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869章 巧施妙计驱狼赶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9章 巧施妙计驱狼赶虎

次日清晨

张应举、杨三吾指挥明军和义勇一万余人,突然将沂州城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段林则是带着杨三吾的部属,远远地摇旗呐喊,并且不断地从远方往近处推着一些“大炮”接近沂州城。

看上去更为勇猛的杨三吾,却不等“大炮”到达,便指挥部下开始竖起云梯,推着向前准备强行攻城。

沂州城一时之间是号声大作,清军各部都被紧急动员起来。

听到消息的沂州总兵佟养量带着退守至此的河南总兵李际遇、游击李好、汤致远、蔡天文、杜应金和杨逢春等清将,都是面色严肃地看向城外攻城的明军。

烈日炎炎之下,午后的沂州城头显得更加的拥挤,令人心烦意躁。

清军为了防范明军攻城,在沂州城头,架起来几十口大锅,一半油锅一半粪锅(又名金汤汁)。

为了应对明军的攻城,清沂州总兵佟养量下令士兵搬来了大量的柴火,开始了“煮油”和“熬制金汤汁水”,城头之上一时之间是黑烟弥漫、臭气熏天。

只是清军的这些举措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因为明军用的纯粹是惊扰战术。

“咚咚咚”的锣鼓声敲了大半天,明军却在距离城池的火炮射程之外停了下来,未有一兵一卒近前攻城,但是却偶尔出现一批又一批的骑手,冒着被城头清兵射中的风险,将一杆杆绑着书信或者传单的箭支,射入到沂州城内或者城头,以至于到后来竟然使用了特别打制的“巨型弓箭”,将传单给抛射入沂州城内。

清将佟养量出于稳定人心方面的考量,下令收缴一切明军射来的书信,严禁军民私自翻看或者传阅明军的传单,违令者立斩。

只是这样的命令很难被完全执行下去,因为此刻的沂州城内的清军,并非只有佟养量本部的人马,还有其他杂牌军。

刚刚大败之后的清军,人心并不统一。

尤其是逃离在此的李际遇、李好等人,此刻想的更多的是返回河南老家,好重整旗鼓,压根就不愿意留在沂州,跟着佟养量一起“陪葬”。

清军河南籍将领李好对李际遇说道:

“大帅,靖北军在信中说不愿意与俺们河南军为敌,特意留出西面不作埋伏、不作攻击,依属下看对于俺们来说是个机会,看起来应该不是陷阱吧?”

“哼,你还看不出来吗?这分明是明军的阳谋,故意试图分裂我们军心……”

“大帅,丁如浣和王彦宾投降明军后,听说都是受到了重用,兄弟们因此心思活泛起来,万一情况紧急,到时候恐怕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啊。况且城外明军看上去至少有数万人,我军新败,恐怕此地难以坚守,还是早作准备比较好。”

李际遇的嫡系部队已经在山东战场上伤亡数千人,李际遇的心里早就泛起了嘀咕,如今看到明军大军在外,万一被明军主力赶到,被明军给四面围定的话,到时候就很难逃出去了,他可不相信张鹿安会“不与河南军为敌”,当初张鹿安狂揍袁老山以及双方在河南洛阳城下发生的摩擦来看,张鹿安从来就没有手软过。

所以在李际遇的心里,绝无坚守沂州城的想法,但是贸然离开,一定会受到清军严厉的军法惩治,他不敢冒险,他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暂时还不方便告诉部将而已。

“本帅知道了,你先下去,安抚兄弟们,稍安勿躁。”

“是……哦,不,嗻。”

李好明白了李际遇的真实想法,面带笑容的离开了。

实际上,李际遇所期待的合适的时机,很快就来了。

当日晚上,折腾了一整个白日的明军,陷入了空前的寂静之中,沂州城内的清军也终于耳朵清净了许多。

但是城内的实际最高武官佟养量的耳朵却并不清净。

自从杨珍、孙成功和毛邦贵率领的千余人返回到沂州城后,当即被佟养量派人给缴械,并将杨珍一行人给扣押在大牢之中。

只是杨家本来就是沂州豪族,门生故旧众多,纷纷来给杨家说情,劝说佟养量释放杨珍一行人。

这下明军在外,但是未作实质性攻击,佟养量原本还以为能够休息一会,不料杨家的掌舵人杨御荫带着二弟杨御芳和三弟杨御庄再一次前来请命:

“佟大人,如今我们家衍儿和彩儿都是生死未卜,珍儿很可能算是五弟(注:指的是杨御蕃)唯一的血脉了,我们杨家对大清也算是牺牲巨大,希望佟大人可以体谅一下,将珍儿放回家中吧?”

