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带一些,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等我回去。”
“知道啦,你们训练累吗?”
“超级累,每天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我现在一手的水泡,脚已经没有知觉了。”
周穗听着都觉得可怕。
“啊,这么辛苦啊,早知道就不劝读军校了。”
“逗你的,没那么夸张,我都已经习惯了,总有人要负重前行,才能保这太平盛世。”
周穗吸吸鼻子。
“你小子,现在觉悟不一般啊,果然经过部队的熏陶就是不一样。”
“嘿,主要还是周领导教育的好,我一切都听领导指挥。”
挂断电话后,周穗有了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的真实感。
她报的教育学专业。
开学第一天,周穗就跟辅导员表明了自己现在的情况。
辅导员当即表示,可以跟院里申请,给周穗最大的自主权,只要正常参加期末考试就行了。
教育学主要学的是理论知识,而周穗正在切实的为教育事业做事情。
孰轻孰重,辅导员当然能够分得清。
整个大一期间,周穗都在忙女子中学的事情。
课都没上过几节,学校活动也很少参加,班里同学更是大部分都不认识。
她仿佛读了个假大学。
直到考试月来临,周穗又重新回到学校,兢兢业业的扮演着一个努力的大学生。
各科老师也是结课划重点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周穗。
知道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老师们也对这个勇敢的大一女生格外照顾,平时成绩都给的高高的。
池城大学的期末考试蛮有难度的。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预习也是复习。
考试内容遍布整本书,也就是说,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生啃一本书,全部背下来。
一学期有十多门课程,也就是要生啃十多本书。
饶是记忆能力优异如周穗,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
她把女子中学的事情都交给校长李荨了,自己日夜泡在学校自习室,备战期末。
好在最后结果是喜人的,周穗顺利通过了考试。
她松了一口气,再次投入到女子中学的筹备中。
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经过这一年多时间到努力,学校现在已经基本可以投入使用了。
下一步就是招生问题。
成绩好的同学自然去公立高中读了,成绩不好的或者没考上的女孩子,基本都去打工或者嫁人了。
正好,女子中学要招到就是这些人。
要说服她们极难,女孩子从小就被家里灌输了思想,长大嫁人,结婚生子,操持家里。
她们不知道还有其他路可以走。
女子中学虽然免学费和书本费,但是住宿费和生活费需要自己准备。
尽管只有几十块钱,很多人家里也不愿意掏。
上千块的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儿他们借遍全村,也要凑出来。
几十块钱供女儿读书,他们拿不出来,也不乐意拿。
周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尤其是很多女生成绩很好,很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却只能被迫辍学。
她和李荨带领着老师们,一遍遍的去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
秉承着能拉一个是一个的原则,很多老师自发的拿出自己工资,贴补学生。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池城女子中学终于凑齐了两百个人。
开学典礼定在了八月三十一号,因为九月一号周穗要返校。
这两百一十六名同学,最大的二十岁,最小的才十三岁。
按照入学成绩,分为两个班,高一预备班,高一班。
除了极个别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超级差。
但是每一个学生都超级努力,因为女孩们清楚知道,这是唯一一个改变她们命运的机会。
不管多苦多难,她们必须考上大学,必须考出去,才能摆脱成为嫁人换彩礼的命运。
早读五点开始,很多学生四点就起来了,她们打着手电筒在操场上背书。
晚上晚自习十点才下课,她们还要打着手电筒再学一个小时。
每顿饭吃饭时间只有十五分钟。
女子中学没有健康作息,细嚼慢咽,也没有早睡走起,有的只是拼命努力,竭尽全力。
她们太想进步,太想取得好成绩,太想考上大学了。
她们不愿意早早就嫁人生孩子,生不出男孩就一直生,然后一辈子围着孩子灶台打转。
听不懂就死记硬背,记不住就一遍一遍重复,做错的题实在不理解就背下来。
天赋不够那就努力来凑,她们采取最笨拙的办法,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走。
周穗借鉴了后世衡水中学的模式,在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
本以为小姑娘们会受不了哭鼻子,会抗拒不配合。
没想到她们接受的无比之快。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女子中学第一届学生也迎来了高考。
周穗亲自送她们上考场。
两百一十六名同学,除了十八位因为不可抗拒因素离开学校。
其他一百九十八名学生,一百六十名学生过专科线,一百二十名学生过本科线,六十名同学过了重点线。
成绩出来,举市震惊。
这个成绩把全市最厉害的中学池城一中,都远远甩到了后面。
要知道这些都是其他学校淘汰掉的学生,资质差的要命。
教育局召开紧急会议。
还是当初那帮人,可是却都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市领导:“我就知道女子中学一定能成,当初你们还都不看好人家周穗。”
教育局局长:“周穗同志好样的,年纪轻轻,就为我们市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书记:“周穗同志年少有为,她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我提议,必须给女子中学全面的支持。”
“同意。”
这些周穗都不知道,因为她正在池城大学参加毕业典礼,并且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池城大学是一个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学校。
我很荣幸成为池大的学生,并在此度过美好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