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
街上的稚童,拿着小风车在街上跑着,身后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大喊着:“去领杀虫糖啦!”
这声音穿过巷子,街道,就像是什么暗号一样,听到的孩子都跟了上去。
不一会队伍便更长了些。
还有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的老人,听到动静后,冲着院子里喊:“石娃子,街上领杀虫糖了。”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像一个炮弹一样从房间里冲出来,跟老人打了个招呼,便冲进了领杀虫糖的队伍里。
“虎子哥,我想要水果味的!”石娃对着队伍里一个高个子的男孩说道。
这个被叫做虎子哥的男孩,与他是一条街的,梁国每年发两次杀虫糖,一次在春末,一次在秋末,会由街上的大孩子统一去领,然后每个人发一个。
今年的杀虫糖更改了口味,便发放的迟了些,孩子们可不介意,他们可是听巷子里的大夫说过,去年秋季的糖外面裹得就是糖粉,今年在外面加了糖层,而且还有不同的口味。
就像街上果糖铺子里的那些一样,有着不同的水果味道。
他们从开春后便一直在期待这一天,听到虎子喊,便都知道今天要发糖。
虎子便是他们这条街去领糖的大孩子,身体特别壮实,他的梦想是长大后可以去临安的皇城司。
所以他特别羡慕那些做官兵,一呼百应,出门后身边跟着一群人的场景。
也因此学着官兵的样子,收了不少的小弟,石娃也是其中之一,本来按照他的标准,石娃这种小屁孩,年纪太小,什么也不懂,不应该加入他的队伍。
但没办法,临安如今的孩子都要上学,他从前团队里的那些朋友上学后,脑子太笨,跟不上课程,做个作业都要做好久。
就连学校放假,休沐的时间都要在家里写作业,要他说那些题目那么简单,就不应该不会做。
小弟都在家里不出来,虎子这个老大做的只有名,没有实。
而石娃,今年才五岁,朝廷规定满八岁上小学,他还不到上学的年纪,便成为了虎子唯一一个可以随时喊出来的小弟。
小孩子有个非常好的优点,虽然笨了些,但非常听话,也特别好忽悠。
比如只要你给他画个大饼,再随便答应他一些小事,就如此时这样。
虎子听到石娃这个唯一的小弟提出要求,要求还是非常简单的小事,这种刷高小弟心中他的地位,加强兄弟间关系粘性的机会,虎子怎么会放过。
虎子拍着胸口爽快答应道:“行,放在哥身上,待会先给你挑,四个糖,口味你想挑什么味道就挑什么味道。”
“好,谢谢虎子哥!”石娃高兴的跳起来。
“不要叫我虎子哥,要叫我老大。”
“好的,老大。”
……
巷子外,一个背着竹筐,举着街道大夫牌子的青年正扯着嗓子喊:“发杀虫糖了,回去喊你们巷子的发糖员来领,不是发糖员来拿的,我不给的啊。”
这杀虫糖总共四粒,一次吃两粒,每次睡前吃,一共吃两天。
使用方法很简单,但却总有孩子贪图这糖的甜味,要么是一次给吃完,要么就是舍不得吃,收起来,时不时拿出来舔舔,等到外圈的糖层被舔完,尝到里面的苦味,又哭着不肯吃。
又或者是藏起来,等想吃的时候再吃,却不想,再去藏糖的地方找糖时,糖没了,原本放糖的地方生了一圈的蚂蚁,再哭得稀里哗啦。
原本不在外面裹上糖层时孩子不爱吃,哄孩子吃糖是个麻烦事,如今外面有了糖层,哄孩子吃糖还是个麻烦事。
虎子跑的快,在听到消息后就招呼巷子里的孩子,告诉他们发糖了,自己先去领,等领到了分给他们。
可这些孩子根本不听,非要跟着,于是虎子被迫压制了速度,只能步行带着这群孩子走,稍微走快了,便有孩子因为跟不上而哭闹。
这个孩子军团或许是知道一会能吃糖,开心的不行,嘎嘎嘎笑了一路。
还有那耳背的大娘跑到巷子里问:“谁卖鹅的?我买一个,要母鹅,下蛋用的。”
……
虎子拿着巷子里统计的孩子数量,从大夫那里领了一包糖,和一摞油纸。
孩子们激动的将他围在中间,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盯着虎子手里的糖包,咽了咽口水,仿佛已经闻到那果糖的甜味。
“你们别抢啊,谁抢我揍谁。”虎子发话道,他把袋子里面的糖拿了出来,一个糖包里共有四百颗糖。
巷子里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个孩子,一共要四百四十八颗糖,那大夫又额外拿了一个五十颗的小包给了虎子。
