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宫秋 > 第595章 渡江(四十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场大战过后,雍凉双方都开始收缩兵力,同时保持着最大限度的警戒。大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用来步步紧逼,所以东路的战况,可以说是北凉撤的从容,大雍追的温柔!

在江淮之间密集的水网中,双方暂时以淮河为界,隔河对峙。江淮之间,除了堵路大军的残军之外,中路一路突进的宇文空以及江南源源不断的推进过来的抽调自数十州县的备军也有条不紊的在边军的力挺下进驻各个空虚了的州县。

潼关一锁西路的陇右,关中,已经被大雍的步卒们守的固若金汤了。大雍重兵驻守的潼关,还担负着震慑中路的重任,汝州以北,北凉还勉强固守着函谷天险。

......

大雍三路出击,除了东路惨胜之外,中路以及西路都是轻骑突击,大获全胜之后,才有步卒跟上固守。当然这也是在东路大军在滁州城吸引了几乎全部的北凉精锐基础之上也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没有滁州城外的苦战河牺牲,中西两路是不可能有如此战绩的。

但是随着东路主将的身亡,以及暂时执掌的两支边军被打残了之后,朝廷上下特别是戴鸿德遇刺之后的兵部极力反对下诏封赏幸存和已经阵亡了的将士们。

所以在东路的李文郎,南宫藏,司马英以及中路的冯哥,宇文空等人早早接到朝廷加官进爵的赏赐的时候,陶修以及麾下数十骑部将和老卒却是带着宋宏博的遗体,行在匆匆赶往临安城的官道上。

还有更让陶修心寒的是朝廷派往东路封赏有功将士的钦差等在了历阳数日,一直到滁州城开了门禁的第二日,就早早的赶到了滁州城下。只是封赏的只有白虎卫以及幸存的玄武军的将士。三路大军此时已经是封赏了两路半。

青龙两卫中,除了跟随陶修入京的数十将领以外,凡是在宋宏博生前奏报的有功将士,也几乎人人都在封赏的名录上。

沉重的马车和忠心护卫的老卒们一路车马劳顿,不过数日便抵达水军扎在江北的水寨,交涉之后,自有水军安排大船将一行百余骑连人带马河大车全部送到南岸。

又是一路晓行夜宿,路上也没有什么耽搁,不过数日便抵达了临安城下。

入了城后,陶修便吩咐护送的老骑卒们先赶着马车奔宋府而去。自己只带着几名亲卫径直先去兵部述职。一应行礼等杂物全部寄放在城外的驿站之中。

兵部的衙门里最近安静的很,陶修没有见到执掌兵部的那位文人尚书,甚至连左右侍郎也没有见到,不过是几位小吏给做了个报备,便让回去等消息了。

面对如此冷遇,心中正好有事的陶修也没有多么在意,出了兵部的衙门,就径直往宋府去了。准备祭奠一番老将军之后,就回驿站等候兵部和朝廷的消息了。

宋宏博本于戴鸿德同乡,两人在军中就是故交。前番戴家走的干脆利落,此番等回了老将军灵柩的宋家也是简单的停灵三日后,就举家西去,往祖籍陇右而去。

同去的还有数十骑一路护送灵柩的老卒!

回到驿站的陶修,一连在这座小小的独院里闷了几日,每日里睡到日上三竿,将最近这数月以来积攒起来的疲惫驱除的干干净净。但是十数日之后,无聊和空虚就充满了心间。

作为行伍中厮混惯了老将,骤然闲了下来,猛然的不知所措了起来。家室尚在琼州,自己困在驿站没有得诏令之前,又不敢擅自南下归家,倒是被困在了这小小得方尺之间了。连带着跟在身边的十余位将领们一个一个的开始烦躁起来。

而此时的朝廷里,关于如何赏赐这些从前线奉命返回的将军们,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见。但是对于青龙卫的重建,却是异常的默契,没有一人提起。

......

“有什么新进展吗?”垂拱殿里,赵崇处理完了一堆阁部转过来的奏章后,站起身来,望着微微晃动的帘幕后问道。原本只有两人的内阁,如今更是只剩孟杰一人了,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好在赵崇力排众议,开始将寻常得政务有意识得往内阁里推,使得一个人主持的内阁也渐渐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视来。

“回陛下,戴阁老遇刺一案,有了些新发现。”一名男子身着一身黑袍,自帘幕后显出身形,对着几案后的赵崇微微躬身后,小声的回到。

赵崇抬眼看了过去,没有出声,但是眼睛里做了个继续说下去的示意眼神后,就听到对面的男子继续说道:“安插在禁卫军中的鹰目查探到刺杀案件发生前月余,魏铠将军麾下有两名亲卫报了伤残抚恤。

然后两人就从军中消失了。接着就有弩机弩箭的损耗报到了兵部。

鹰巢已经派出鹰爪骑士,暗中搜谱这两名亲卫,终于在日前追踪到了两人的踪迹。可惜的是鹰爪骑士没有抓到活口。但是两人所携带的弩箭箭簇上萃的毒液和案发现场的弩箭箭簇上完全一致。”

男子缓缓将最近查探的消息说了出来,听在赵崇耳中,却是越来越心惊。自己登位以来,一致致力于积蓄力量,收复失地。没有想到一个不慎,不仅朝中隐隐形成了三方对峙的局面,就连自以为一手组建起来军中,边军和南渡老将之间也形成了如此不死不休的局面。

这让大雍在和强大的北凉对抗之中,本就有些弱势的军力再次分化。

如此就不难理解,朝中以魏铠董泽为首的老将们为何激烈反对朝廷封赏陶修等人,而原本有戴鸿德在朝中的时候,还能有些底气的二次南渡的将领们,如今想在朝廷中枢中发出声音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作为立志要恢复先祖荣光的年轻皇帝来说,心中顾虑更多还是朝局的稳定,临安的稳定,甚至是刚刚经历大战后的大雍新的边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