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载漪说完,见慈禧皇太后还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不说话。
接着他又说:“老佛爷,我们大清朝已经经历了二百多年,现在岂能拱手让给洋人随意欺凌羞辱。义和团已经把民心凝集起来了,现在正是我们利用义和团凝聚起来的民心,去抗击洋人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组织义和团神拳去灭洋人,就如同灭一条野狗那样轻而易举。老佛爷还再犹豫什么!”
端王载漪如此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说,自然使在场的人群情激愤,怒斥洋人的恶行。
当然,那些主和派现在谁也不敢再反对了,谁如果反对,谁就会背上卖国贼,狗汉奸的骂名。
此时的荣禄见大家都同仇敌忾,群情激愤,也不敢站出来说什么,他只是默默地看着慈禧皇太后。
慈禧皇太后见大家都是义愤填膺,慷慨陈词,为了抗击洋人欺辱大清国,愿与洋人做殊死搏斗。她的底气也足了。
慈禧皇太后看着群臣,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今天的形势大家也都看清楚了。外国列强提出这么苛刻的要求,大家都不答应,哀家也赞成各位的意见。为了大清社稷,我们现在不得不向洋人宣战。至于宣战后的结果,哀家现在也说不清楚。倘若宣战后,社稷不保,请各位大臣也不要错怪哀家的决策。这也是哀家同大家一起商议的结果。各位不能说哀家断送了大清的江山。”
慈禧皇太后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既然慈禧皇太后已有宣战之意,群官臣工自然得拥护慈禧皇太后的决定,得向慈禧皇太后表忠心,不能和慈禧皇太后意见不一致。
于是,端王载漪首先跪倒在地,大声说道:“老佛爷圣明,臣等愿意同心报国,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臣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端王载漪一说,其他群官大臣纷纷齐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臣等愿意同心报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时间,大殿之上,群官臣工热血沸腾,慷慨陈词,群情激愤。
慈禧皇太后看着跪在她面前的群官臣工,心情非常激动。
她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道:\"各位爱卿,既然大家抗击洋人的意志如此坚定,那就准备开战吧!但战争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众卿可有良策?\"
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启禀老佛爷,义和团士气高昂,人心凝聚,可令其充当先锋,对抗外敌。同时,我军应该加强军备,整顿军纪,以备大战。”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此外,还需要联合其他各地的义和团组织,共同抵御列强侵略。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向洋人求和。”
慈禧太后思考片刻后,说:“各位爱卿都所言极是。哀家即刻速速拟旨,命各地督抚积极备战。同时,哀家立刻派出使者,让使者出使各国,表明我国立场。尔等务必全力以赴,保我大清江山!”
慈禧皇太后说到这儿,停下来,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们,接着又威严地说道:“各位爱卿,此次宣战事关重大,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军事上的部署,还要注意外交方面的策略。”
她看着刚才进言的那两位大臣说道:“义和团虽然勇猛无比,但是毕竟缺乏必要的正规训练,我们还需要派专人专门加以指导和训练。另外,对于求和一事,还需慎重考虑,切不可轻易示弱。”
此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说:“太后,微臣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民心。老佛爷可发布告示,告知百姓此次宣战的缘由,以及朝廷的决心,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洋人,保家卫国。”
慈禧皇太后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你说的甚好!哀家同意你的说法。此外,户部需确保粮草物资的供应,兵部则负责整军备战。诸位应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共同防御和抵抗外敌!”
大臣们纷纷领命,并且信誓旦旦地承诺,愿意为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时间,朝堂上下,气氛紧张而严肃。
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众人都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
在紧张的氛围中,一名老将挺身而出,说:“老佛爷,微臣愿意率领义和团抗击敌军!效死沙场!”
慈禧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将军好气魄!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朝堂上,大臣们继续商议着战略细节,慈禧皇太后静静地听着,不时地插句话,提出她的见解和看法。
每个人都清楚,这场战争将决定清朝的命运和未来,他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保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这样才能使清朝不至于遭受洋人的任意践踏。
随着各项部署的落实,整个国家逐渐进入了战备状态。
人们期待着义和团和清军能够打败洋人的入侵,取得胜利,保家卫国。
然而,在其他人欢呼雀跃的背后,荣禄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他深知此次向洋人宣战,并非明智之举。大清国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此时的大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和洋人作战。此战一开,恐怕是难以取胜的。
但是,如今众人群情激愤,他也无法直言反对,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场战争不会给大清带来太大的灾难。
慈禧皇太后见群官臣工纷纷表示他们的忠心,颇受感动,于是问庆亲王奕匡说:“庆亲王,两国交战,总有一定的步骤吧。你说说,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庆亲王奕匡赶紧站出来说:“启禀老佛爷,臣以为现在请老佛爷派人去通知外国各使馆,让他们降国旗回国。”
慈禧太后思考片刻后,眼神坚定地说道:“那就按照庆亲王所说的去办吧。另外,派人告知义和团,做好战斗准备。”
散朝后,荣禄忧心忡忡地找到慈禧太后,进谏道:“老佛爷,微臣斗胆说一句,此举恐怕会激怒列强,引发更大的祸端。咱们还是慎重考虑这件事,谨慎行事,三思而后行。”
慈禧皇太后听了荣禄的话,沉默片刻,叹口气道:“荣大人,哀家也知道此次向洋人宣战,风险不小,危险很大。但是我大清朝若不奋起反抗,大清朝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荣禄听了慈禧皇太后的话,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此时他再多言也无任何意义,唯有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但愿战事顺利。
看着慈禧皇太后心意已决,荣禄再不好劝谏,只是心情沉重地离开了西苑。
在回去的路上,他心里暗暗地祈祷:“希望上苍保佑大清,让这场战争早日结束。”
荣禄回到府中,闭门谢客,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他在试图尽力去寻找一种应对当前局势的方法。
数日后,前线战报传来,义和团与外国联军展开了激战。尽管义和团士气高昂,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伤亡惨重。
慈禧皇太后得知战况后,焦虑不安。她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而此时的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两派剑拔弩张,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各国公使收到了清政府的通知,他们对此感到惊愕和愤怒。
西方列强原本就对中国虎视眈眈,这次清政府的行动更是给了他们侵略大清朝的借口。
不久之后,外国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名,正式向北京发起了进攻。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古老的京城,一场残酷的较量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