信子。另一端则呈现出一个方正的出口,腹部下方还设置了一前一后两个相互错开位置的向下出口。此外,还有四只粗壮坚固的木腿,它们的粗细程度与桌子脚相差无几。这些木腿笔直地向下伸展,仿佛四根擎天之柱,其存在的意义便是确保风簸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不倒,足以承受住漏斗内堆积如山的粮食重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漏斗底部还配备了一个巧妙设计的开关,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漏斗中的粮食流量。当遇到狂风大作之时,只需将开关调大,让更多的谷物得以通过;而当风力较小时,则可以相应地把开关调小,以保证筛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此一来,无论是何种天气条件,都不会影响到风簸正常发挥作用。那浑圆的腹腔之中,竟巧妙地镶嵌着木质扇片,数量通常为六片或者八片。这些扇片以坚固的生铁作为轴心,延伸至外部并与摇柄相连接,以便人们通过手动摇动来产生风力。这一构造宛如一个巨大的风簸箕,当风从?子坳呼啸而出时,犹如将其中的米粒吹拂而起。

而在队伍末尾的碓窝山半山腰处,赫然矗立着一块独特的青石。此石上部狭小,下部宽大,恰似一根用来舂碓窝的杵杖。众人称其为碓窝棒,亦有人称之为舂米棒。令人诧异的是,这块看似沉重的舂米棒石头竟然能够自由活动!只需稍稍施加些许力气推动,它便会来回摇晃不止,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倾倒。在其身旁,还存在着一坨外形酷似碓窝的巨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碓窝石。正因如此,这座山峰得名碓窝山。

每到夜幕降临之时,碓窝山上总会传来阵阵“嘭、嘭、嘭”的声响,仿佛是勤劳的人们正在辛勤地舂米劳作。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回荡于山谷之间,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色彩。”

永洪绘声绘色地说道:“每当天一亮,那一旁的碓窝里就会装满洁白如雪的大米。要知道,这些大米可都是从遥远的?子坳和风簸山历经千辛万苦运输而来的糙子米啊!它们先经过舂米棒的反复捶打,然后再被放入这神奇的碓窝里进一步加工处理。”

就在某一天,一位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的和尚偶然间途经此地。当他第一眼看到这块奇异的石头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瞬间意识到自己苦苦追寻的佛缘已然降临。于是乎,这位和尚毫不犹豫地决定在此驻足停歇。说来也巧,碓窝里的大米数量不多不少,恰好能够满足他一日三餐的需求。就这样,和尚依靠四处化缘所得,成功地建造起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并吸引来了众多虔诚的香客前来朝拜祈福。众人纷纷口耳相传,称赞此处的佛爷菩萨神通广大、极为灵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小庙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前来上香许愿的信众络绎不绝,香火也日益旺盛起来。最终,这座原本规模不大的小庙逐渐扩建成为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庙。此时的和尚深知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毅然决然地招收了四名徒弟。从此,和尚摇身一变,成为了庙里德高望重的住持。然而更为奇妙的是,那碓窝里的大米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一般,始终保持着刚刚好够他们师徒五人一天食用的量。更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当有来自外界的僧侣前来借宿时,无论人数是一人、两人还是三人,哪怕寺庙里增添了再多的人口,那碓窝里的大米数量都始终恰到好处地满足庙内所有人的食用需求。时光荏苒,日复一日,大徒弟逐渐察觉到这一奇异现象。他眼睁睁地看着碓窝里的米粒仿佛永远不会枯竭,心中不禁滋生出贪婪之意。他开始盘算着如何能从这源源不断的米源中获取更多利益,以便将其兑换成钱财供自己挥霍享用。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夜晚,当人们早已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大徒弟却悄悄地起身下床。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黑暗的角落,拿起事先偷偷藏好的手锤和錾子,然后鬼鬼祟祟地朝着碓窝石走去。到达目的地后,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工具,对着碓窝石发起猛烈攻击。一时间,清脆而响亮的“叮叮当当”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回荡在整个庙宇之中,谁能料到,就在他刚刚敲打的时候,天空竟然毫无征兆地被浓密的乌云所笼罩,紧接着狂风呼啸而来,如怒兽般咆哮着。与此同时,阵阵雷鸣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撕裂开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徒弟惊恐万分,他脸色煞白,双腿发软,毫不犹豫地转身狂奔而去。然而,他仅仅跑出两三步远,突然间听到“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那根舂米棒瞬间被炸成了好几段,而碓窝石更是受到巨大冲击,猛地腾空而起,足足飞了几米高后,又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砸落地面。这一砸,正巧将那个贪得无厌的大徒弟死死地倒扣在了碓窝里。眨眼之间,狂风停止了肆虐,暴雨也停歇下来。

