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蓉微笑,坐到他的身边,云淡风轻地说:“如今这片刻宁静很可贵。”
“我会和您一起守候这江山。”
秦羽只觉得心中踏实了许多,不由得伸手轻轻揽过她的肩膀。
七月初的一个清晨,微风轻拂,阳光斜照在大秦国的宫殿中。
朝会如期举行,但偌大的殿堂内略显冷清。
秦羽稳坐在王座上,目光扫过下方为数不多的几位大臣,微微皱眉。
官员短缺的问题无时不在提醒着他,治理这片广袤的国土迫切需要更多的贤才。
待大臣们齐齐问安之后,秦羽示意开始议程。
丞相徐健上前一步,捧着一份新的任命名单,拱手说道:“陛下,因当前官员短缺,致使各地施政不畅,适逢朝中有贤才申请,我们是否可以酌情任用?”
秦羽眉头微锁:“任用官员,事关重大。”
“眼下局势复杂,新任官员的信誉和能力尤为重要,我担心贸然决定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立在一旁的李怀安见状,微微点头赞同秦羽的谨慎。
他适时插话道:“陛下所虑极为周详,若让我等再多作考察,其背景及施政能力,综合评估,方才安全。”
听罢,秦羽略一思索,转向徐健:“不如就按怀安所言,多加考察,切不可因短期需求而失于长远考量。”
徐健心有不甘,却也无言以对,只得应声称“是”
。
殿内气氛仍旧凝重。
见此情状,萧贺向前一步,提议说道:“若陛下允许,我愿携手李怀安谋划一套更为详尽的考核制度,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秦羽对此深以为然:“既如此,便由卿二人负责此事,需切实可行,以免日后再陷入相同困境。”
议毕,秦羽命诸臣退下,唯独留下李怀安和萧贺详谈对策。
翌日清晨。
秦羽整装待发,今日的朝会内容。
步入大殿时,他迎面看到少府部丞和廷尉部丞正和其他几位大臣低声交谈。
察觉到他的到来,众人齐声问安,随即站定各自位置。
“今日之事,各位已准备妥当?”
秦羽环顾四周,眼神在少府部丞与廷尉部丞之间停留片刻。
少府部丞陈忌首先出列,拱手道:“陛下,为尽快解决官员短缺的问题,渴望从各郡县调派精干官员入京,既有助于地方实情的反馈,又能充实中央力量。”
紧接着,廷尉部丞王英步出,以低沉稳重的语气接话:“皇上,陈大人的建议确是权宜之计,唯恐操之过急。”
“臣以为,必要之下,先审核现有官员的日常表现,以确保各级施政的长久安稳。”
听罢,秦羽陷入沉思。
他明白两位大臣不同的顾虑。
于是他缓缓点头:“二位所言皆有道理,非独一可废,但也需要具体落实。”
此时,徐健上前半步:“陛下,不如我们所有朝臣都参与进来,共同制定此制度。”
“如此也能充分集思广益。”
在徐健的提议下,萧贺附和道:“不错。”
“庞大的国土,单凭一两人难以确保所有考量周全。我们可从现有的制度中择其优点,以补其短。”
秦羽闻之微微颌首,而后转向李怀安:“怀安,你和萧贺通力合作,再辅以少府部丞与廷尉部丞,共同负责此项制度的实施与调整。”
李怀安会意,恭敬地应声:“臣定当竭力而为,不辱使命。”
秦羽环视众臣,心中已然成竹:“好,今日商讨至此。”
“两位部丞,明日请呈上详细奏折,供朕细阅。”
大殿内的气氛逐渐轻松下来。
大雨淅淅沥沥,伴随着清晨微弱的曙光,整个官署仿佛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
于永常披上一件厚实的斗篷,站在门口,默默看着雾中的道路。
一旁,几名属员正在匆忙整理场地,确保每一砖每一瓦都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于大人,崔尚功说墨中监会亲自前来,这次视察可是马虎不得。”
一名年轻的属员匆匆走来,脸色略显紧张。
于永常点点头,心中自然清楚其中的重要性。
墨中监虽年轻,却是少府部丞之一,对建设和研究皆有严格的要求。
他沉声说道,“大家放轻松,务必尽心尽力,把我们的成果展示出来。”
雨声轻柔地敲击着瓦片。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视察,更是对他们这几个月努力成果的检阅。
他转过身,看向远处逐渐清晰的墨绿的身影,那是墨中监的马车正由远及近。
不久,车队停在了于永常面前。
车帘轻动,墨中监走下车来,稍作整顿后,看向于永常。
“于大人,我听闻你们这段时间的建设有了显着的进展。”
他的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
“回禀墨中监,我们全体上下齐心协力,必不敢怠慢。”
于永常微微拱手。
墨中监点点头,目光投向四周。
“那便带我看看吧。”
二人并肩而行,雨水踩在泥泞的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一路上,于永常耐心地向墨中监介绍着各项修建设施的进度和目的。
墨中监时而驻足,低声询问一些细节问题,时而微微颔首,似乎颇为满意。
视察结束时,雨停了,天空开始露出了一丝明亮的光。
墨中监站在坡下,眺望整片区域,转身对于永常道:“你们做得不错,此次视察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此言一出,于永常终于松了一口气。
“多谢墨中监。”
话音未落,又见远方一匹快马奔来,尘土飞扬。
信使气喘吁吁地递上信件,于永常接过,同墨中监对视一眼,迅速展开信纸。
“崔尚功来信,说墨家有要事,需要你的协助,也涉及到大秦未来的战略。”
于永常抬起头,语气稍显凝重。
墨中监凝视远方,隐隐显露出一丝凝重。
“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吾等需谨慎规划,方能不负圣托。”
于永常翻阅着来自崔尚功的信,神情愈发凝重。
他转身看向墨中监。
墨中监则凝视远方,用略带沉思的语气说:“这些年来,墨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工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