“哼,这话已经说了几遍了?你们烦不烦?敌军不退,我是不可能把杨珍放出来,放心吧,我也不会为难他,只是非常时期,本官不得不防也。对了,你们家老四呢?你们不会也在防范本官吧?”

佟养量冷笑道,他口中的“老四”名叫杨御华,在杨家五兄弟之中,武力值仅次于老五杨御蕃。

老五杨御蕃是因为心情郁结,年三十九岁而亡,他所留下的两个儿子杨彩此刻为二十一,杨珍为十九岁。

而杨家老四杨御华时年四十三岁,正值壮年,掌握着杨家的私兵数百人,为了以防万一,自然没有同自己的三个兄长一块参见佟养量。

佟养量的话自然是对此表示质疑,杨家老大杨御荫只好开口说道:

“老四旧伤复发,正在府中静养……”

“静养?莫非阴谋观望?来人!”

佟养量的命令发出后,但见数名卫兵走进来听令,佟养量继续下令道:

“着游击杜应金率亲兵三百,去将杨家老四请到总兵府;另外,就烦请三位先在府中暂住,待事平之后,在下再登门请罪!”

佟养量挥挥手,几名卫兵立刻就上前将杨御荫三兄弟给缴械,然后押了下去。

却说这边得到“请人”命令的杜应金,心里惊慌不已,他明白佟养量让他这个“外人”来执行这个任务,如果顺利那还好说,如果不顺的话,等到他和杨家打起来,佟养量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他明白万一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关键的是他压根就不想与沂州城共存亡。

杜应金按照佟养量的命令,集合起亲兵队伍,一路上在心中将各种情况反复推演,思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派出亲兵在后探查,看看有无佟养量的心腹在后跟随而来。

不到一刻钟,他的亲兵返回,向杜应金报告佟养量果真派遣心腹将领单参率领数百人在后尾随。

杜应金心中烦躁,口中冷笑道:

“他娘的佟养量,果真是在防范我啊!”

杜应金因此在心中下定决心反正,率部赶到杨家后,立刻就单人进入杨府,告诉了值守的杨御华发生的事情,为了加大说服力,杜应金还刻意夸大了事实:

“杨四爷,佟养量怀疑你们杨家已经投靠了明军,杨大爷他们三人因此都已经被佟养量所扣留,目前生死未卜,佟养量还让我来赚你,但是某心向大明久已,不忍心为之,特来告知阁下,尽快早作打算!”

杨御华听完后恨恨地说道:

“我杨家世代忠良,只是因为先皇被俘,在无主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投靠清人,五弟因此心中郁结成疾,年纪轻轻便不治身亡。全族为清作战,牺牲重大,没有想到还是不受到信任,清贼竟然还想赶尽杀绝,真是可恨至极!”

“想好了就赶紧的吧,后面有佟养量的心腹将领单参跟着,杜某担心迟了的话,会被单参所怀疑。”

“嗯,好,我与北门守将杨逢春有远亲之谊,我先派人通知他,如果事有不谐,你我还可以从北门逃走。”

“那就太好了!”

杜应金和杨御华计议已定,便由杜应金率领部下,装作押解“五花大绑”的杨御华,走出了杨府,走了不到三百步,果真看到单参从旁边的巷道中走出来说道:

“杜将军办事果然靠谱,这么快就把杨四爷请出来了。”

杜应金连忙点头哈腰地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一切都是仰仗佟总兵之威而已,还清单将军在前方带路。”

“嗯……”

单参笑着刚刚转过头准备朝着前方转去,突然之间赶到一阵凉风从脑后袭来,单参下意识地低头躲避,后面的杨御华却突然“自解绳子”,反而将绳子套在了单参的脖子上,向后猛然一拉,就将单参给拽到在地。

单参的部下见状,连忙上前救援,却被杜应金率领亲兵给上前拦住,杨御华使出吃奶的劲来拉手中的绳子,单参挣扎了一会,很快就眼珠爆出、舌头伸长而死。

杨御华趁机大吼道:

“兄弟们,快随我去救人!”

杨御华带着家丁数百人,立刻就向着关押杨珍一行人的沂州州牢而去。

负责看守州牢的牢头名叫杨子山,本身就是杨御华的远亲,看到杨御华率众气势汹汹而来,知道情况有变,立刻下令打开牢房,将杨珍、毛邦贵和孙成功等人放了出来。

杨珍一行人从杨御华带来的人手中接过兵器,立刻就向着沂州城内的总兵府杀去。

而沂州城内燃起的大火,被城外的明军给看到,为了扩大战果,城外的明军统帅张应举率领明军精锐,加入到对清军的打击之中。

内外的变乱,令沂州城内一时之间大乱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