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件主要是不同衙门之间的公文,记录了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以及受灾人数等信息,拿来是让李宁安心中多少有个数。
但是,这些公文往往存在冗长废话的问题,李宁安还需要耐心地提炼总结,才能真正获得有用的信息。
实际上,在庆宁朝之前,徐州的洪水并没有现在这样严重。
过去,黄河的大水通常发生在山东和河南,即使在徐州泛滥也只是集中在丰沛等地。
但是从庆宁元年开始,黄河的洪水却往往发生在邳州、归德一带,洪水灾害比以往更加严重了,这次黄河决堤受灾面积之广堪称庆宁七年一来之最,波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淮北五地。
以河南、山东损失最大,百姓本来就在庆宁三、四年两年连续受灾,随着人口迁徙回来,还未安定几年又出了这么场天灾。
感叹的同时,李宁安期望赶紧疏浚河道,只有这样朝廷的重心才能回到受灾区的赈济重建之中。
还未到徐,李宁安便在官船上听到山东已经爆发数起民变,山西河南沿线因相距有一定距离还没有探知到消息,但依照受灾情况来看,山东都这样了,河南更是好不到哪去。
李宁安认真地阅读着条文。
途中,衙门的小吏送来了一些食物,李宁安一边吃着饭食,一边目不转睛地阅读条文。
经过近半天的时间,他终于看完了这厚厚一叠条文。
娄应籍和衙门的下属小吏下午过来,言称要带着李宁安参观了一下漕督衙门,好为接下来的治水做好准备。
实际上,漕督衙门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看的地方。
毕竟漕督衙门的关键职位都不在这里,主要在南京,要不是徐州处于黄泛区中枢,衙门可不会迁移过来。
仅从衙门外观就能看出,衙门整体迁移的潦草。
而且,眼下李宁安的职责是担任徐州同知兼辅助欧阳端治水疏浚工程,与漕务相关的事情并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
他只需要负责治水工作就行了。
不过,事实上,漕督衙门中的各级官员对李宁安都非常好奇。
漕督衙门与工部打交道最多,毕竟无论是船舶建造还是治理河道所需的物资供应都与工部有关。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漕务工作之后,往上升到京城就任一任工部尚书也是常有的事情。
前任工部尚书崔衡就是凭借他在治水方面的功绩而荣升此职的。
除此之外,漕督衙门还与户部和刑部有经常的联系。
前者负责征收税款和管理资金,后者专门处理漕运案件。
然而,自太祖朝以来,任职漕督衙门的官员中,翰林出身并曾担任东宫日讲官的李宁安是第一个。
在李宁安赴任之前,衙门中各级官员都在猜测这个李三元能在河漕上干多久。
实际上,担任漕督并非易事,尤其是治水工作。
前任工部尚书崔衡因为在治水方面的成就被提升为大九卿,但他最终退休的原因不仅仅是得罪了潘世同,还因为在处理河事时不时遭到言官的弹劾。
治水工作困难重重,稳定很难实现,出问题却很容易发生。
毕竟黄河是无情的,不会因人的意愿而改变其流向。
而李宁安作为一名翰林官僚,身份显赫,衙门官吏谁人不知他的傲气。
他能够承受住这个河漕工作的困难吗?
河漕一事不仅仅需要懂得治水,还需要与沿岸各府州县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中协调他李宁安能够胜任吗?
此外,还涉及到人员安排、河工资金的处理、物料的选择,以及对水情和流向的了解。
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官员大多是技术型的官僚。
再者李宁安给众官员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整个徐州现在都透露着对李宁安的不信任。
还有人觉着朝廷实在太过儿戏,对潘世同更是大为不满,贬黜官吏就罢了,却送来治水最为紧要的地方和时刻,简直不当人子。
他们怀疑李宁安年轻,可实际上,他还真的很年轻。
\"今年李三元多大了?已经三十了吗?\"一个官员问娄应籍。
\"应该还没有到三十吧。\"
\"难怪,传闻李三元担任东宫日讲官时,潘相对他并不满意。\"
娄应籍于庆宁元年中进士,在备考会试时曾听说过这个传闻。
但后来李宁安不仅稳定地坐在东宫日讲官的位置上,还成为会试的同考官,所以娄应籍觉得这些传闻并不真实。
不过看着身边的后辈们官衔晋升得这么高,娄应籍还是有些羡慕的。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殿试金榜出来后,他就已经知道结果,他自己只是二甲末端进士,比寻常进士已经好出不少,能够被外放到漕督衙门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他做官近七年了,也不是没有晋升的机会。
前不久的京察大计之年,他倒是有机会出任一个小州的知州,但被他给婉拒了。
毕竟漕关漕粮中的外水难道它不香吗!何苦到那清水衙门熬日子。
但无论如何,与李宁安相比,娄应籍觉得与李宁安差距实在太大了。
日后的天子近臣,终究不是他们能比的。
而且单看潘世同对这位学生的态度就说明了很多。
如果潘相真的对李宁安不满意,那他恐怕就不会担任东宫日讲官,更不用说成为会试的同考官了。
会试的同考官那可是相当非常重要,想想都知道潘世同可不会随意将这个位置交给旁人。
为了房官一事,六科和六部之间竞争激烈。
最终,才达成了一科会试各有两三人担任同考官的机会。
而且科场上默认的规矩是,会元必须出自词臣之房。
因此,庆宁七年的会元就出自李宁安那一房,只是在殿试时皇上没有点他为一甲。
可一个传胪那是没跑的,今科可是有馆选的,依照这个成绩进翰林院当庶吉士更是美滋滋。
漕督衙门一向消息灵通,不为外人所知的京中秘事,在漕运上的官员们可谓是了如指掌。
尤其是欧阳端上任后,多次询问李宁安何时到任,并命人将黄河治理的相关文书递交给他。
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和议论。
众所周知,欧阳端担任漕运总督这一职位是潘世同亲自提拔的,而潘世同必然希望能够治理好黄河。
所以,他为什么要将一个自己厌烦的官员派到黄河事务上呢?这显然是在找麻烦。
因此,尽管李宁安在京城受了冷遇,但在漕督衙门中却是毫无异样。
无论是衙署还是衣食,都是一等一的好,远比在翰林院吃鸿胪寺的饭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