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到了日暮时分,李宁敬又来了李宁安的书房,一进来便道:“哥哥,书,看书。”

看着四弟扒拉书,李宁安觉着好笑。

怕这小子拿书当玩意不小心扯坏了,李宁安只得抽了一本练字帖给李宁敬。

那支,李宁敬翻开一看,道:“不要这个。”

随即把帖子扔回了哥哥的书案上,上前说道:“要有故事的。”

李宁安正在写文章,应和着臭小子,皱皱眉,无奈的把笔放下,重新给李宁敬拿了一本《公羊传》。

这下李宁敬才终于安分一会儿。

李宁安本打算找小妹将这小子牵走,免得打扰他看书,却见李宁敬伸手指着书卷的字嘟囔着不停,仰着头,望着他,说道:“哥哥,你看我这个字念的对不对。”

李宁安先是一愣,随后很是欣喜,抱起小屁孩,露出自认为哥哥的关爱表情,问道:“啥时候会认字的?”

咿呀咿呀的说着,“哥哥之前读过,我听好多遍了。”

这让李宁安心中更是欢喜,终于老李家又有一个孩子是爱读书的。

家里满打满算总共就俩读书人,李明山身为长子那是咬着牙读下去,李宁安则是知道读书是出路,从中寻着乐趣读。

供养读书人除了钱财,还要看此人在其中的天赋,眼看读书之路望不到边,自然没心情坚持下去。

“哥哥这便教敬哥儿读书。”

言罢,李宁安抱起四弟来到书桌前坐下,让他坐在自己膝盖上。

只是一时间不知拿什么书籍,他的书房中并无孩童蒙学的书,居住的小屋不大。

蒙学读物都放在爷爷屋的书架上,那里宽敞遮风书籍不易损坏,

找了一会儿,李宁安只好先将就着翻开《诗经》。

随手翻到了小雅《鹿鸣》上。

李宁安避开那些复杂的字,从其中“人之我好,示我周行。”一句选了个“人”字。

用手指着说道:“这个字念作人,读作rén,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

顿了顿,看了李宁敬一眼,“再者可演化为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

他说得很慢,生怕李宁敬听不太懂,还伸手在他手心写了起来。

李宁敬跟着念道:“rén,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

小屁孩可能是手心痒,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李宁安见四弟听懂了,心中开心的紧,夸了两句:“敬哥儿就是聪明。”

小盆友就喜欢听好话,一说完神色更显得认真了几分。

随后他又教了四弟几个常见字,从中选些简单的,只是让他认识。

眼看四弟听得认真,李宁安教的同样很起劲,腿都酸麻了还没有发现。

李宁安自认为讲的还算有趣,敬哥儿坐在他怀里已经不怎么乱动,小手比划了起来。

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多时辰,李宁安顾着教敬哥儿学字,竟然忘了原先计划的诗文练习

若是奶奶见了,定会大为惊讶,毕竟不过管再忙李宁安都会按着计划实施。

其实这是李宁安锻炼自己自控能力的表现,有时候没有计划,在书桌前坐上片刻他同样会心中焦躁,坐立不端。

直到王莲英顺着院门往里找孩子,兄弟俩才回过神来。

一进屋,王莲英就作势要打李宁敬的屁股,“你这臭小子找半天找不到,还以为被狼叼走了呢,谁让你打扰哥哥读书的。”

将老弟拉到身后,李宁安赶忙拦着,“娘,娘,我俩在这读书呢,教四弟识字。”

王莲英停了下来,“真没打扰到你读书?”

“没有,我看四弟在读书上还挺有天赋的,刚才还想着带他去府城当陪读呢!”

顿时王莲英笑的不行,好不容易停了下来,无语道:“到时候你是去府学读书,还是去带孩子的。”

瞄了几眼小手翻动着书册的李宁敬。

李宁安不由得挠挠头,别之后自己还要照顾这小子的起居打扫。

过完年,带着李宁定回到府学。

先在宿舍旁给他找了房间。

下午实行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皆在教化之内。

在常德府学里专门设置有相应的训导教习六艺。

“欲成为君子, 必先六艺”。

话是这么说, 但除了书和数两艺外,其余四艺基本退出科考之列。

科举主流是研习时文诗赋, 训导所言六艺不过是承袭传统,乃古之儒士寻道所练,今之学子应以文章习策为重。

六艺每过几日便上一次,皆在午后。

李宁安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寒门子弟,只是购置笔墨纸砚就已经是天大的花销, 哪来的钱去买弓这么些个物事。

在府学只能用库房里的旧弓体验一把, 买来专门学,只能是望洋兴叹。

御马射箭更是不必想了,骑射用的马匹不可拉车。

就为了骑一匹马,买来养着,那是真有钱。

一匹好马最起码就要二十两,再加上马吃的饲料、养护钱银不知要多少。

整个常德府都寻不到百匹战马,要想找马,多半得寻西北的行商。

至于数算,大雍科举考试考的甚少,近十年的科考题目中更是鲜有出现,题目多在律法中。

要是精于数算,到时入朝为官可以去司天监,这类由天文历法之官来辖管,不过此官多是世袭,基本上没有人倾向于此了。

府学数算课堂, 训导来来回回讲“乘、因、加、归、减、”。

难一点最多讲讲方程,根本就没有挑战性,其中最重算赋,谁让这是管着朝廷的饭碗。

听训导说若精通数算,到时得中进士,六部观政时,户部多会优先选择。

不过府学中的年轻士子一个个都心高气傲,拍着胸脯个个都要进翰林院。

考不考的进两说,但这话得摆这,不然不就是让人看笑话了吗!

李宁安十分无奈,算数不受重视,已然成了风气。

士林间更是已经形成常识。

自己和赵琪聊的时候,这小子同样不重视,张嘴说道:“你怕不是不知道聘请师爷是干嘛的?这些繁杂琐事通通交给他就是。”

李宁安有些愣神,现在才反应过来,确实如此,怪不得知县大人到任要聘请那么多属官。

可是官吏只知四书五经,不懂实际,底下人私下做空税赋钱粮,怕不是都得被蒙在鼓里。

他虽知晓算数的重要性,可是凭他一人之力,目前根本就不能改变。

李宁安轻叹一声,取出稿纸回想起自前世过的一些数学知识,用简单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不过他可不敢用前世的阿拉伯数字等符号来写,写出来他们大多不明白。

阿拉伯数字其实早就已经传入到中原,只是本朝对这种简便的数字并不感兴趣,便弃之不用。

李宁安写得很慢,更多的是写简单的,《九章算术》中记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人问起,同样可以从中引些话来说明。

边写边看了,旁边只打瞌睡的李宁定,嘿嘿,小老弟觉得你还挺开心,怕是压力不够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