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540章 央视帮卖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今天的主题都是音乐,但是之后主持人还是介绍了周彦的其他身份,并且每介绍到一个身份的时候,都会介绍他的作品。

因为最近《别让我走》真的很火,所以主持人也特别介绍了周彦的作家身份,并把新书的事情也一并说了。

看到这里,褚长松笑道,“周老师的新书又上央视,这下销量会更好了吧。”

“本来书就脱销了,这下好了,更买不到了。”

“是啊,不过我们无所谓,反正都已经买到了。”

他们后援会是直接跟书商们合作的,《别让我走》发单行本的时候,后援会直接进了几百本,现在他们后援会大部份人都有这本书,自然不担心买不到。

“听说这本书销量都已经几百万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可能是真的,我表弟在上沪,说好多地方都买不到这本书了。”

“是啊,我老家是庐州的,前两天打电话给我爸,他说他们班学生人手一本《别让我走》,说是生物老师推荐的。”

“生物老师……倒是挺合理的。”

“上次卖得这么好的书,我记得还是《废都》。”

“《废都》好像都没有这么火,好多人买都是偷偷摸摸的。”

《废都》当时的讨论度确实不如《别让我走》,当年《废都》被标记为黄色读物,所以许多人都是偷偷摸摸地去买书,甚至只去书摊买盗版,连正儿八经的书店都不去。

另外,一些中学生更不敢买,因为被家长逮到就是一顿打。

林娟在旁边听他们讨论,只是笑而不语。

关于《别让我走》的销量,她知道一些,虽然不是很详细,但能够确定销量肯定没有几百万册,这也太夸张了。

而之所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一方面是因为书刚出来就脱销,确实表现不错,另一方面也有盗版的功劳。

《别让我走》的正版单行本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盗版就已经出来了,一些不规矩的盗版商直接用《十月》之前连载的第一部分充数。

很多读者也没有细看,见到前面内容没错就买下了,等他们回家之后看了后面发现货不对板,再想回去找书贩子对峙,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人了。

之前中森明菜买的那一本,就是这种情况。

而正版的单行本出来之后,盗版就更加猖獗了,而且此时的盗版很正规,甚至有部分盗版书的质量跟正版书已经相差无几。

因为书卖得太好,甚至前几天,一些盗版商都来不及印。

不过这几天情况好多了,因为进入的盗版商多了起来,大作坊小作坊一起印,至少现在盗版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情况。

众人在讨论新书的时候,电视里面主持人的介绍已经结束,专题节目正式开始。

“1973年,三岁半的周彦,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支竹笛,是他母亲送给他的礼物……”

关于周彦的事迹,在座的人已经看过很多了,他们也都知道周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母亲学习竹笛,这事之前周彦就在采访里面提到过。

但是这次节目很不同,竟然把时间精确到了三岁半。

而随着旁白叙述,电视里面出现了一张彩色照片。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孩子,头上点了一个小红点,正拿着一支笛子装模作样地吹着。

这是一支曲笛,很长,很大,握在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手上,更显得巨大,仿佛他手里拿的不是乐器,而是一根金箍棒。

看到照片,众人发出惊呼。

“这是周老师?”

“哇,周老师小时候真可爱啊。”

“真是从小帅到大的。”

“羡慕啊,周老师三岁多就学竹笛,我三岁多还在玩泥巴。”

“哎呀,我小时候根本没有照片。”

小时候没照片,是很正常的,特别是这种生活照片。

周彦这张照片拍于74年,那个时候彩色照片在城里面也是挺稀罕的玩意。

寻常人想要拍,要去一些大照相馆,而且还得提前预约。

而周彦这张照片,显然是自己家拍的,那时候家里能有个彩色照相机,肯定不是普通人家。

不过大家现在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彩色照片上面,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周彦小时候的照片,所以非常兴奋。

而让他们惊喜的孩子后面,央视这次显然准备充分,不仅仅有周彦收到第一支竹笛的照片,还有周彦第一次登台表演的视频。

没错,就是视频。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时候,周彦已经可以登台表演了,他非常沉稳地吹奏了一首《麦收时节》,呈现得非常完整。

学过竹笛的许永科一脸惊讶,“周老师竹笛这么厉害么?”

其他人都笑,“什么啊,你难道是第一天知道周老师如此厉害?”

是啊,喜欢周彦的人都知道,竹笛是他的主乐器,是可以solo高难度曲目的。

其他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周彦从来没有在音乐会上演奏过难度高的曲子。

但是竹笛不同,周彦在音乐会演奏过《暗香浮动》、《西游幻想曲》这种难度很高的曲子,而且现场表现很好。

因此,大家听到许永科这么说,反倒是觉得奇怪。

许永科则解释道,“我知道周老师竹笛厉害,没想到天赋这么高,这个时候的周老师才六七岁,很多学习竹笛的人甚至都还没有或者刚接触这个乐器,比如我,我就是六岁开始学习竹笛的,当时我那个老师的学生,启蒙年纪基本上都跟我差不多,早一点的也就五岁这样子。按理说,年纪大点开始学,前期进步要快点,年纪大理解能力强,气也足。但是我们那一批学生,即便是最优秀的,也没有一个能够在四年内达到周老师这个水平。”

“你的意思是,周老师这个天赋,要是一直保持学习竹笛,能够成为竹笛大师?”有个女孩子问道。

“大师不敢说,但是一流竹笛演奏家肯定没跑。”

