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80章 齐王教子:权位与道德的较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齐王教子:权位与道德的较量

413、齐王教子:权位与道德的较量

齐地的人多变诈,不习惯礼义教化,所以告诫他们说「恭敬地接受我的诏令,只有遵命才能长久。人们如果喜欢修习道德,就能名声大振,光耀天下。没想到你们齐国人多违背道义,使君子们懈怠马虎。你们要齐心协力,始终信守我的诏令,就能长享天赐之禄。如果有过失和不好的行为,就会自取其祸,危害到国家,自身也将遭殃殃之灾」。齐王到了封国之后,周围的人以礼相待遵守礼仪,不幸的是他中年早逝。然而他一生没有过失,完全符合诏令的意图。

传言说「青色由蓝草提取出来,但它的质地比蓝草还要青」这是教育使人如此啊。贤明的君主高瞻远瞩独具慧眼:他告诫齐王要慎于治内;告诫燕王不要心生怨气,不要背弃道德;告诫广陵王要慎于治外,不要作威作福。

广陵地处吴越之地,当地人生性精明而轻狂,所以告诫他们说「你们居住在长江与五湖之间,那里的人民轻浮。扬州一带疆域狭长而民风强悍,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不得不强迫他们遵从中原习俗。由于他们不便于执行政令教化,只能用意念来驾驭他们。不要轻率喜好安逸,不要亲近奸佞小人。只有恪守法令才是你们的为政之道。不要沉溺于安逸快乐、游猎淫乱而疏远君子。时常想着法令制度就不会有羞辱了」。三江、五湖一带出产丰富的鱼盐和铜山之利,是天下人所仰赖的。所以告诫他们说「臣子不妄作非为」的意思是不能让他们任意挥霍钱财、布施奖赏以便树立个人的好名声,从而招致天下的归附。又说「臣子不妄作威福」的意思是不能让他们因地位低微而行为失范违背义理。

后来孝武帝驾崩了,孝昭帝刚刚即位,先前的广陵王刘胥贿赂朝廷重臣以求得好名声,被赐予金钱财币数以千计,增加了封国的土地百里、邑万户。

接着孝昭帝驾崩了,宣帝刚刚即位,刘胥因受皇恩而仗义疏财,在汉本始元年六月中,将汉朝土地分割出来,全部用来封赐给广陵王刘胥的四个儿子:一个儿子做了朝阳侯;一个儿子做了平曲侯;一个儿子做了南利侯;刘胥最疼爱的小儿子刘弘被立为高密王。

此后刘胥果然独断专行、作威作福、与楚王使者交往密切。楚王扬言说「我先前是元王,高帝的幼弟,封地有三十二城。现在封地越来越少,我想要与广陵王一同起兵造反。广陵王为上将军,我还做楚王时的三十二城主,如同先前元王之时」。事情被发觉后,公卿大臣请求对刘胥依法惩治诛杀。天子因骨肉亲情的原因,不忍心对刘胥绳之以法,下诏书免除了广陵王的官职爵位,只杀了起首恶心的楚王。传言说「蓬草生长在大麻中不用扶持就能挺直;白沙混在泥巴里与之皆黑」这是因为土地教育使之如此啊!此后刘胥再次诅咒皇帝、图谋造反,后来自杀身亡,他的封国也被废除。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齐王对于子女的教育用心良苦。他不仅告诫他们要慎于治内和治外,还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明白,只有遵从道德规范,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齐王对于齐地人的多变诈和不习惯礼义教化的状况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告诫他们要始终信守诏令,恪守法度,不要轻率喜好安逸,更不能亲近奸佞小人。这些教诲都是为了引导他们走上正道,远离祸患。

