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盗王 > 第126章 一代锅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坐吧,”汪修齐朝无为子摆了摆手,自己也重新落座,想了一会儿才说道:

“各位,本世子虽然能力不差,但我是人,不是神。

有很多事情我想不到,也没有精力去做,这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同心协力。

只要是对我大汉民族、大汉百姓有益的事,都可以做,无为子这件事情做得很好,当记一功。

当然,我们资源有限,很多事情要有轻重缓急,但这防水服的事情和我们的海产捕捞主业息息相关,优先级无疑是很高的,这个事情很重要,列为节后的重点建设项目。”

汪修齐说的是实话,他要实现的目标太大,单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他能做的就是指明方向的同时,播下一颗颗思想的种子,这也是他开‘思’字课,以及做任何事,都要不厌其烦的讲清楚道理的原因。

想了想,汪修齐看向徐渭说道:

“今后,无论是我们在座的人,还是我们治下的百姓,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并记录在册,这个辛苦徐先生安排人去办。

我们每月开一次需求分析会,把重要的,紧急的整理出来,进行落实。”

“广纳谏言是好事,只不过,无知百姓的建议也要记录吗?”徐渭有些疑惑。

在他的观念里,谏言那是读书人的事,百姓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愚民,提不出建设性的建议来。

“不,”汪修齐摇了摇头,态度坚决:

“只要是有理有据的需求,特别是关系到百姓生活和利益的,都要记录。

另外,需求和建议一旦采用,给提出人以奖励,具体标准,先生安排人去制定。

我强调一下,这很重要,将作为县衙的例行工作,同时也是考核标准之一。”

“那徐某招募几个文吏,专门处理此事好了。”对汪修齐的决定,徐渭虽然觉得有些过了,但毕竟是好事,他也很赞同。

“好,”汪修齐点了点头,又看向许伯:

“许伯,世子府的物资是你在管,神丹室是本世子治下的第一个研究室。

他们需要的研究物资,价值五千两以下的,只要记录在案,由张道长批条即可领取。”

“是,少爷。”许伯点头,眼里带着喜悦和欣慰。

他感觉自家少爷,比老爷年轻的时候还要英姿勃发,雷厉果断,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纯阳子激动地嘴唇颤抖,“贫道……贫道无以回报,定当鞠躬尽瘁,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汪修齐摆了摆手,继续回到原先的话题:

“对于迁徙炼药童子之事,容我想想,几百人要通过海禁并非易事。

另外,戚先生和俞先生的家眷还在大明,我一直记挂着,这次遣人去大明,就一并办了。”

接下来,一干人又讨论了不少事项,总结下来,年后的重点工作有:

1、基础建设,领头人徐渭

包括世子府、开拓学院、神丹室、倒塌的民居重建、水泥作坊、玻璃作坊、福江县的道路铺设等。

2、关键项目研发,领头人张玄真

包括罐头的研制、防水服的研制。

3、剿倭,领头人俞大猷

包括镇海军的招募、训练,以及具体的剿倭行动。

4、育种和药材的培育,领头人李时珍

核心是对温泉谷的开发和建设。

5、扩大捕捞相关准备,领头人许伯

包括武装商船的改造、捕捞网等渔具的准备。

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等众人从小院子出来,外面的风雪已经停了。

看着清冷天空中那闪烁的星河,俞大猷感慨一声:

“大明的皇帝要是有殿下十之一二的勤政,江山又何止如此啊!”

戚继光默不作声,高大的身躯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徐渭抚着胡须,淡淡笑道:

“两位,不如到寒舍小酌两杯如何?贱内最近做出一种红烧鲽鱼,那味道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哈哈,好,正有此意。”俞大猷拍了拍戚继光,调笑道:

“走,去文长那里喝酒,我等三人,就他过得安逸,妻子儿女聚在,羡煞旁人。”

戚继光还在想着罐头研制成功对军事的影响,正要拒绝,却是被徐渭摆手打断:

“元敬,今晚不仅有好酒好菜,还有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殿下第一次是如何打动徐某的?”

戚继光和俞大猷对视一眼,齐齐看向徐渭,不约而同地问道:

“说来听听。”

“当时徐某异常苦恼,困于牢笼而无法解脱,是世子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徐渭慢悠悠地说道,吊足了胃口。

“走,喝酒去。”戚继光眼睛一亮,不再犹豫。

……

简单吃过晚膳,汪修齐坐在书房看着叶秋送来的情报。

情报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有各个港口城市的物价和热销品,有大明的近况,有倭国大名间的互相攻伐,还有宋国内部官员的监察。

汪修齐感叹,泷捷可以成为父亲的情报头子,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叶秋带这些情报来,不知道是泷捷的意思,还是父亲的意思。

其中,最让他关注的还是大明的情况。

不出意料的是,定海战役后,弹劾胡宗宪的奏折犹如雪片一般,堆到了嘉靖皇帝的案头。

有控告他剿倭不利,连损大将,丢失朝廷颜面的;

有弹劾他倒卖军需,私开海禁的;

更有甚者,说胡宗宪和汪直本是同乡,二人内外勾结,沆瀣一气。

不仅如此,汪直的船队撤离后,沿海的倭寇发现宋国和胡宗宪闹翻了,更加肆无忌惮地开始袭扰和抢掠。

而且这袭扰不波及到了浙江沿海,就连福建、广东都受到了很大的牵连。

为此,福建巡抚联合广东的监察御史,联名上奏,控诉胡宗宪宗纵敌逃窜,以邻为壑。

但胡宗宪也不是吃素的,什么大风大浪他没见过。

首先就把俞大猷给推出来背锅,说这一切都是俞大猷背着他干的,他最多只是御下不严,监察不利。

俞大猷是浙江总兵,手掌兵权,又自愿被俘,策划的这一切听起来很合理。

再者,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福建巡抚不是要告吗,告你同乡好了。

为此,俞大猷全家入狱,送往京城关押待审。

接着,胡宗宪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白鹿,以祥瑞为名,敬献给了嘉靖皇帝。

最后,又求到了老上级严嵩那里。

严嵩对这个能办事的下属还是很器重的,连夜奔走,为胡宗宪说情。

最终,胡宗宪安全脱身,仅是被罢官免职,回家养老。

看到这里,汪修齐又是唏嘘,又是感慨自责。

唏嘘的是胡宗宪的手段高明,如此多的弹劾都没有奈何得了他,当世之能臣,少不了他胡汝贞一席之地。

感慨自责的是,俞大猷果然是一代锅王,自己给胡宗宪挖的坑,居然把俞大猷给埋了。

“哎!”汪修齐叹了口气,看来还要想办法把俞大猷的家眷救出来才行,不然,于心何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