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离简单为钟主任罗列了一下可以应用到刺绣的产品种类。
除了工艺品、服装之外,还有床上用品、装饰品、日用品等等。
钟主任沉吟许久,“工艺品和服装我能理解,床上用品和装饰品也说得过去,日用品有什么?”
杨江离不假思索地说:“鞋面、帽子、头巾、披巾、座椅套垫、靠垫这不都是吗?”
“其实在刺绣品出口这块,粤绣艺人比我更有发言权。”
朱姓王朝那会儿,英格兰女王和后来的查理一世都很喜欢粤绣中的广绣,后来还成立了什么刺绣同业公会。
更是从那之后起,在他们本土栽桑养蚕,发展丝绸业和工艺,促进广绣在国外传播。
被西方学者称为:华夏送给西方的礼物。
直到现在,西方很多国家博物馆中都收藏有广绣。
钟主任若有所思,单从四大名绣中来看,粤绣的确是在海外发展的最好的一个。
杨江离:“潮绣厂提供的出国展礼品在国内外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国家是不是也能考虑为苏绣、蜀绣、湘绣提供一个展览的机会和平台呢?”
钟主任沉思片刻,“我会把你的意见如实传达上去的。”
“那我先谢谢钟主任了。”
杨江离站起身,对钟主任鞠了个躬。
......
送走钟主任后,杨江离回到卧房,正好看到周改给李时泽换药。
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李时泽身上的伤口已经有愈合的迹象,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彻底拆掉纱布了。
“江离,钟主任走了吗?”
杨江离点点头,“钟主任给我换钱去了,十万零五百美元,换好钱后我准备回南湖村一趟。”
这些钱发下去后,估计南湖村又能热闹一阵。
李时泽拍了下周改的肩膀,“让周改送你回去。”
“你回去之后还住下吗?”
周改一时没注意,手上一抖,一半药膏都倒在李时泽胸膛上了,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注意到周改的表情,杨江离忍不住笑了,“周大哥,还是我来吧,辛苦你了。”
周改把药膏递给杨江离,“也好,我出去看看车里的油还够不够。”
要回一趟南湖村,可得给车上加满油,不然半路可找不到加油点。
目送他出去,杨江离低下头,小心翼翼地给李时泽涂抹药膏。
两人距离很近,李时泽只觉得一阵淡淡的花香迎面扑来,不由得一阵心猿意马。
“江江......”
“嗯?”
杨江离头也不抬地回道,“我回去后可能得住一天,和黄叔叔商量点事。”
一听到她要在外面住下,李时泽心头的妄念瞬间被打散了。
他伸出手,勾住了杨江离的脖子。
下一秒,一记脑瓜崩就弹在了他的脑门上。
“别闹,要裹纱布了。”
李时泽一脸哀怨的松手,直勾勾的盯着杨江离。
杨江离好笑不已,快速给他换上了干净的纱布,然后再给他拉上被子。
“时泽哥,你要好好养伤,调养身体,你的身体调养不好,咱们就不能要孩子,知道不?”
说完,她低头在他额头落下一吻,然后拍拍被子,“我去小作坊看看,你休息吧。”
李时泽:“......”
......
钟主任的速度很快,当天下午就把换好的华国钱送来了。
一共是十五万零七百五。
这是售价,还要刨去在小作坊买丝绸的钱和王大花的提成,剩下的才是绣娘的。
“杨江离同志,上面让我知会你一声,请绣园在今年年底之前尽量多准备一些能代表咱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苏绣,年底的各国巡展,将会从里面挑出最优秀的展览。”
结了钱,钟主任一脸高兴的把这事告诉了杨江离。
杨江离有些意外,“这么快吗?”
上午才提了意见,这换个钱的功夫就有回复了,这什么神仙办事效率?
钟主任哈哈笑了起来,“你想错了,你的意见我还没来得及汇报呢,这是上面的指示。”
“你也不用觉得意外,你的那几幅绣品有的被外宾买了,有的被国家买了送出去了,你有这个实力,知道吗?”
杨江离恍然大悟,那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我回去跟大家打声招呼,争取今年绣一些精品出来。”
钟主任点点头,提醒道:“最好既能体现咱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创新,符合时代意义的。”
“我记住了。”
杨江离把钟主任的要求仔细琢磨了几遍,暗暗记在了心里,准备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
一年的准备时间,听起来挺长的,但是落实在精品绣上,一个人根本绣不了多少。
像是那种长幅的,更是不用考虑了。
一幅《千里江山》六个人还绣了两年呢。
“行,那你忙吧,我还要把剩下的钱给各个地方的绣娘发下去呢。”
钟主任见杨江离把他的话记在心里了,就没有再待下去,着急忙慌的离开了。
杨江离亲自把人送到大门外。
目送钟主任的小轿车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她才转身回去,查出了应该付的绣布钱,给小作坊送去。
送完钱后,她和周改去了南湖村。
到地方时,已经是傍晚了,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
杨江离和周改提着钱走进家门的时候,正好碰到李秋兰从堂屋里跑出来。
四目相对,李秋兰小嘴一瘪,冲进杨江离怀里哭了起来。
“嫂子!”
杨江离愣了一秒,随即抱住了李秋兰,“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还掉金豆子了?”
李秋兰没有说话,只是抱着杨江离一个劲的哭。
杨江离无奈,只能把目光转向堂屋里跟出来王大花,劝着李秋兰回了卧房。
王大花也跟了进去。
“江离,你回来的正好,快帮我劝劝这丫头,都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能不说亲呢?”
“说亲?”
杨江离看了看李秋兰,又看了看王大花,总算明白了李秋兰哭的原因。
“阿婆,您给秋兰介绍的什么对象?”
听到这话,王大花来了精神,“是县纺织厂的工人,吃商品粮的,人家相中兰兰的绣品了,就托媒人来打听了。”
工人、商品粮,这两个词在王大花眼里可是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