次日清晨,小徒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前往碓窝里打米做饭。当他看到碓窝倒扣在地,舂米棒断裂成数截时,不禁大吃一惊,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跑去向师父报告此事。师父听闻之后,神色变得十分凝重,赶忙带领其他几个徒弟一同前去查看究竟。众人匆匆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那倒翻在地的碓窝以及散落一地的手锤和錾子,但唯独不见大徒弟的身影。师父心头忽地一动,似乎已经猜到了些许端倪。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弯下腰来,将耳朵紧紧贴在了碓窝石之上。起初,那声音若有若无,但随着师父全神贯注地倾听,渐渐地变得清晰可闻。细细分辨之下,竟然是大徒弟发出的求救之声!

师父顿时心如刀绞,慈悲之心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心急如焚地呼喊着身旁的几个徒弟:“快来人啊!拿撬杠过来!一定要把这碓窝石撬开,救出你们的大师兄!”众徒弟们闻言,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匆忙跑去寻找撬杠。

然而,当他们手持撬杠回到碓窝石前时,却发现无论怎样努力尝试,都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那碓窝石仿佛与大地浑然一体,坚不可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焦急万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而碓窝里传出的呼救声却始终没有停歇。

自那日起,那碓窝中的声响便如同魔咒一般萦绕不去,日夜不息。大庙的住持听闻此事后,不禁心生感慨,缓缓念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禅语:“响石山,山石响,石响山不响。”这句禅语似是蕴含着无尽的玄机和深意,让人陷入沉思之中。

并书成一幅上联悬挂在庙门口,以警示众生。若干年后的一天,一个自贡富顺的才子慕名游玩响石山,到大庙烧香,见了这幅上联,联想到自己刚游玩到响石山一个叫铁炉沟的地方,心生灵感,当即对出下联:

“流水沟,沟流水,水流沟不流。””

永洪感慨地说道:“值得庆幸的是,自那之后,老鹰喙下的那一整片稻田,每一年都能迎来大丰收。曾经响彻?子坳的?米声以及回荡在风簸山的风簸车米声,自此销声匿迹。然而,唯有碓窝山上的那块巨大岩石,当人们踩踏其上时,依旧会传出‘哄、哄、哄’的声响。这声音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见证着这片土地过往的岁月和变迁。每当听到这独特的声音,人们便会想起那段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日子,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自那时起,那碓窝里的声响就犹如永不停歇的乐章一般,持续不断地回荡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独特而神秘的声音渐渐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对其充满好奇与敬畏,将这块会发声的石头赋予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响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碓窝山因为那块神奇的响石而声名远扬。当地居民们口耳相传,纷纷称此山为响石山。每当有人提及这个地方,都会想起那令人惊叹不已的奇妙声音。

而围绕着响石山发展起来的小镇,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响石镇。从此,响石镇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背后隐藏的故事和秘密。

时光悄然流逝,公交车平稳地驶进了响石镇。五明一行人纷纷走下车辆,怀着满心期待,径直朝着那闻名遐迩的牌坊走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庄严肃穆的杨邱氏贞节坊。它静静地矗立在隆昌县响石镇牌坊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久远而动人的故事。这座牌坊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18 年),乃是杨邱氏的八位孝顺孙儿为敬爱的祖母所精心建造。这位贞节妇杨邱氏,更是受到了朝廷的正式表彰与赞颂。