孩子们围着虎子排队,一个一个上前领糖,虎子按照答应的那样,先让石娃选,选了之后其他的孩子就不给选了,随他分配。
其实这糖根本没什么选头,都是黑色的糖,根本看不出口味如何,闻起来都是甜的,石娃选来选去也选了个寂寞。
-------------------------------------
与此同时,桃花镇也刚送走了第一波的游客。
事实果真如同陛下所说的那样,红绳与姻缘牌子卖的特别的火,包括月老庙的香火也旺盛了起来。
游客初到桃花镇上时,也未觉得此处的百姓与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但随着切身实地的跟着故事里桃娘的脚步走了一圈后,便觉得此处是真的好。
富家小姐出门还带了专属画师,在月老庙,卓江河,与桃娘石像旁都打卡,画像留作纪念。
现场听起桃娘的故事甚至比在书上看到还有感情几分,更不用说镇子上还排了桃娘的戏。
扮演江卓的公子尤为的英俊帅气,穿上盔甲后的样子更是让无数小姐着迷,带着香味的锦囊与手帕,像是不要钱似的往戏台上丢。
吃喝住行都要花钱,看戏也要花钱,临走又买了几车的特产,桃花镇当地的百姓都被这群人的购买力惊呆了,就连他们家门口的地砖都有人来问过能不能买,只因为这个地砖上面刻了房子建成的年代,估算差不多便是桃娘那个时候的房子。
被人不知道就算了,他们自己是知道的呀,哪里来的桃娘呀。
还要面上带着难过伤感之意,委婉拒绝,此物乃是见证桃娘与将军的物件,不能带走,若是真的被桃娘感动,不如买些他家的桃花饼带上。
何兴生坐在府衙里,听着下面的官兵时不时的来报信,整个镇子都做好了迎接游客的准备。
官兵把守在山上的那个栈道,帮忙指路,抬东西,还有负责统计,登记人数的师爷。
原本还好,但人数过了百人之后,师爷的手就开始抖起来,再到后面,人数彻底飙升,师爷除了写字的手不抖,身上的其他部位却抖了起来。
“去,去去,告诉大人。”师爷忙里抽个空让官兵去告诉知县,一是报喜,而是再来几个登记的人吧,这栈道都要排队了,他一个人也写不过来。
早先准备的客栈根本不够住,桃花镇在山里,平日里除了走山人,也没什么人会过来,客栈这种商业设施在桃花镇只能被饿死,仅有的几家客栈,还是加急盖出来的,府衙里没钱,何兴生自己还出了不少银子。
就是这样都不够这些游客选的,最后只能打着感受桃娘生活的招牌,安排住到百姓家里去,却不想有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不少人专门去找老乡家里,商量着多少银子住一晚,也不用伺候,就是感受桃娘的生活。
弄的桃花镇的不少老人都嘀咕,外面的这些孩子脑子都不太好。
基本上都是奔着桃娘的名头来的,周边的几个镇也有不少的生意,虽然没有桃花镇多,但也是创收,有了进步。
不少的商家有样学样,什么桃娘走过的街道,什么去桃娘石像面前祈福过的首饰。
这些更加肯定了当地百姓对于外面人,人傻钱多的刻板印象,毕竟只要带桃娘的这些人掏钱就格外爽快。
-------------------------------------
梁诗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技术学院共有四个分院,其中医学院是独立出去的,那个行宫便还剩下三个宫殿。
既然能有商学院,那为什么不能有农学院?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赵河。
赵河一向是对梁诗实行鼓励教育,不论梁诗说什么,先来一顿夸,在说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您可真是聪慧过人,奴才之前觉得陛下能想到建立商学院来约束商人之间的不当竞争,让他们都按照一个标准来做生意的主意就非常的好,如今陛下又想教育一些农官出来,梁国如今这么多的田地,农官学成后,下方到各州府乡镇,教导当地的百姓科学种地。”
梁诗点头,对对对,朕就是这么想的一副你说到了朕心坎里的模样。然后就听到了赵河的“但是”二字。
梁诗:嗯?
(有多少宝子能看到这里的呀,么么哒,感谢喜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