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棣的话,朱权知道,这一刻终究是来了。
他没有过多犹豫,点点头回道:“好,我听四哥的。”
自己手里可是有着兵权的,若是不交,自己这个皇帝四哥又岂能放心。
见朱权如此痛快的就交出了兵权,朱棣也是松了口气。
他不想对自己的亲弟弟动刀子。
好在,朱权懂进退。
如此,他也能继续跟弟弟聊感情。
“十七弟啊,感谢你能理解四哥。”
“四哥说的这是哪里话,我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留下了一身的伤,也想好好享享福了。”
“算一算,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趁着还活着,含饴弄孙,享享天伦之乐,挺好的。”
朱权笑着说道。
朱棣听着,眼底露出一抹羡慕。
大孙子已经成亲好几年了,重孙女倒是给他生了两个,但是重孙子一个都没有。
他有些遗憾。
“想要什么赏赐,跟四哥说,就藩,也得风风光光的去。”
朱棣道。
“这二十余年来,四哥给的赏赐一点也不少,几辈子都花不完,弟弟又岂能贪心
?”
说完,朱权和朱棣兄弟俩相视一眼,齐齐露出笑容。
“不行,一定要赏!”
接着,朱棣又说了一连串的赏赐,并让大孙子记下,待回京后就落实。
对于自己爷爷说的这些赏赐,朱瞻基没有一点心疼。
相比于收回兵权,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
“既如此,那弟弟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拒绝不了,除了收下,还能怎么办。
哪怕是为了安自己四哥的心,自己也得收下这份赏赐。
朱权的兵权就这样收了回来。
至于小老二和小老三,朱棣没有说什么。
他相信,大儿子会安置好两个弟弟的。
他也相信,这两个儿子不敢造反。
杨轩是铁杆的太子党,也不会看着这哥俩胡来的。
朱棣很放心。
“你们几个先下去吧,我跟杨轩说几句话。”
朱棣对着朱瞻基几人说道。
“是。”
几人担忧的退下。
只留下杨轩和朱棣迎着夕阳并立。
杨轩没有说话,等着朱棣开口。
“前两日,我低头一算。”
“我已经六十五岁了,真是奇哉怪也!”
“早上醒来的时候啊!”
“就觉得自己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
“能开五石弓,用六十斤大刀,披重甲。”
“血战三天三夜回来,睡大觉!”
“吃十张饼,十斤羊肉!”
说着,二人相视一笑,哈哈大笑起来。
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年少时的画面。
“啊!!时间过得真快!”
朱棣长长叹了一口气,感慨道。
“是啊,真快!”杨轩深有同感的附和了一声。
“杨轩啊!”沉默了一会儿,朱棣再次开口。
“嗯?”杨轩看向他。
“你说,我就这样下去见父皇跟大哥,他们会怪我吗?”
“这段日子,我常常梦到父皇跟大哥。”
“父皇骂我是个逆子,大哥质问我为什么要造反。”
“我有些怕!”
朱棣缓缓说道。
虽然老朱留下的密旨,让朱棣的继位合法起来,但这一刻,他却显得很焦虑、忐忑。
“他们不会怪你,太祖和太子殿下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想想你这一生的功绩,通运河,修《永乐大典》,平定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派遣郑和六下西洋,五征漠北,封狼居胥,推行新政等一桩桩一件件。”
“这换做是其他帝王,哪怕是完成其中一件功绩,就足以自傲,流芳百世。”
“可这些却都是在永乐一朝完成的。”
“而且国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未来,史书上肯定会写下永乐盛世这四个大字。”
“后世子孙也会称呼你一声永乐大帝。”
“说你是千古一帝!”
杨轩侧头看着朱棣,认真道。
“永乐大帝,千古一帝。”朱棣细细品味这八个字,随后轻笑了起来。
“哈哈,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
“想来父皇和大哥知道我的功绩,会如你说的那样,为我感到骄傲。”
“二十余年来,我勤勤恳恳,就是不想让父皇失望,让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杨轩安静的听着朱棣说话,没有打断。
同时,当初与朱标相处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
他想他的太子殿下了!
