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武侠修真 > 星河山月 > 第17章 兵围乐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义泰二年三月,李弼的归顺请求激起了天下波澜。

他唯一的要求是指派独孤青石接管滑台营。

这一要求迅速传至长安,皇帝杨兴闻讯后立即传召镇军大将军、凉国公独孤青石回朝。

独孤青石接到诏令,刻不容缓地返回长安,紧接着携带封赏诏书,匆匆赶往武阳郡的贵乡城。

若此行顺利,他有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收复三州,立下不世功勋。

或许受到这件事情的刺激,李烨率领左路军大举进攻河间郡,战火迅速燎原。

短短半个月内,李烨便与罗灿、第五伯逾、张动等将领,率领近十万骑步混合军队会师于乐寿城下。

而此时,乐寿城内的曹建充仍拥有近三万兵力。

在乐寿城外左路军的中军大帐中,众将领齐聚一堂,共同筹划最后的攻城战。

李烨面带微笑,和煦地对众将说道:“这段时间,各位都辛苦了,表现也非常出色。现在,我们迎来了出征的最后一战。敌我形势已明朗,我想听听大家对这最后一战有何看法。”

左路军军师徐陵接过话茬,冷静分析:“曹建充的势力与我们相比本就不堪一击,然而他仍选择顽抗,这说明他缺乏自知之明,且深陷权欲之中。因此,我认为他不会轻易投降。”

在场将领纷纷点头,对徐陵的分析表示赞同。

刑山第一个回应道:“那就直接攻城,打到他服为止。这曹建充前年还阻碍大将军南下抢亲,简直是不识时务。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认为山中无老虎。”

虒通常不对军事发表意见,这次却瓮声附和道:“对,打他!”

李烨笑着对虒说道:“师伯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好吗?”

虒憨厚地点了点头。

李烨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张动身上,点名道:“张动,你怎么看?”

张动深思后说道:“虽然乐寿城内粮草告急,人心惶惶,但强攻必然会造成我方不小的伤亡。我们左路军向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因此,我认为不宜强攻。”

其实在场众将中,罗灿和第五伯逾等人与张动意见相同,只是不想驳刑山和虒的颜面而没有轻易开口。

张动与刑山、虒共事已久,因此可以直言不讳。

这时,夏侯孟都也开口道:“大将军,曹建充手下不少将领都出自太行山寨,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劝降?”

李烨理解夏侯孟都是念及昔日的江湖情义,但作为将领,理应抛却个人情感,以大局为重。

然而,李烨也向来重情义。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样吧,我们邀他出城一战。至于双方交战的人数,由他来决定。他若赢了,我们解除包围,任他带人离去。若是我方取胜,我也绝不为难城中的人。”

第五伯逾缓缓开口道:“大将军,此法确实可行。只是曹建充会出城应战吗?”

李烨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轻描淡写地回忆道:“数年前,我们截杀了落雨剑庞青等人,于他们行囊之中意外寻得熊乞的熟铜天王棍。若我将其归还,诸位认为他们会有何反应?”

第五伯逾与罗灿等人闻言,瞬间明了,原来琉璃台的庞青之所以销声匿迹,背后竟有这般缘由。

第五伯逾细细思索后,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太行山寨,乃熊乞创立之基业。他在世时,深得山寨众人之敬仰。若我们归还熟铜天王棍,并告知大将军已除庞青,那些出身太行山寨的将领,即便不立即归顺,也必心怀感激。”

他继续说道:“如此一来,他们便不会再如困兽般挣扎。对于曹建充而言,唯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归降,要么应战。大将军此计,实乃高招。”

李烨闻言,微笑道:“第五将军的赞誉,实属难得。诸位将军,还有何补充?”

见众人皆摇头表示无他,他果断总结道:“既如此,我们便依此行事。各自准备,迎接这最后一战。”

帐内众将齐声应诺,声如洪钟:“喏!”

翌日,李烨派遣手下将熟铜天王棍抬至乐寿城门前,并向城门守将详细讲述了此棍的来历。

同时发出约战,希望能在城外一战定胜负。

巧合的是,这位守将正是出自太行山寨的老人。

他深知此棍对太行山寨的意义,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迅速将熟铜天王棍迎入城中,并紧急通知了昔日一同在太行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

消息迅速在城内传开,城中的将领们纷纷闻讯赶来。

当曹建充匆忙赶来时,他看到自己手下的众多将领都怀着沉痛的心情,在缅怀那位曾经引领太行山的王者——熊乞。

曹建充看到熟铜天王棍后,心中的感慨和伤悲无以言表。

四年前,熊乞被庞青等人围攻致死,连尸骨都未能留下,更别提他心爱的熟铜天王棍了。

太行山寨的众人誓言要为熊乞报仇,但庞青等人却如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

面对这样的困境,太行山寨的众人只得将怒火转向北周朝廷。

这股怒火成为了他们发展壮大的动力,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直到今日。

今日熟铜天王棍重现的同时,竟也传来了大仇得报的喜讯。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恩情竟出自那位围困乐寿城的李烨。

曹建充凝望着师父熊乞留下的遗物,手指轻轻抚过那熟悉的棍身,心中五味杂陈。

他自幼立下壮志,誓要出人头地,因此年少离家,遍访名师。

机缘巧合之下,他得以拜入熊乞门下,成为其弟子。

然而,曹建充天赋有限,未能继承师父熊乞的武功,也不愿在太行山落草,终其一生。

他渴望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实却屡屡碰壁。

最后,他选择回到太行山寨,回到师父熊乞的身边。

在熊乞的全力支持下,曹建充逐渐建立起如今的基业。

如今,睹物思人,他心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感激、思念和深深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