杨邱氏乃隆昌县儒生杨维信之贤妻,亦是太学生杨升和杨新的慈爱母亲。当年,年仅十九岁的她便嫁入杨家,居于繁华热闹的隆昌县城之中,并诞下两个可爱的儿子。然而,命运多舛,当杨邱氏正值青春年华的二十六岁时,不幸降临——她深爱的丈夫因病离世,而公公婆婆也早已离开人世。刹那间,家庭陷入贫困无助的困境,但坚强勇敢的杨邱氏并未被生活的重负压垮。

为了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杨邱氏毅然决然地带着家人从隆昌县城的闹市迁至相对宁静的响石镇。在这里,她挑起了勤俭持家的重任,以无比坚韧的毅力辛勤哺育着两个幼子。岁月如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两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且双双考入国学,成就斐然,家中经济状况也逐渐好转。

清嘉庆二十三年,为感恩祖母一生的辛劳付出与坚守贞洁,杨邱氏的八个孙子齐心协力,共同出资兴建了这座宏伟壮观的贞节牌坊,以此纪念祖母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如今,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牌坊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和缅怀。

永洪缓缓说道:“所谓儒生,乃是对读书人的一个统称罢了。通常来说,那些考中了秀才及其以上功名之人,方可被称为儒生。若是仅仅考取了秀才之名,那便只能称作小儒生;而一旦中举,便可称之为中儒生;至于进士及第者,则能够尊称为大儒生了。”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道:“再说说这太学生吧!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啊,太学其实就是国子监的通俗叫法。太学生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太学里念书的学生啦,而且他们还是所有生员当中级别最高的存在哦。要知道,国子监可是古时候最为顶尖的学府,同时也是教育行政方面的管理机构呢。那里设有诸如绳厅、博士厅、典薄厅以及典籍厅等等诸多部门,分别负责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事务;此外,还设立了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以及广业堂这六个学堂,以供生徒们上课听讲、自我修习以及学习各种技能之用。不仅如此,国子监内还有祭酒、司业各一名作为正副长官,下属则包括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一众学官来掌管教学事务哟。”

永洪缓缓说道:“杨邱氏历经五世同堂,享年九十三岁,最终得以安详离世。她坚守节操长达六十七载。自从杨家举家从县城迁至响石镇之后,周围的邻里乡亲皆对他们一家友善相待,整个居住环境十分和谐融洽。杨邱氏深感庆幸此次搬迁之举,同时也收获了众多邻居们的赞誉与认可。”

永洪接着感慨道:“所谓贞节,乃是源自于人们内心深处那棵道德之树所萌发出的根基所在啊!唯有根基端正稳固,方能使得大树茁壮成长;只有根基深厚扎实,才可促使枝叶繁茂昌盛;而唯有根蒂坚固强韧,才能够让花朵芬芳馥郁、果实累累飘香。贞节塑造并铸就了一种无比坚毅刚强的信念——绝对不可以仅仅站立在生活道路的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先行通过。哪怕是面临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危机,然而生活仍需继续前行。那些始终坚守贞节之人坚信,辉煌璀璨的成就源于坚定不移的信念:倘若风景树上的梦想能够如约绽放出绚烂花朵,并结出丰硕果实,那么往昔所有的苦涩经历都会化作美好动人的回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其实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胜利。”

第二座牌坊乃是赫赫有名的杨林氏节孝坊,其坐落于隆昌县响石镇那充满历史韵味的牌坊街上。此牌坊始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背后蕴含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杨林氏,实际上是杨邱氏的孙媳。当年,正是因为杨林氏的子孙谨遵皇帝圣意,才得以修建这座用于朝廷旌表节孝妇邑儒杨美铉之妻林氏的牌坊。