在太子殿下面前,他什么也不用顾忌,可以肆意的释放天性。
也不用怕犯错,太子殿下就在他的身后站着。
面带微笑,眼神祥和,遮风挡雨。
“杨轩。”
“嗯?”听到朱棣的呼唤,杨轩回过神。
“我走之后,你来接掌大军,一定要平安带回去。”
“老二老三,你也多上点心,他们都很敬重你,也听你的话。”
听着朱棣这托孤似的话语,杨轩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时,朱棣的手搭在了杨轩的肩膀上。
他看着杨轩的眼睛:“以后的路,替我好好走下去!”
杨轩眼神一凛,也看着朱棣的眼睛。
他不知道,朱棣是不是已经猜到了什么。
但从朱棣的眼神中看不出什么。
“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凭什么让我替你走!”杨轩转移目光,眼睛闪动,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答应我!”朱棣说道。
杨轩忍着鼻尖的酸涩,好一会儿,回了一声“好”。
朱棣听到了,他笑了,笑得很放松。
他收回自己的手,握着缰绳,调转马头,大笑着驶下了山丘。
杨轩回过头,看着朱棣的背影远去。
看着他踩着斡难河的河水漫步向前。
朱瞻基等人也是看着朱棣的背影,驻足良久。
隐约间,他们好似看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朱棣的脚下。
标注着山川,河流,平原……
在地图的正中间,一个大大的“明”字浮现。
就好似帝王,在巡视自己的疆域。
此时的夕阳即将落下,天空已经被渲染成了红色。
它倒映着朱棣脚下的地图,也让地图染上了一抹红。
一面面军旗接连浮现,好似在诉说着朱棣开疆扩土的功绩。
朱棣的身影越走越远,孤寂的背影倒映在杨轩等人的眼眸之中。
慢慢地,消失不见,和脚下巨大的地图融为一体。
……
与此同时,京师。
一直连轴转的朱高炽累倒了。
此时的他正躺在床榻上休息,似乎是心有所感。
他睁开了眼睛,就看到自己老爹坐在床边。
身上还穿着盔甲,好似才从战场上下来。
“爹,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他看着老爹,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仗打完了,我就回来了!”
“先赶过来看看你。”
感受到老爹的关心,朱高炽脸上浮现笑容。
然后就见到老爹摊开双手,就像小时候一样。
随后变戏法似的,手中多出了一个小物件儿。
“认得出来吗?”
朱棣将手上的小物件儿递给儿子。
后者接过仔细看了看,然后道:“这是…匈奴人的青铜凤鸟?”
朱棣笑了笑:“我就知道你喜欢,你从小身体不好,我每一次出征回来,都要给你带礼物。”
听到这话,朱高炽也跟着笑了笑。
“这次,我的大营驻扎在匈奴人的遗址上,你要是去了,还能找到不少。”
“好在,出去小半年,没有白跑一趟。”
听着老爹的话,朱高炽道:“爹,胜负并不重要,只要您平安回来就好。”
“咱大明国力强盛,怀柔,征缴,都可如意。”
“不必汲汲在这一时。”
朱高炽这时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愧疚道:“我这身体这时候病了,也起不来,实在是,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你的身体,都是我累垮的。”朱棣脸上写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太固执了,后面的一摊子事情,还得你来收拾。”
“咱们俩,虽是吵吵闹闹。”
“我对你还是放心的。”
朱高炽轻轻点着头。
就听老爹继续说:“你明白,我明白。”
“别人都不明白。”
“苦了你了,孩子!”
听着这些暖心的话,朱高炽眼眶湿润。
二十余年了,父亲终于认可了他。
自己的付出,父亲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爹,您出去征战这小半年,我时时地挂念着您。”
“只要您能回来,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难事。”
朱高炽忍着落泪的冲动,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这小半年,我也常挂念你。”朱棣也是如此说道。
父子俩看着彼此,所有的隔阂,消散一空。
他们都明白彼此在各自心中的重要性。
“老大,起来,陪我走走!”
