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屿谦摇摇头,这一点苏若微没有和他说,他并不清楚。
等他知道苏若微和沈锦川有交集的时候,两人早就有了感情,无论是苏若微还是沈锦川,两人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份感情。
“不止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苏宏赫没忍住冷笑一声。
“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苏若微是什么时候和三皇子勾搭上的,这个家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
“你说这件事传出去,有人相信吗”
他要不是当事人之一,他自己都不相信。
苏若微几斤几两,他心里有数。
想他苏宏赫纵横官场这么多年,不说事事都能做到明察秋毫,但也不至于糊涂到,连苏若微被外男勾搭到春心萌动,与人私相授受,这么长时间都没察觉到一丝一毫。
苏若微没这个本事!
所以苏若微能一直瞒着她和三皇子私相授受这件事,一定是三皇子做安排,苏若微打配合。
如果这件事他不是被牵连到的受害者的话,他或许还能真诚的称赞三皇子几句。
苏宏赫气恼的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一会,缓和好心中的情绪后,才继续开口问道。
“我问你,当日三皇子是如何避开府内所有下人,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悄悄跑到苏若微的闺房,和苏若微私会的”
“以及——这件事在苏浅曦将三皇子堵在苏若微屋内之前,府内没有一个人发现,苏浅曦是怎么提前收到风声的”
“这些问题,你事后有考虑过吗有做过什么补救措施吗”
苏屿谦被问得哑口无言,父亲问的这两个问题,他当时并没有让人去查。
但这个实话,肯定是不能直接说的,因此苏屿谦只能给自己找补。
“这件事发生后,三皇子当着苏家族老们的面,说他和若微是真心喜欢彼此,他一定会给若微一个名分,不会让若微受委屈的。”
“我想着这件事若是传出去,不仅不好听,还会丢了苏家的脸面,再看在三皇子的承诺上,我便没有继续追究到底。”
“咳咳,愚不可及!”
对于苏屿谦找补的话,苏宏赫并没有觉得宽慰,反而觉得自己被气到胸口闷得慌。
他剧烈的咳嗽了几声,脸色苍白的训斥苏屿谦。
“我看你当时全部心神,都用在关心苏若微这件事上,压根就没有想到其它事情。”
“这件事的重点是三皇子的承诺,是苏家的名声吗”
苏屿谦疑惑的看着苏宏赫,那眼神似乎在说,难道不是吗
苏宏赫深吸一口气,这才避免被气晕过去。
他压低声音,厉声怒斥道。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到陛下的面前请罪!!”
“你以为这件事当时没有传出去,就能万无一失了”
苏屿谦张口想说,当时他确实是敲打了府内的下人,确保这件事不会被传出去,免得坏了苏家的名声。
只是后来苏若微害人不成反害己,还连累了苏家所有女眷。
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暗中谋划,让三皇子主动站出来为苏若微背锅,苏若微和三皇子的事情才会被外人知晓。
只是后来的事情,当时的他并不能预测到未来,这也不能怪他啊!
苏宏赫完全不给苏屿谦解释的机会。
“三皇子当时能够避开府内下人,进入苏若微的闺房,与苏若微私会,这意味着咱们家有三皇子的耳目。”
“苏若微能在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不仅和三皇子有交集,两人还产生了感情,苏若微身边必然有人帮着牵桥搭线。”
“我记得苏若微特别倚重比较晚到她的身边的秋月,若我猜的是没错的话,秋月应该就是三皇子安插在苏家的耳目。”
苏若微在家里一直颇受他们一家人的宠爱,因此秋月作为苏若微的大丫鬟,在下人面前自然是有些话语权的。
若是秋月在三皇子想见苏若微的时候,提前替三皇子支开了周围的下人,好方便苏若微和三皇子私会,这不无可能。
等等!!
苏宏赫表情一僵,忽然想起一件事。
他记得段映月曾和他提起过,秋月是苏若微自己在外边遇上,觉得合眼缘就把人带回来当做贴身侍女。
想到这,苏宏赫差点气笑了。
别人家是恨不得将家里打造成铁通一般密不透风,生怕家中混进了别人安插进来的眼线。
苏若微可真是他的好女儿,上赶着将别人的眼线带回家来!!
苏宏赫只要一想到,秋月这个三皇子安插的眼线居然在他的眼皮底下晃悠了这么久,整个人都不好了。
尤其是苏若微不管去哪里都喜欢带上秋月,他要是没记错,苏若微还曾带着秋月去了他的书房。
他的书房可都是公务和机密!!
苏若微不可能不知道书房的重要性,苏若微明知道秋月是三皇子的眼线,还故意带着一起去书房——
苏宏赫此刻想掐死苏若微的心都有了!
苏屿谦看苏宏赫的表情有些扭曲,有些担忧的开口。
“爹,你是不是伤口疼,要不我喊太医过来给你换药”
“我没事。”
苏宏赫实在是容忍不了一个别人安插进来的眼线,在他眼皮底下蹦跶,于是他暂时放下对苏屿谦的说教,吩咐道。
“苏若微身边的秋月留不得,你尽快将她处理掉。”
苏屿谦点点头,他刚刚才惹了爹对他的不满,可不能为一个对苏家不忠的丫环和爹唱反调,再惹爹不高兴了。
“刚刚说的是三皇子,现在我和你说一说苏浅曦。”
苏宏赫几乎是在手把手的教导苏屿谦。
他现在才发现,苏屿谦虽然聪明,但是心有偏向,故而总会有意无意的去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有时候被苏屿谦忽略的一些事情,背后代表的信息量可不小。
“苏浅曦当时会那么巧合的将三皇子堵在苏若微的闺房之中,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有人通风报信,第二种是苏浅曦自己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