一门乐器,想要成为大师,需要很多东西,不仅仅技术好就行。

但是要成为一个技法高超的演奏家,难度就要低一些,有天赋,有时间就能完成。

周彦六七岁就能有如此的水平,只要保持练习,长大不可能差的。

虽然许永科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大家都听懂了。

周彦现在的竹笛水平,其实没有把这份惊人的天赋给兑现。

而在许永科说话这会儿,电视里面关于周彦学习生涯的介绍已经到了高中。

这个时候,许永科发现,周彦在高中时的竹笛水平进步非常小。

周彦在高一有一个表演视频,在高三也有一个表演视频,两个视频差了足足两年时间,但是周彦的竹笛水平却没有明显的进步。

按理说,这个时期的周彦,两年时间足以上个台阶了,但是他却没有。

许永科大概也明白了,周彦从初三开始就不仅仅学习竹笛了,也开始学习钢琴,这一点在视频里面都有提到。

虽然他没有把钢琴作为主科,但是必然要匀出很多时间在钢琴上面,毕竟钢琴这件乐器也是很需要堆时间的。

到了高中之后,除了竹笛跟钢琴之外,周彦又开始学习小提琴。

这下好了,一下子学三件乐器,天赋再高,也不可能精通了。

钢琴就不说了,毕竟随便学一学,也能糊弄一下外人,但是小提琴那玩意要是不认真学真跟锯木头一样,除了扰民之外也没什么用了。

关键钢琴、竹笛跟小提琴,算是三类乐器,学起来比较麻烦。

同样是三个乐器,钢琴、竹笛以及小提琴组合肯定要比二胡、小提琴以及大提琴组合或者竹笛、洞箫、萨克斯组合难度更高。

后面两者都是同类乐器,很多东西都是一样,学了一样,另外两样学起来要轻松不少。

但是周彦恰恰是因为学了三类乐器,所以后来学习作曲的时候才能够轻松拿捏那么多乐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乐器,都有着竹笛、钢琴跟小提琴的影子在。

也就是说,周彦从这个时候学习的目的就已经不是成为竹笛演奏家,而是成为一名作曲家。

而在高三毕业典礼上,周彦演奏了一首原创曲目《夏荷悠悠》,更加证明了,周彦早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作曲之路。

“这首曲子听起来似曾相识啊。”褚长松说。

其实不用他提醒,大部分人都听出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一时都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

不过很快,《夏荷悠悠》演奏到中段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忽然叫了起来,“是《暗香浮动》,这一段跟《暗香浮动》里面的一段旋律非常像。”

其他人也听出来了,《夏荷悠悠》跟《暗香浮动》有些相似的感觉,看来作曲家的创作也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迹可循啊。

他们也都感慨,周彦才中学就能作出《夏荷悠悠》这么听的曲子,果然是天才无疑。

甚至有些人觉得,这首《夏荷悠悠》比《暗香浮动》还要好听。

主要是《暗香浮动》技法用了很多,听起来确实非常酷炫,却不如《夏荷悠悠》那般,有着自然流淌出来的惬意跟自在。

听着《夏日悠悠》,就感觉自己置身在池塘边柳树下,看着风吹荷叶,泛起莲香。

一些人想起了自己高考结束的那段时间,也是这样无忧无虑,自在惬意,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

“也不知道这个《夏日悠悠》能不能出个单曲,真的太好听了。”

“不出单曲也行啊,反正我们已经在录制了。”

褚长松家的这个录像机有电视接收功能,可以把电视节目给录制下来。

“我总不能想听这首曲子就要来褚长松家吧,而且电视里面也没有播放完整版,要是能出个磁带就好了。”

“哈哈,想要磁带的话,恐怕就要去买盗版了,这个电视出来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盗版的磁带出现。”一个男生笑道。

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盗版商贩知道周彦的流量大,要是发现有一首曲子还没有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商机。

“嗯,盗版磁带肯定会有,而且说不定还会把周老师在台上演出的照片做成封面。”

“哈哈,确实有可能。”

众人在聊天的时候,节目已经讲到周彦大学时期。

只是让大家意外的是,周彦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年都有视频,但是到了大学之后,不仅仅没有视频,连照片都极少。

而且即便是有照片,很多也都是集体照,很少有周彦的个人照片。

因此,关于周彦大学时期的介绍就要没意思多了,基本上都是旁白,并且还夹杂一些其他照片。

不过到了91年之后,周彦的影像资料又多了起来,因为那个时候周彦虽然还在上学,但已经开始工作了。

再往后面,影像资料多了起来,介绍也丰富多了。

不过同学们却还是觉得前面更有意思,因为周彦工作之后的这些东西,他们这些忠实粉丝多多少少都看过,没有什么惊喜的感觉。

《音乐桥》的时间并不长,总共也就二十来分钟,感觉没一会儿就结束了。

等到影片结束,电视画面回到演播室,主持人笑着说道,“观众朋友们您好,感谢收看本期的《音乐桥》节目。在节目的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周彦紫禁城音乐会将于五月二号、三号、四号举行,本次音乐会门票将于四月十日开售。”

这条消息出来之后,现场直接炸锅了。

“什么,新的音乐会要来了?”

“你没听到么,是紫禁城音乐会。”

“哇塞,央视对周老师这么好,不仅帮他卖书,还帮他卖票啊。”

“那当然,周老师可是央视的大宝贝。”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周老师盼回燕京了啊。”

“盼回来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这次有多少票,能不能抢得到。”

说到抢票,大家又有点丧气,是啊,票那么难抢,他们能抢得到么?

怎么音乐会就不能在体育馆开呢,那样的话,连开三场,他们肯定就能抢到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