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安跟着其他举子已经到了詹事府右春坊大学士杨朝海身前躬身行礼。
不仅仅是李宁安,大多数在京的举子,都是对湖广在京官员的信息有了解,不说了如指掌,只能说一清二楚罢了!
这可是走入仕途的第一步,若是连人家的身份背景都摸不清楚,那怎么开展工作呢!
这位杨学士的学识可以不一般,今年还未到不惑,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年轻有为。
而且他是翰林院出身,靖安十九年二甲进士,当初正好翰林院招收庶吉士,于是他被选为。
散馆后得到机会授编修,得以在翰林院又待了六年。
可不要小看这六年,新帝听过他的经筵觉得甚是不错,便将他选为东宫属官,算是为太子配备继位后的班底。
真别觉得这个位置是养老,李宁安倒是想的有些远。
庆宁皇帝登基时年岁已经不小了,依照着皇帝的平均寿命,除非他像他老爹一样同样那么长寿。
若是他驾崩的早,太子登基那就可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之所以特意接触杨朝海这样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自然是因为他前途光明,不仅学问没话说,而且这位置摆的多好。
现在更是储相,与皇帝太子的接触的机会那不是一般的多。
不过像现在皇帝身体康健,詹事府任职只能说前途无量,目前算是个清闲的职位。
互相见过礼之后,杨学士倒是没什么可以说的,只是又激励了他们几句,会试一定要尽力之类的。
随后李宁安只得跟着大部队一块儿去见下一位湖广籍的官员。
毕竟待久了,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想拉关系,平白惹人厌烦。
腊月二十八在湖广会馆聚了聚餐,到了年三十李宁安他们这是窝在会馆里吃着火锅。
说是火锅,其实就是几个人围一圈吃着烫锅。
锅里就是羊骨头熬成的汤,一点辣味都没有,不过李宁安白嘴吃了口羊肉,这味道真是鲜美的不行。
供给京城的羊肉都是从河套特地运过来的,要是一般人可能还吃不着,这只羊还是黎敬浩他老丈人家特地命人送过来的。
李宁安还舔着个脸,顺走个一条羊腿给师父送了过去,高怀铭吃的肯定比这好,可好赖是弟子的一番心意。
黎敬浩:“......”
原先李宁安还张罗着让师傅和老张来这边聚聚,可高怀铭觉得他们年轻人在一块,他这个老人家就不去凑热闹了,所以只好作罢。
“呵,不知道过段时日还有多少人还奔波在来京的路上。”赵琪望着外面昏黑的雪夜。
现在天气已经异常寒冷,这雪稀稀落落的下了一天,到现在都未停。
护城河上的冰早就能跑马了。
“有不少人都等着过完新年再进京,不过咱们在湖广地儿有些远,像山东,河南,山西倒是来得及,不会太赶。”
黎敬浩喝着羊汤,直直的呼了口气说道。
像是想到了什么,李宁安问道:“年前去张府怎么个情况?”
黎敬浩叹了口气,“还能怎样,只是面子情,庶女就跟不是亲生的似的,留儿生母都未见着。”
张六小姐名叫张留儿。
李宁安心中暗叹,高门大户明里暗里的纷争真是让人头疼,只可见嫡母算是怎么个事。
林贺宇前几日就邀着他一同过新年,只是李宁安想着怎的都不能让赵琪一个人单过。
让赵琪一同前去他肯定不干,便只能婉拒了。
不过在腊月二十八就是湖广老乡聚会的当晚,李宁安还是跟着林贺宇回家小酌一会儿,第二日才晃晃悠悠的回了会馆。
林贺宇是湖广籍的官员,自然同样参加了聚会。
可是张家却连给黎敬浩的邀请都没有,要是他老丈人在家肯定不会不管不顾。
他老丈人原先就是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跟杨朝海官职一样,不过两个人一个是左春坊另一个是右春坊。
原先就是太子府的属官,新帝一登基自然水涨船高,庆宁元年就外放到了地方,去贵阳任宣慰使。
这可是从三品的高官,恐怕过几年回京起码能在六部中捞到个侍郎的位置。
这已经算是朝廷真正意义上的高官了,而且张阁老在去年便告老还乡了,这位张家家主可以说是名义上的当家掌权者。
至于张阁老为什么告老还乡,李宁安就不得而知了,肯定跟朝廷内部的人事变动有关。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老家伙这两年大多都挪了窝,要么退,要么就挂上虚职,在京中荣养。
张大人既然不在京,张府主事的人自然就成了他的夫人。
黎敬浩的妻子是庶出,就有些不太受重视。
基本的人情往来肯定是要的,可这位张大人的几个儿子都不愿意出面,黎敬浩当然不会上赶着。
毕竟黎家同样累世官宦,现在可能没张家出彩,但总归不能丢了面。
赵琪闷了口酒,“你堂叔不是在京吗?过年不去望望?”
黎敬浩夹了一筷子菜放嘴里说道:“等开年过去拜访一下,还是跟你们在一块舒心,我一过去肯定把我拘在府里。”
待到庆宁四年二月九日这日,李宁安和黎敬浩两人收整好考篮,不仅带了被褥、单衣还有锅等等。
这其实就让李宁安很意外,毕竟乡试时这些东西都不用带。
当时自己将这个疑惑给师父说时,高怀铭却笑了起来。
他给的解释是地方和朝廷两者之间所思虑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地方官花费的是官府的钱粮,又不是从他的私库里掏钱。
他肯定更专注于防范科场舞弊,毕竟一旦有考生成绩不妥,引起非议,不管解决结果如何,他的官帽子恐怕都保不了。
但不全是如此,有些地方并不富裕,便不会为考生提供这些用具。
朝廷则更加不同,不仅吃喝穿戴这些生活物品,连带着笔墨都需要自己携带。
让考生自己带笔墨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就是自带笔墨可以减轻考场的负担,节约朝廷相应时间和精力。
此外,自带笔墨也能够体现考生的备考准备和自律性。
不过这都是相对的,历朝历代都会有些许不同。
主要还是看当朝者的心中所想,朝廷就是让你们自带笔墨,你们又能怎么样?
李宁安考前一日傍晚时分便上床睡觉,明日四更便要搜检入场,多睡些可以让明日自己保持精神。
会试与乡试大致相同,一样是三场,都需要连考九天。
不过不同的是,会试时天气严寒,可以说一般人是真的可能扛不住。
朝廷选才就是如此,选的不单单是有文才之人,而且同样考验士子的体力与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