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面军师若有所思,来回看着眼前的帝后二人。
“你们想让他们去哪?”
他何等机灵,自然明白,情报的内容决定了这些臣子投靠的对象。
宋绾玥回头看了墨清砚一眼,只见他点了点头,看来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大毅。”她答道。
墨清砚紧接着说道:“北辕如今的兵力仅剩南飏军一支。以柴家的性子,若非到了绝境,是绝对不会主动出兵攻击。”
“而且,如今北辕四面受击,虽然西昶军不会出来,可东边有东陈,南北各有南蛮、大毅,柴家断然不敢动,年幼的靖帝更不敢。”
“陈庭狼子野心,他只是休养生息而已,不会就此罢休的。”宋绾玥说道,“他要是得到这份情报,最有可能会主动出兵。”
“明白了,我去办。”鬼面军师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
宋绾玥朗声问道:“你知道要给什么情报嘛?”
鬼面军师“啧”了一声,没好气道:“就说北辕和东陈分别递了国书,欲与轩辕国结交。随便陈庭攻去哪边,反正动了就行,只要打起来,双方都会伤,是吧?”
“机智!”“聪慧!”
帝后同时赞道。
“我谢谢你们夫妻俩!”鬼面军师高声说道,继续往前走,消失于夜色中。
宋绾玥重新坐下来,身子一歪靠在墨清砚身上,由着他抱自己起身,回圣元殿歇息。
她并不担心陈庭会转头攻入轩辕国,傻子才会放着弱的,去攻比自己兵力国力强三倍的轩辕国呢。
墨清砚也明白这一点,低头看着她,说道:“陈庭知道是你除掉了陈惋希,也明知我们恨极了陈家,他是不会由着另外两国与我们结交而继续坐上观壁的。”
“当然,他若真要攻过来,我们也随时准备好,无需怕他。”
宋绾玥道:“嗯,但我们现在就和大毅对上的话,会是一场硬仗,如无必要,还是慢慢谋划为妙。”
墨清砚抱着她回到圣元殿,直接往内室走去。
“若是陈庭选择发兵攻向东陈国,不管胜负如何,双方都会元气大伤。”
“所以,我觉得他很有可能会舍东陈而攻打北辕。”宋绾玥被稳稳放置在床榻上,顺势拉着墨清砚一同坐下。
她靠上去,贴着他耳边低声说:“若真如此,我们便可走第二步棋了……”
墨清砚侧过头,双唇几乎要触碰到她,“嗯……”
语毕,剩下的话便消失于唇舌间,二人继续刚才未完之事。
*
鬼面军师与陈潇联合在一起,果然十分了得。
就在影卫军将暗中捉拿的那些臣子押入天牢的第二日。
御史大夫在早朝上将他们的罪状上呈帝后,公告朝臣。
折子中罗列了他们的不敬之罪五,贪污之罪八。
最重要的还要数谋逆之罪四,包括私下打听朝堂之事外送别国。
恒帝震怒,幸得独孤皇后当场劝慰,下令将一干人等及其家眷收押天牢等候发落。
否则,恒帝必定当庭下杀令。
鬼面军师站在殿外,远远看着龙座上并排而坐的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演白脸。
眼眸微微眯起,只道这两人如今的演技真是愈发默契、愈发精湛。
若不是他提前知晓实情,恐怕要被这对夫妻的演技给骗了去。
陈潇从台阶下走上来,轻声对他说道:“影卫都准备好了,我们现在过去?”
鬼面军师转身揽着他的肩便走,“走走走,速战速决。”
他最喜欢干这种审问活。
二人赶忙往天牢走去。
太微殿内,众大臣正因天子之怒而不敢言。
见事情已暂告一段落,翟相才走出一步,抱拳禀告:
“启奏陛下、皇后娘娘,如今轩辕国百姓既有草原人,亦有中原人,为保社稷安稳,我朝应在增强兵力的同时,颁布新法令,统一百姓行为。”
墨清砚说道:“翟相的折子,朕与皇后十分认同,那就依你所奏。此事由三省负责,六部协助制定具体的法令。”
“臣遵旨。”众大臣朗声道。
宋绾玥见此,亦道:“陛下,如今各城池的城墙基本修建完毕。臣妾认为,应尽快调配工匠造船,为将来南下征讨做准备”
沧浪江贯穿大陆南北,从草原上游一直穿过中原、南蛮,直达最南边的入海口。
以如今的局势,难保有朝一日,轩辕国军队需要从沧浪江顺游而下,提前造船总是有备无患。
墨清砚赞赏道:“皇后所言有理。”
转头看向翟相,“此事一并办妥。”
宋绾玥看向翟相道:“于河郡临海,他们拥有不少熟悉水性的勇士水手,更有造船能匠,此事可与于河郡守一同办。”
翟相欠身行礼:“臣遵旨。”
她又看向元榛:“铁血军亦需要增加水手,训练士兵水性。本宫记得,副将独孤卓麾下的先锋箫皓轩,昔日在东陈国之时,曾有过数次水上作战经验,是个可用之人。”
元榛抱拳道:“末将领命,会携箫先锋一同办妥此事。”
赢风山脉地宫中的财宝金银可谓数之不尽,轩辕国国库充足,暂时无需担忧军饷税收。
最迫切的还是为将来的南下做基础准备。
宋绾玥又道:“此外,我朝颁布新法令的同时,亦应设法减轻百姓负担。比如屯田耕种,可以养城养军。”
墨清砚闻言,即刻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宋绾玥挺了挺腰背,朗声吩咐道:
“命户部划定各城池外的良田土地,挑选一批轩辕军兵卒,带领城内百姓,于农忙时节屯田耕作,凡响应皇令者,族内于劳作期间减免赋税。”
“再从国库中划拨一笔银子,在农闲时节,众人改为修筑各城池防御工事,凡劳作的兵卒和农民,朝廷按规定给予薪酬。”
“命御史大夫联同刑部负责监管银子流向,若发现有人违反旨意、贪赃枉法,陛下与本宫必定严惩。”
众大臣听令,纷纷跪拜高喊道:“臣遵旨,陛下、皇后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