然而,广陵王刘胥并未听从这些教诲。他独断专行、作威作福,甚至与楚王使者交往密切,图谋造反。尽管他在孝武帝时期因贿赂朝廷重臣而获得了好名声和封地扩张,但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身亡。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和道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没有道德支撑的权力终究是站不住脚的。只有真正遵循道德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真正地掌握权力。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齐王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权力,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格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414、昭帝宽仁,燕王悔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燕地土地贫瘠,北面迫近匈奴,那里的人民勇敢但缺少深谋远虑,所以告诫他们说:“荤粥氏没有孝行而心怀禽兽般的恶意,以盗窃掠夺侵犯我国边民。我诏令将军前去征讨他们的罪行,万夫长、千夫长等三十余人前来,都举着他们的军旗,奔赴战阵。荤粥将领们迁移驻地远远离开,北州得以安定。”所谓“要全心全意,不要心怀怨恨”,是指不要使燕王依从燕赵一带的习俗去怨恨匈奴。“不要背弃德义”,是指不要背弃君臣间的道义。“不要放松警惕”,是指不要减损武力装备,要经常防备匈奴进犯。“不是教授礼义的人不能让他随军打仗”,说的是那些不熟悉礼义的人是不能让他们随军参战的。

后来武帝年老长逝,而太子不幸早逝,还没有确立继承人,而燕王旦派使者来上书,请求在长安宿卫。孝武帝见了他的上书,十分生气,猛击地面说:“生下儿子就应该把他放到齐鲁讲究礼义的地方,却把他放在了燕赵一带,果然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不服从朝廷的迹象已经出现了。”于是派使者到燕国去斩了燕王的使者。

后来武帝驾崩,昭帝刚刚即位,燕王果然心怀怨恨而希望大臣们能支持他。燕王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应当即位,就与齐国的儿子刘泽等图谋叛乱。他扬言说:“我哪里知道弟弟在帝位!现在立的乃是太将军的子儿啊。”想发动军队攻进长安。事情被发觉后,按律当受诛杀。昭帝因为念及兄弟恩情宽厚而忍让,就抑制住此事不再追究。公卿大臣请求派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御史等人一起去燕国告诫燕王。他们到了燕国,分别在不同的日子里一一去见燕王责备他。宗正主管皇族宗室属籍的簿录,先见燕王,列举昭帝是武帝的儿子的情况。侍御史再去见燕王,以法律责备他,质问他:“大王图谋发动叛乱的罪名已经明白,应当受诛杀。汉朝有明确的法律,大王犯了纤介小罪过,就应当判处死刑,怎能宽容大王呢?”他们用法律条文来打动震慑燕王。燕王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心里惊恐。公户满意熟读经术最后见燕王,述说引证古今的通义、国家的重大礼节及文采和雅致。他对燕王说:“古代的天子必定内有异姓大夫,用来端正皇族骨肉之亲;外有同姓大夫,用来端正异族的情分。周公辅佐成王,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所以治好了天下。武帝在位时,尚能宽恕燕王。现在昭帝刚刚即位,年纪幼小,没有亲政,把政事委托给大臣。古时处治罪犯不偏袒亲戚,所以天下得以治理。现在大臣辅佐政事.执行法令直行使权力。没有敢偏袒阿谀之人.恐怕不能宽容大王了。大王可要自己谨慎。不要使自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于是燕王才恐惧地认罪谢罪.叩头谢过。大臣们想使兄弟和好.所以用法律来伤害他。

读完这段历史,我们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与警示。昭帝宽厚仁慈,对待兄弟恩情宽厚,抑制住燕王的叛乱意图,不轻易动用刑罚,而是以德服人。燕王旦在经历一番教诲后,恐惧认罪,叩头谢过,这都体现了昭帝的智慧和仁慈。

这段历史教会我们,面对问题时,不应轻易动怒或诉诸武力,而是要冷静思考,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昭帝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等人的劝诫,让燕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冲突。

此外,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和底线。燕王旦之所以叛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应当即位,这是对原则和底线的挑战。而昭帝坚守原则,不轻易让步,这也是他能够成功平息叛乱的重要原因。

最后,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勇敢面对,不要轻易放弃。燕王旦虽然心怀怨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认罪谢过,这是他勇敢面对困境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段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如何坚守原则和底线,以及如何勇敢面对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