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盗王 > 第129章 百合与阿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鬓角霜白的汪直虽然一直咳嗽,脸上的气色却是不错,他喝了口酒,温和说道:

“男儿当以事业为重,让他在五岛历练不是坏处。

你想想,若不去福江岛,如何能发现海鱼捕捞这么大的商机?”

什么历练,还不是为了给你赚银子……毛海峰嘴里不敢说,心里却是腹诽不已。

穿着暗红色宽袖锦袍的陈氏,边给汪直斟酒,边想着措辞说道:

“王爷,齐儿年纪也不小了,到了成家的年纪,如果有了孙儿,就算让他在外,府上也不至于如此冷清。”

汪直微微颔首,沉吟片刻说道:

“是该考虑了,最近有好几个大名都来了书信,希望把女儿或者妹妹嫁到宋国,给世子做妻。”

陈氏柳眉微皱,有些不太情愿:

“迎娶倭国女子,这是否妥当?”

“是啊,这也是本王的顾虑。”汪直放下杯子,叹了口气,

“如果可能,自然是汉族的大家闺秀作为首选,可眼下的情况,难。

再者,宋国要在扶桑立足,还是有必要和各大名搞好关系的。

实在不行,就让齐儿先娶扶桑女子为妾,等将来有机会了,再纳正妻。”

“这倒是个法子。”陈氏眉头舒展,脸上浮现笑容,“那王爷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倒是有两个,”汪直从袖口掏出两个小册子,递给妻子:

“一个是肥前国松浦隆信的女儿,名为百合,年芳十四,端庄大方,待字闺中。

另一个是尾张国织田信长的妹妹,名为阿市,据说长相貌美,性格温顺,是做妾的好人选,只是年纪有点小,只有十一岁。”

“你知道臣妾不懂倭国文字。”陈氏嗔怪一声,又问道:

“按王爷的介绍来看,这百合似乎更加合适一些。”

汪直点了点头:

“不错,当初建国,松浦隆信就把松浦津让与我,其中还帮了不少忙,这个人情是要记的。

可织田家日益兴盛,对贸易的态度比其他大名都要积极热衷,这让本王心动。

再者,界町虽然还是独立的三不管地带,但很快就会纳入尾张国的版图,我不得不多考虑一层。”

毛海峰放下了手中的鸡腿,憋了半天,最终还是没忍住:

“义父,阿齐的婚姻大事,还是问问他吧,要是娶回来不喜欢,岂不是惹他不高兴。”

汪直转过头来,脸色不悦,声音严肃: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由得他自己做主。

你的事情为父懒得去管,但齐儿是世子,他的婚事不仅关乎到他自己,还关乎到宋国的未来。”

毛海峰瘪了瘪嘴,埋头,继续干饭。

“这样,”汪直放下筷子,沉吟片刻说道:

“等过了正月,本王亲自去平户和清州两城看看,一来商议海鱼贸易之事,二来,也见见那两位千金。”

陈氏面露喜色,边给汪直夹菜,边点头:

“要是王爷亲自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

大年初三,叶秋就带着好几船的物资匆匆而来,一进后院就喊开了:

“贤弟,我回来了。”

汪修齐正在听徐渭几人汇报重点项目的详细章程,闻见喊声,开口笑道:

“看来叶秋事情办得很顺利,这嗓门,全岛的人都听见了。”

众人闻言,也是相视一笑。

叶秋一进门,自顾自坐在汪修齐身侧,从他身前抢过茶水喝了一口才说道:

“贤弟,我把咱们的计划和父亲一说,你猜怎么着?”

汪修齐笑而不语,静听叶秋口喷。

“父亲连年夜饭都没吃,就拉着我写章程,测算资源和经费。”说着,叶秋就站了起来,学着叶宗满的语气,深沉地说道:

“此事若是能成,宋国百年基业可定,世子之才,经天纬地,老夫不及也。”

徐渭满脸欣喜,催促道:

“王爷那边怎么说?”

“王爷和父亲的想法不谋而合,只要这罐头的成本可控,将成为宋国商会的贸易之本,自此以后,我等再也不用担心货源。”叶秋挥摆着宽大的袖袍,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汪修齐面色如常,点了点头:

“物资情况怎么样?”

“正在筹备,不过我提前给你要了两百匹马过来,岛上的牛车又少又慢,太折磨人了。”

“战马?”汪修齐有些意外。

“不是,战马不好弄,倭国正在打战呢,自己都不够,我弄来的是普通的木曾马,虽然爆发力不强,但是胜在体力好,力气大,拖拉抗运都不是问题。”叶秋有些炫耀。

“太好了,”徐渭起身,激动地说道:

“节后要进行大量的房屋和作坊建设,有了这匹马,速度会快上很多。”

“那是,”叶秋点了点头,继续嘚瑟:

“除此之外,我把奴门次郎带领几百倭寇袭岛的事情汇报了,王爷听后也是后怕不已,准许世子府招募私兵,还让我带来了两千人的军需物资过来。”

“有火绳枪吗?”俞大猷眼睛一亮。

“有,所有配备都是按照王府亲卫的标准发放的,火绳枪、长刀、铠甲、弹药样样俱全。”想了想,叶秋又补充道:

“不过,要迁徙四万百姓来五岛有点麻烦,松浦津那边只能给两万,其他的恐怕要从其他几个屯田的岛屿抽调。”

“屯田岛屿?”汪修齐皱了皱眉,沉吟问道:

“时间上赶得及吗,四万百姓,至少要在一个月内到齐,否则会影响工期。”

“倭奴要吗?现在岛国内乱,流民不知凡几,如果收的话,一个月给你弄十万都不成问题。”

汪修齐坚定地摇了摇头:

“不要,我只要汉族百姓,哪怕工期慢一点,这个条件不能改。”

叶秋叹了口气,摊手说道:

“那就只有从鸡笼岛调了,那里有六万多汉民,是从福建、广东逃荒过去,被宋国收留的。”

俞大猷也感慨:

“天朝连年旱灾水灾不断,两京十三省都在为赈灾,安置流民而烦恼,可我们这,有钱有粮,却是找不到人,何其荒谬。”

说到这里,叶秋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拍桌案说道:

“我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