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过程中,三番五次被打断,要求立刻停止战争,但卢浩是谁啊,自然不惯着他们,所以他们只能耐着性子谈判。
最终经过长达半小时的商讨中,最终敲定了停战协议,停战协议很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三个条件。
两个部分其实很简单,其一是卢浩需要做到什么,联合军需要付出什么,要写清楚,这算是达成协议的根本,这点达不成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卢浩需要带领部队,退出京师,按安置地选择在了京师外,有一个中等繁华的城市,金靖市,距离京师一百公里,且此地只能算中等繁华,此地原本驻扎的是一个军阀,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青炎帝国同意,那能不能拿到驻兵权,全凭卢浩本事了。
简单说就是青炎帝国承认金靖市属于你卢家军的驻扎地,能不能拿下金靖市作为驻扎点,看你实力了,反正无论是青炎帝国还是其他列强,都会帮忙,无他,两伙人都想让他尽快滚蛋,别再京师晃悠。
为此不惜放弃了金靖市的一些利益,毕竟金靖市虽然只能算中等繁华,但放在卢浩待的三省已经算很繁华了,当然这是之前的三省。
但哪怕如此,此地也绝不会只让一个本地军阀占领,所以此地有何方势力,其中有本地军阀,青炎帝国朝廷的人,各国列强等,在这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力,可自从做出决定,让出金靖市后,无论是各国列强还是青炎帝国,都在命令自己的人撤离,马上撤离。
不是为了给卢浩腾地方,而是知道卢浩的三板斧,第一板斧,杀鸡儆猴,简单说就是拿洋人开刀,第二板斧,抢夺所有地主,汉奸,甚至是洋人的财富,说好听点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难听点就是想老百姓念他好但又不想自己花钱。
第三板斧,闭门锁国,大搞建设,这三板斧下来,老百姓都会被他收买,然后所有人都有了工作,日子有了盼头,可同样的,对于富人很不友好,因为这一切都是剥夺了他们的财富换来的。
所以这时候不跑,更待何时?尤其是洋人,银行,典当行,跑的那叫一个快,凡是有能力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卢浩离开蝴蝶岭,远离京师,是他们联合军的底线,卢浩不离开,他们做坏事都提心吊胆,生怕卢浩的兵打进来。
卢浩需要做的已经说了,那么联合军需要做的就是三个条件了。
这三个条件也很简单,第一条是保护爱国学生的,包括各国不得以任何理由,迫害游行的学生,包括羁押,迫害,逼迫等。
第二条是保护经济或者说保护商人的,其中包括各种细节,什么专利等,详细到如同保护法。
第三条更像是给西方人一个枷锁,要求西方人在青炎帝国需要遵守青炎帝国的法律,没有任何特权,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享受特权。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许多举例说明。
这三条任何一条都不是跟卢浩有关的,甚至毫不相干,这三条有用吗?几乎没什么用,这也是西方人为何答应那么痛快的原因。
换句话说,残害没有枪支的百姓,还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呢,可有人遵守吗?没有。
一切还是需要看实力,包括对商人的保护,对学生的保护,对西方人在青炎帝国的限制,通通没用,那么卢浩为何提出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有他们言而无信,无耻的嘴脸才会摆在百姓心目中,让青炎帝国老百姓尽快苏醒,明白一个道理,弱肉强食。
同时提出的这些条件,更能给卢浩带来一波名声和声望值。
你可以明知故犯,但如果没有这条法律,大家只能从道德上谴责你,可如果凡事写在了协议里,你明知故问,所有人都会愤怒,而卢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签约完成,拍照,登报,一小时后刘德山才接到命令,鸣金收兵,至此短短开战一小时,联合军二十万人已经只剩十二万人了。
因为刘德山很清楚,这一战可能是在京师地面上打的最后一次了,所以他把握了最后一次机会,发动了猛烈进攻,一小时消灭敌军八万人,一举奠定了他成为第四位司令的地位。
接到通知,刘德山没有留恋,立马下令撤离。
短短不到三小时,报纸登报,各大媒体开始疯狂宣传,青炎帝国也不遗余力宣传,毕竟这是第一次打的列强们求和,同时还签订了三项条约,对学生,商界,以及取消外国人特权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则和法律规定。
而卢家军即将迁徙到隔壁市,金靖市的消息也传开了,刘德山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命令,带领所有部队调转部队,出发金靖市,拿下金靖市。
当然,不会所有人直接过去,必然要派出先遣部队,前去执行任务,其他人有序抵达。
先遣部队三十万人,由吴德富亲自带队,出发金靖市,而刘德山带兵回到蝴蝶岭,休整,然后带走所有装备,陪同卢浩一同前往金靖市。
而消息传来,登报的那一刻,卢浩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声望还是荣誉值,瞬间达标,系统第一时间给了提示,解锁了武器装备,其中坦克,飞机,相继解锁。
去金靖市的吴德富带领三十万人离开了,而刘德山留了下来,卢浩也没有闲着,给刘德山补齐了队伍,也就是刘德山的队伍恢复到了五十万人,加上吴德富的三十万人,就是八十万人。
卢浩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选择了留下,刘德山和他的部队也没有急着离开,反正金靖市还没有拿下,列强们也无法催促他们离开。
卢浩留下是为了修好的飞机场,这个地方卢浩可以离开,但不会完全放弃。
不能驻扎所有部队,但没说不能驻扎一万人的部队啊,他完全可以把这里打造成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