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还需要你呢。”宁佳音看着晋王黑下来的脸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是觉得需要晋王的地方太多,不光前线需要京里的细作还没有抓完呢,留在这里的风险太高。
晋王留在这里有点大材小用了。
晋王其实也明白宁佳音这样是为了自己,但是宁佳音这样赶自己走,自己还是有点生气的,这不是摆明了说自己不能和她同甘共苦吗?
但是他到底舍不得对宁佳音生气:“前线现在有人指挥你不要担心,既然我和你走到这里了,我就不会抛下你独自离去。”
“……”好吧,虽然有风险,但是自己觉得好甜蜜。
宁佳音看着后面的人说:“那后面的人怎么办,这将近三十口人呢难道都留下来?”
晋王思忖了一下说:“如果真像刚才衙役说的那般,事情应该是相当严重的,后面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人手自然是需要的。”
他说完以后又对着陈浩说:“你带着家明和家磊绕道回去,其余的人都留下来。”
陈浩一听他这样说,就对他瞪眼:“宁姑娘让你走,你生气,难道你让我走我就不生气吗,难道我会弃你们而去吗?”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晋王感同身受无话可说:“……”那就留下来。
家明和佳家磊肯定不能留下来,要把他们送走的。
陈浩朝着郭桥他们一努嘴:“王爷放心,家明和家磊有的是人送回去。”
家明和家磊自然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知道他们要送自己走,两个人表示:“你们不走,我们也不走。”
宁佳音把他们两个拉到面前:“你们两个必须走,这里很危险,如果真像那衙役说的那样,传染性很强的。”
两个人一听涨红了脸异口同声的说。:“既然危险姐姐都留下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留下。”
“我留下来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病因,也可以给他们诊断开药,你们留下来能干什么?”
两个人被宁佳音怼的一时哑口无言。
宁佳音又看着他们两个说:“他们留下来,他们有自己的使命。并不是我自私,要送自己的弟弟走,而是你们留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用,我还要分心照顾你们,时时担心你们。”
“当有一日你们成人了为朝廷做事,领了朝廷的俸禄,自然要尽自己的力量,可是今天你们还是孩子,留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用,不要留在这里做无谓的牺牲。”
两个人说不过宁佳音,只好无奈的低下头去。
郭桥立刻安排和自己随行的三个人送两个公子回去,而自己留下来待在宁佳音的身边。
宁佳音对他无奈极了:“王爷在这里我不会有事的,你和他们一起回去吧。”
郭桥根本就不接宁佳音的话,他还是那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还是那样的话:“我留下来保护宁姑娘。”
简直鸡同鸭讲,宁佳音觉得自己在他身上很失败。无论说什么他都不会理你只会说:“我待在宁姑娘身边,保护宁姑娘。”
很快郭桥安排的人就护送家明和家里离去。
家磊和家明无奈的坐在马车里,掀开车帘看着离自己越来越模糊的身影。
都感觉自己好渺小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保护自己的姐姐,而不是让姐姐什么事情都站在自己的面前。
既然留下来就开始工作,晋王便派人去疏散堵在路边的那些人,给他们做工作不要强行从这村子里过去,这个村子已经非常危险了,他们过去会有感染的可能。
这些人根本就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觉得县令大人有点大惊小怪了,而刚刚来的这一队人也是大惊小怪了,难道就从村子里面的路过去就会被传染上就会死人?哪里会如此的神奇?
从村子里面出远门,现在回去的人就更恼了,我们的家就在里面,凭什么不让我们回去?
看着面前争吵不休的人,他们对于未知的风险真是一点都不清楚。
宁佳音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这个静安县的县令能迅速的做出如此正确的应激反应,难道那个县令也是穿越而来的?
文的不行,只能来武的。
劝了半天,只听见这些人吵吵闹闹了,于是晋王一声令下,强制他们离开。
没有打也没有骂这近三十个人往那儿一站气势就出来了,刚才吵吵闹闹的人也安静了下来。
不能从这儿过只能再想办法,绕道的绕道,回去的回去。一时只留下这个村子里的人不能进去蹲在那里。
陈浩提议:“我们在前面的路口竖个牌子,就说此路不通,他们就不会过来了。”
晋王一想,对呀,在前面竖牌子,他们看见牌子以后就不会到这儿来了,须臾他又觉得不对,这村里有几个识字的。
他难得调侃陈浩:“你觉得老百姓都和你一样识字呢?”
陈浩这才想起一个村子里就没有几个人是识字的,写了也是白写,那么就只好派人去前面的路口站岗了。
晋王又派人在此地安寨扎营。
于是大家开始行动起来,宁佳音也有事情做她吩咐春杏找来一些衣物,她带领三个丫头把这些旧衣物撕成条状,每个人都给了两个用来掩住口鼻。
有些人不明白用这个捂住口鼻有什么作用?宁佳音想了想,对他们说:“当你和敌人打架,敌人对你们放毒药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要用衣袖掩住口鼻?这个和那个的道理是一样的,捂住口鼻就可以阻止病菌传入你们的身体里面,这样比没有掩住口鼻的人相对就安全一些。”
她这样一说不懂的人立刻明白了。
看见几个衙役没有这类像口罩一样的东西,宁佳音便又判定这县令不是穿越者。
如果是穿越者的话,肯定会给每个衙役准备一个口罩了。
不过这个衙役确实做的非常好。晋王听了宁佳音对这个县令的赞赏也是好奇,他对宁佳音说:“看来我大量人才济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