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夏陈兵一日,估算着梁朝军报已送至京城。

翌日晨,作为太子领兵御驾亲征、一身戎装的拓拔宇,手持一只上锁的鎏金木匣,只身策马出列,行至梁朝边关城墙下。

“急送此匣于梁京,五日后,军再至,本宫来听答复!”

梁朝守城的将领,见西夏暂时没有开战的意思,松了一口气。

立刻遣副将下城楼,从西夏太子手中取过木匣,与新的急报一起送往京城。

西北边关至梁京,快马加鞭需要一日。

第二日早朝,新的军报就和上了锁的木匣,一起送到了周恭帝的龙案上。

看完边关将领的汇报,周恭帝命人破开铜锁,得见木匣中有两封信和一支发簪。

一封信为“梁皇谨启”,另一封则是“乐安公主谨启”。

周恭帝在看到信封上乐安的名字时,脸色就不好了。

打开拓拔宇给他的信,看到拓拔宇以近乎三年前两倍的聘礼,再次求娶乐安公主时,更是怒发冲冠。

更让他无语至极的是,信上说,无论乐梁朝是否同意这门亲事,西夏的太子妃都会是乐安公主。拓拔宇继位后,则是他唯一的可敦,会和拓拔宇一起记入西夏的史书和玉牒中。

“啪”的一声,周恭帝愤怒地把拓拔宇的信拍在龙案上,殿中群臣、宫人立刻跪地伏身,山呼“陛下息怒”。

勉强压下怒火,周恭帝低声吩咐内侍总管,隐秘速接乐安公主进宫,到皇后宫中等他。

随后周恭帝提前散了早朝,只留下太子与顺承郡王父子,几人移步去了御书房。

将拓拔宇写给他的书信递给太子,给乐安的书信和发簪则原原本本放在木匣中。

太子温启看完信后,也是一样的怒火中烧,“西夏太子未免也太任性妄为!”

顺承郡王也是头一次见识到,一国太子如此没脸没皮的做法,直呼“荒谬!”

倒是傅怀瑾看完信上的内容后,显得最为沉得住气,“至少西夏暂无与梁朝开战的意思。微臣相信公主,即便西夏太子以国为聘,也不会动摇分毫。”

太子温启自然也不会怀疑妹妹的选择:“此事乐安实属无辜,不过是西夏太子一厢情愿,冥顽不灵。”

周恭帝:“此事尔等均已知晓,有何破解之法?”

顺承郡王:“微臣以为,西夏此举,并非商议,只为通告。正值公主与犬子大婚将至,两国边关亦安稳多年,大梁不可能因此一事,与西夏大动干戈。

“何况史书、玉牒,更不必论太子娶妻之国事,均为西夏内政事务,大梁无权亦无法干涉。

“如此一来,大梁有苦难言,恐怕只能咽下这哑巴亏。”

太子温启:“儿臣唯独担忧,西夏此举,日后传至大梁,会误了乐安名声。”

周恭帝:“哼!西夏太子厚礼延聘,无非是想以此为补偿,好让乐安息怒。

“先以军队威慑,再许下正妻之位,无非是以联姻之名,将世人所观重点从一女嫁二夫,转移至两国和平盟约得到保障。

“哼!好一招模糊重点,转移视线。”

傅怀瑾:“世人日后若有非议,无非是抨击公主一妻二夫。陛下大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倘若西夏宣告太子婚讯之前,微臣已亲笔告天下,劝公主纳侧夫。即使绯闻传至大梁,民间舆论亦不会多生波澜。”

周恭帝沉默半晌,除非以战相胁,目前确实再无计可施。

“亦已焉哉,徒悲无益。爱卿此举,委屈周全,事后朕定当嘉赏补偿。”

傅怀瑾只是不想温舒窈因为流言蜚语,徒增烦恼,并不是为了得到圣心或是丰厚补偿。

但是他知道自己此时若是开口拒绝,反倒会惹了周恭帝不快,于是他只能叩谢隆恩。

好让周恭帝认为已经用封赏解决了对臣子的亏欠,不堕贤名。

事情有了解决办法,周恭帝去往坤宁宫的步伐都轻松了不少。

温舒窈在公主府见到内侍总管时,就让520把早朝和御书房的情形转播给了她。

所以她在周恭帝到凤鸾殿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所有情况。

周恭帝见她看完拓拔宇写给他的书信后,比刘皇后和他都更处变不惊,不禁有些欣慰。

温舒窈从木匣中,取出拓拔宇写给她的那封信,拆开。

信中内容,与写给周恭帝的大同小异,只是措辞更婉转,字里行间也满是情意。

还提到了随信送来的发簪,是他赠与她的定情之物,因为他听说这是中原人的习俗,男子赠女子发簪,寓意结发,求此女子为正妻。

温舒窈看完信,觉得拓跋宇对她的感情,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刻和固执,信中所谓的“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不过也是他为自己的执着而找的托辞。

甚至他都从一开始就没有设想过她会同意,于是整封信的语气,都有一种不同于他平日风流恣意的作风的,故作卑微和可怜。

似乎想以此,让她因为他的一片深情、不求回应,原谅他日后宣告天下娶她为妻时,会给她带来的舆论困扰。

温舒窈知道他带着三万西夏军队,并不是真的要和梁朝开战。

而是想让梁朝人有一个心理转变,与其陷入战争,打破平稳安定的生活。不如接受西夏口头迎娶了他们的公主,就当做以往的和亲联姻一样,只不过这个公主还有其他驸马而已。

如此一来,更像是乐安公主为了百姓的生活和生命,牺牲了自己的名声一样。民间的流言蜚语和抗议声,自然会比他直接求娶小一些。

而傅怀瑾以文告天下,劝说她纳侧夫,更是把最后剩下的可能来自天下读书人的骂声,全都引到了他自己身上,完完全全把她摘了出去。

周恭帝已经把他们商量好的办法告诉了她,至于给拓跋宇的回信,既然西夏一副无赖做派,他便顺着傅怀瑾的计划,同意西夏太子空有一个公主侧夫的名头。而拓跋宇准备的聘礼,就全部给温舒窈添妆,作为给她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