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是光长岁数不长教训。
人家老林愿意把如花似玉娇滴滴的闺女林黛玉许给贾瑚这个莽夫,定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怎么可能伙同外人欺压?
林家可就林黛玉一个独苗苗!
女婿好了,女儿才会更好,林如海可不傻。
也就死者为大,不然林如海肯定要对荣国府说一句:
你以为谁都是你家呢?
把女儿当筹码,林如海做不到。
他是真的喜爱林黛玉,而且经历一番生死也看开了,没有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执念,只要林黛玉平安健康,他就别无所求了。
女婿虽然岁数大了点,但确实争气,根本用不着他费劲拉拔。
都国公爷了,还要啥自行车?
林如海要做的,就是凭借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和人生阅历,帮贾瑚查漏补缺,周全细微。
所以他主动接下了得罪人的差事。
他能为贾瑚做到如此地步,又怎会轻易被贾母的意志动摇?
你是岳母,我尊敬你,但你想通过我对我女婿家指手画脚,不好意思,没门!
所以在拜访荣庆堂时,贾母只是刚露出个口风来试探,林如海果断避而不接转移了话题。
不如还是先谈谈户部借银的事吧!
贾母有长辈的先机,而林如海有晚辈的优势。
刚才不是说“长辈哪有坏心思,都是为了小辈好”嘛,那不如就从他这个荣国贵婿先开始。
正好他负责清欠,而荣国府又在清欠行列,这要是不支持一下,对得起“一家人”这个说辞吗?
若是荣国府应下还银子的事,主动支持他的事业,林如海还能高看他们几分,可惜……
荣国府只想白嫖林如海升官的红利,丝毫没有投入的想法。
也就是林如海涵养在身,有谦谦君子之风,言语并不犀利,这才没有不欢而散。
但到底是没有宾至如归的圆满。
林如海尽自己的本分,为荣国府陈清利弊,然后就告辞了,留下贾母等人愁容不展。
想还吗?
并不想。
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
两国公征战半生,有开国之伟功,而大夏初立财资紧张,虽封官赐爵,但金银之赏并不完全,这才有了从国库借银的开端。
在他们看来,这都是朝廷欠他们的。
所以在经历太祖、成祖,至世宗,也就是太上皇,国朝初立的艰难已过,经济复苏,这些人凭借着高官贵爵的权势也发家致富,仍旧没想过还国库的借银。
彼时宁荣二府以代善为首,而贾代善又是世宗的追随者,这才不降等承袭荣国公,在世宗时期,宁荣二府也是阔的很。
当时都没还借银,现在经济紧张又怎么可能会还?
贪图享受的不止是晚年的太上皇,同样也有这些高官贵爵。
但遗憾的是,朝廷的腐朽有勤勉的景德帝挽救,荣国府却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新人出现。
也不能说没有。
有,但是被开除了。
阴差阳错之下,引发蝴蝶效应,把林黛玉这个财神爷给扇飞了。
没有吃到林家的绝户,对荣国府影响还是挺大的。
毕竟林黛玉可是有林家的几世之财,尽管修建省亲别院时薛家也大力相助,但终归不能像林黛玉那般毫无保留。
本来还指望着能从元春身上回口血,但自和辽国公府的矛盾接二连三的迸发,始终无法消停。
修建省亲别院耗费了巨多,接着又被贾瑚斩断诸多周边势力,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尽管在贵妃省亲后又有许多投机之辈攀附而来,但所求之事尚未得到落实,又怎会把白花花的银子送给荣国府。
贾母有私财,王夫人也有小金库,但她们就像韭菜投身股市一样:
买高不买低。
越是府里经济状况不好,越是把小金库捂得紧,都给自己留着退路。
只有王熙凤是个傻子,拿自己的钱往里贴补不说,还冒风险放高利贷为府里开源。
作为承爵之人,此等大事应该落在贾赦头上,但现在的贾赦,很明显指望不上。
儿子闺女都离心了,甚至差点被贾瑚一刀劈了,贾赦已经彻底躺平了,躲在东院养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害怕了,也没脸折腾了,爱咋咋地吧,大不了不当这个一等将军!
贾赦彻底摆烂,邢夫人本就是个蔫不出的,又有邢岫烟和迎春兜底,才不掺和老爷们儿的事。
现在头疼的就是贾政了,谁让荣国府二房当家呢。
荣庆堂里,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琏、王熙凤满面愁容,邢夫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数地砖。
倒是贾珍心中颇为惬意。
虽然宁国府现在穷了,虽然宁国府的铁券没了,但他不欠银子了啊!
祸福相依,贾珍也没想到,当初被强制缴纳户部借银,如今竟意外的落个清闲。
想想当时西府众人对他的冷嘲热讽,贾珍不由得有些幸灾乐祸。
不过摄于贾母的威严,到底没说什么风凉话,寻了个借口就告辞了。
宁国府为了缴纳罚款和借银,家当都抵的抵卖的卖,几乎就剩个空壳子,就算良心发现想帮荣国府一把也没办法,贾母也就没留贾珍。
荣庆堂中愁云惨淡,大观园里欢声笑语。
远离了长辈,贾宝玉就像那脱缰的野狗,斯哈斯哈的肆意快活。
不是追这个姐姐,就是撵那个妹妹,宝姐姐长云妹妹短的,十分起劲儿。
缺少了林黛玉这个相爱相杀的一生之敌,薛宝钗在大观园里颇有些傲视群雄的无敌寂寞。
虽然贾宝玉跟史湘云也十分亲近,但史湘云太小,而且婚约已定,薛宝钗也并不拈酸吃醋。
可能……也是不够爱。
经历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那一世并未有贾瑚这个变数,贾宝玉是可以选择的最优解,再加上有林黛玉这个竞争对手的压力,所以倍加珍惜。
可这一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差点就成为国公夫人,结果被贾宝玉的胡闹和贾母的宠溺给坏了事,还由此引发了贾家和薛家的危机,只觉得贾宝玉太过任性不顾大局。
但迫于贾家和薛家两方压力,薛宝钗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退而求其次的结果,便是: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