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绝壁山,山洞中。

飞船的骨架正在一点点地被左向北焊接成形。

这架飞行器,不但主机舱可以承载人员,两边的机翼部分也有通道可供人员通过。

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之后在外空飞行时方便对机翼上的副引擎和机炮的日常维护。

对于飞船体表的隔热层,左向北用的是绝壁山独有的,矿鼠粉末和沙漠晶石混合的涂层材料。

这种隔热材料甚至能够承受三千多度的高温而不融化。是飞行器突破大气层时最理想的隔热材料。

在左向北将飞船的骨架完成之后,他便开始对那些长征三号的一级火箭发动机进行改造。

这主要是,将发动机上的一些关键部件全部换成秘银合金材质。发动机喷口也改造成矢量喷口。

这样一番改造之后,发动机就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爆发出更大的推进力。

而喷口改成矢量喷口后,飞船在转向和方向控制方面将会更加的灵活。

左向北这方面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徐海心那边的拍摄工作也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

考虑到经费问题,这次徐海心的这个剧组没有聘请任何一位专业演员出演。

这一次的拍摄,徐海心只找了团里的四个最漂亮的女孩,一块出演宇宙飞船的宇航员。

至于其他人……没了。

经费到账后,徐海心便通过之前的人脉,找了圈内的一些专业人员担任摄像,灯光,道具,场务等外勤辅助人员。

然后又找了个脾气好的资深老导演担任导演助理。至于导演,则是由徐海心亲自担任。

而这,也是左向北的要求。毕竟,左向北有许多事情还不能公开,真要是找来个事多的导演也麻烦。

人员凑齐后,徐海心便组织人员,开始拍摄一些飞船出发前的,一些地球上的镜头。

影片一开始,徐海心扮演的女主来到学校,和妹妹告别。

这一组镜头,徐海心是直接的来到流香河镇中心校拍摄的。

现在,流香河镇中心校又招聘来许多的新老师。

那个上课时翘着二郎腿喝茶的数学老师,自然的已经光荣下岗离开了学校。

影片镜头开始,是一队身穿迷彩作训服,脚蹬作战靴的学生列队正步走的场景。

随着“嘭嘭”的踏步声,这些初二二班的同学们肩扛着道具步枪,异常整齐地踏步前进。

然后,特写镜头,双马尾,大眼睛,粉嫩的娃娃脸,鼻头沁出汗滴。

操练结束,林思雨扮演的妹妹欢快的跑向扮演姐姐的徐海心。

镜头再转,则是徐海心和团里的四朵金花身穿军装,准备出发,前往外太空空间站,运送补给的场景。

这一次,为了拍摄的更真实,左向北特意出资购买了十套真正的宇航服过来。

那雪白的宇航服穿在几个美女身上,那叫一个赏心悦目。

而镜头拍到这里,也基本上拍不下去了。

剩下的镜头,就需要等着左向北将飞船造出来了。

左向北这边,已经将改造好的引擎装到了飞船的骨架上。之后又开始布设各种电缆和管线。

这时候,军工厂加急生产的口径幺零五的六管机炮也已经被左向北带到了绝壁山的车间。

这时候,左向北便将这些沉重的机炮吊起来,分别在两边的机翼上各装了两架,之后又在机身。主机舱顶部架设了两架六管机炮。

这些六管机炮复进装置已经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惰性气体气缸复进。而是安装了左向北用秘银合金材料制成的弹簧来提供复进的推力的。

像这种纯机械的复进装置对弹簧的质地要求非常的高,而且因为纯机械的缘故,机炮在射击时噪音会非常大,射击精度也会很差。

可是,左向北造的这种在专家看起来十分可笑的武器,却是让左向北高兴的不行。

当初,左向北将这份制造图纸交给厂家时,那些武器专家差点没笑掉大牙。

像幺零五榴弹炮这种东西,是可以做成六管机炮的东西吗?

这是人干的事吗?

话说,幺零五榴弹炮若是做成了六管机炮,你用什么来提供弹药支持?火车吗?

话说,幺零五榴弹炮做成的六管机炮,是不是打几天就换换炮管啊?

话说,什么弹簧扛得住榴弹炮连续的后坐力?

话说,什么样的材料做成的炮架,才能禁得起幺零五口径的六管机炮,不断的射击产生的震动?

这些问题,在左向北这里都不是问题。

这些机炮在运到绝壁山后,左向北就对炮架、炮管做了秘银和兰斯洛金属的渗透处理。

左向北就发现了,兰斯洛金属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自动的修复金属结构的损伤。这损伤就包括金属疲劳和自然磨损带来的损伤。

而这种幺零五六管机炮的复进装置之所以不用惰性气体气缸,是因为在太空环境的低温下,那一类装置会失去作用。

所以说,有些东西简单,才有效。

搞定了火炮和动力系统。紧接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出来了。

这长征三号的一级火箭发动机用的推进剂燃料是液态的氢和氧。

一开始,左向北还想着用重油作为主燃料使用,毕竟,那玩意他有的是。

可是,即便是用重油作为主燃料,左向北也必须再提供足够的氧气,重油才能够燃烧。

所以,氧就是左向北迈不过去的坎。

左向北当然不会花钱去买现成的氧气。他打算研究一下自己制造。

现实中,氧气的制造方法最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从空气中分离,另外一种是将水电解成氢和氧。

左向北要尝试的就是第二种方法。

一开始,左向北打算通过电解分离的方式生产氧气。

左向北甚至专门的用金属玻璃做了一个大电解池。

但很显然,这个方法做起来效率不是很高。或者说有些麻烦。这个就让左向北有些烦恼了。

之后左向北又想着是不是要买一套分离空气成分设备。

不过那样也是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