朱棣说着,将儿子从床榻上扶了起来。
然后握着儿子的手腕,往外走去。
朱高炽跟在父亲身边,感觉一身轻松。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然后看着老爹:“爹,我好像完全好了。”
他很开心,笑出了声。
父子俩跨过一个个门槛,朱高炽忽然问道:“爹,爹?”
“您……您要带我去哪儿啊?”
“去大殿,马上登基!”
“我出发时不是和你说过嘛,要亲自主持你的登基大典。”
“咱们大明朝啊,还有一百年的好日子过呢!”
朱棣停下脚步,看着儿子,语气有些着急。
“爹,那您容我换件衣裳吧!”
“我不能穿着睡袍去继位啊!”
“爹,你稍微等我一会儿!”
“你稍微等我一会儿,啊!”
朱高炽转身就要去换衣服,却一不小心碰掉了摆在旁边的花瓶。
清脆的声音响起,等他再回头,却已不见了父亲的身影。
朱高炽愣住了。
他四处看去,小心的呼唤。
“爹?”
“爹?”
“爹!”
再回首,媳妇儿带着两个儿媳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
但朱高炽的注意力根本没在她们身上,而是径直从她们中间穿过去。
嘴里还在不断呼唤着父亲。
“爹!爹!”
“你等等我呀!”
“爹,别走那么快啊!”
“爹,爹?”
“爹?”
他的声音中,好像还带着一丝哭腔,和一丝迷茫。
就像和大人走丢的孩子,不知所措。
“爹,等等我,爹!”
“爹!”
不知不觉间,他又回到了床榻前。
看着空荡荡的床榻,他愣住了。
随后缓缓转过身,看着跟进来的媳妇儿和儿媳。
“看着我干吗,快拿衣裳去啊!”
“朝服!”
“爹等着我继位呢!”
他着急强调。
然而媳妇儿和两个儿媳都是呆呆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爹来了!”
他说道。
太子妃张氏看着丈夫这个样子,小心翼翼道:“可是,父皇没来呀!”
“没来?”朱高炽疑惑了一下。
“啊!”太子妃张氏小声回应。
“胡说,刚刚还在这儿跟我聊天呢!”
朱高炽不相信,但看着媳妇儿不信的样子,又解释:“爹还给了我一个匈奴人的青铜凤鸟。”
他转过身就在床榻上找起来,以证明父亲真的来过。
“凤鸟呢?”
“凤鸟呢?”
他把床榻上的蚕丝被和枕头都给扔到了地上。
下一刻,就在床头找到了青铜凤鸟。
他拿给媳妇儿看。
“看,这不是?”
太子妃张氏满脸不可思议。
这时朱高炽盯着手中的青铜凤鸟,缓缓坐在床榻上。
“我爹,他真来过!”
他呆呆的呢喃。
情绪却是再也控制不住,就这样抽泣了起来。
“爹……”
……
杨轩按照朱棣的交代,接管了大军。
小老二和小老三也没有趁机率军夺权篡位。
他们和一众将领在盔甲外面穿着素衣,普通士卒腰间绑着白带。
白绫挂在旗杆上,一路撒着纸钱。
带着朱棣的棺椁,往京师走去。
九月初,他们终于回来了。
已经提前收到通知的朱高炽领着文武百官,身着孝衣,出城三十里迎接。
护送朱棣的棺椁至已经布置好的灵堂。
京城哭声一片。
杨轩当众宣读朱棣遗旨,太子朱高炽灵前继位。
人群中,小老二和小老三面色复杂。
一抹不甘,自小老二的眼底一闪而过。
朱高炽为朱棣上谥号“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葬于长陵,与徐皇后合葬!
《永乐大典》原本陪葬。
…
朱棣走了,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
他这一生,犯过错,也立过功。
但功绩远远大于过错。
千秋后人会记得这个宵衣旰食,爬冰卧雪,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永乐大帝。
他叫朱棣,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个…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儿子。
……
第三卷完了,心里空荡荡的,以后和杨轩斗嘴的人没有了,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又背负了一个承诺。
下一卷仁宣篇篇幅应该没这么长了,可能几十章就结束了。
以后的番外里,朱棣能亲眼看到朱高炽的登基大典,弥补这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