这位林氏夫人,原籍乃内江县人士。她芳龄二十二之时,便嫁与了隆昌县的儒生杨美铉,二人婚后琴瑟和鸣,并诞下一子名唤秀瓓。然而,命运多舛,就在秀瓓年仅三岁之际,杨美铉竟不幸病故。面对如此沉重打击,林氏却毅然决然地立下守节之志。从此,她身着素服,终日闭门不出,全心全意地侍奉公婆,含辛茹苦地抚育幼子。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实非旁人所能想象。

好不容易盼到秀瓓年满十八岁,本以为苦难即将过去,可谁知天意弄人,秀瓓竟也突然夭折而去。悲痛欲绝的林氏,在婆婆的授意之下,过继了夫兄之子秀璁作为嗣子,只为延续夫家一脉香烟。此后,林氏更是不辞辛劳、勤俭持家,不仅将嗣子精心养育成人,还亲自送他进入国学深造。

永洪神情严肃地解释道:“所谓承祧,乃是承接并供奉祭祀祖先的宗庙;而承继,则意味着成为后世子孙。这一词汇最早源自于南朝时期梁朝的沈约所着的《立太子诏》,其中言道:‘自从古代贤明的君主之后,一直延续到近代,没有不确立继承人、树立嫡长子,守护神器并承担承祧重任之人。’唐代的韩愈在其作品《顺宗实录三》里也有记载:‘赋予你承祧的重大责任,激励你勤奋负责地管理事务。’此外,在着名的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第一百回中同样提到:‘上天公平分配足以继承大统,继续发扬功绩更加从容自得。’”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将这些古老的文字重新注入了生命与活力。

永洪缓缓开口说道:“那座杨林氏节孝坊就坐落在隆昌县响石镇的牌坊街上,它和杨邱氏贞节坊之间仅仅相隔大约三十米而已。要知道,杨林氏可是杨邱氏的孙媳呢!这一门竟出了两位守节之人,她们就这样静静地相对而立着,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倍感悲怆啊!而且,祖孙两代人的这两座牌坊,它们修建完成的时间竟然相差了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然而彼此间的距离却又只有区区三十米之遥,如此奇景真可谓是世间罕见呐!”

紧接着,永洪继续讲道:“这里简直就是一片充满奥秘的土地呀!在这片土地之上,似乎存在着某种能够穿透漫长历史以及鲜活生命的神秘力量,使人一旦涉足其中,便会如坠云雾般迅速地陷入到一个诡谲莫测的陷阱当中去,身不由己地被那种独特的魅力给深深吸引住。”

最后,永洪意味深长地感慨道:“事实的幽魂始终游荡于历史那无尽的黑暗夜幕里,即便文字能够欺瞒得了笔墨纸张,但终究还是无法掩盖住真实的面目啊!”

永洪感慨地说道:“每一座牌坊都宛如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那旋律犹如绽放的玫瑰般绚丽多彩。”他顿了顿,继续讲述道,“谈到女人的贞节问题,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当时,程颐承继了周敦颐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传承给朱熹,进而孕育出了理学这一儒家的关键流派。程颐曾留下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正是这句至理名言,使得中国人对于妇女贞节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时间来到 1915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六年》的文章。在文中,他极力倡导女子应当摆脱被征服的困境,转而登上征服者的宝座,同时勇敢地向儒家传统的旧制三纲观念发起冲击,成功地点燃了女权革命的星星之火。此后,《新青年》上有关女权议题的探讨愈发频繁且深入,最终在五四运动之际引发了一场震撼人心、具有颠覆性的巨大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代以来女性解放运动能够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完完全全得益于陈独秀一手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所带来的强大推动力和引领作用。”

五明和他的伙伴们兴致勃勃地游览完那两座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响石牌坊之后,已是正午时分。他们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于是决定在响石镇上找一家餐馆解决午餐问题。

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饭馆,里面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众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点了几道当地特色菜肴。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便端上了桌。有鲜嫩多汁的红烧肉、香脆可口的炸酥肉、清爽解腻的凉拌黄瓜等等,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谈笑风生,分享着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酒足饭饱之后,他们稍作休息,便起身前往公交站台,准备乘坐公交车返回山川机械厂。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微风轻拂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到无比惬意。一路上,他们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