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群人乐呵呵的,就着自带的松针茶水,嚼着老白提供的免费干硬小饼干,在别墅里聊天打屁。

突然别墅大门被人猛地推开,一个中年男性大喊:“刚子!别在这儿听相声了,快跟我出去捡钱!”

“啥?现在还有什么好挣钱的路子吗?”

“最新政策,陈浩开始回收垃圾了!他出大价钱!”

“都收些啥啊?”

“主板、显卡,只要是电子设备,啥都收,快快快,好多人都去小区的住宅楼拣去了, 再晚就没啦!”

“卧槽!这不到处都是嘛!快走快走!”

“你们先去,我去营地里租个雪橇去,一会电话联系……”

转瞬间,别墅客厅里,又走了一大批人,只剩下寥寥数个,在那里悠哉的吃零食。

老白也收拾收拾出门了,毕竟搞事情也需要活动经费,还是先挣钱再说。

更多有脑子的人,组织起自己的贸易队,朝着记忆中的幸存者据点出发了。自己动手找,远没有发动别人找有效率。

他们大多是从粮库那边移民过来的难民。这些人灾前是销售、商贩,原本在粮仓社区的谋生手段,就是外出交易,再就业了属于是。

有些家底的,就向雪橇公司租用雪橇和雪橇犬,还有一些防寒装备。没钱的,索性就带着手电,沿着地铁线路探索。

当然,像是能源有限这种巨无霸集团,有自己的四轮轨道车,可以一次性长距离运输大量货物。

他们还没有在地铁隧道,遇到大规模的幸存者社群。

只有零散的小批难民,聚集在靠近城区的地铁站入口附近。而在深入的隧道内,虽然温度相对更高一点,但并不适合长期生存。

因为这里不像陈浩建的山洞那样,有通风系统。而且,就算是在隧道里面生活,还是需要生火取暖的。那样的话,会更快的消耗氧气,还会产生大量烟尘,很容易造成窒息、中毒的危险。

人少、短时间还好,如果长时间生活在隧道内,没有王工四轮轨道车上的氧气瓶,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缺氧昏厥进而致死。

那些难民,第一次接触到王工的四轮轨道车,双方都吓了一大跳。

看着小车耀眼的探照灯、严密的装甲铁板、和固定在小车四周的金属弩箭,难民们理智占了上风,高举双手简单交流后,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有些人当即就决定,沿着轨道,搬到森林公园社区定居。

但还有一些自由惯了的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并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一次,轨道小车带来了丰富的货物。甚至特意带来少量的自制面饼,和新鲜土豆。

这可让他们大开眼界,难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天寒地冻的环境下种土豆的。

听说这次他们是专门来交易的,难民们纷纷来了兴趣。

上次难民们瞧见驾驶轨道小车的人,在忙着拆卸地铁列车,他们也有样学样,在附近收集废弃金属,以便下次换点物资。

这次难民们得知,还可以用电子垃圾交换食物,他们更是激动不已。

附近能吃的、能烧的,早就被收集干净了,而这些贸易队要的电子零件,在这个曾经繁华的都市里,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大堆。这下又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了。

难民们的需求就很简单了,但凡是四轮小车带来的货物,都是抢手货。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粮食,其次就是生活用品。比如工程师们制作的柴炉,就非常受欢迎。

王工设计的柴炉,结实耐用,是用厚厚的钢板焊接而成。在寒冬末世里,柴火炉是非常重要的生存工具。

普通的篝火也不是不能取暖,但直接那么烧,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燃料消耗太快。好不容易收集的木料,没一会儿就烧完了。

木柴燃料用完了,又要去花费时间、消耗体力,频繁的收集燃料。消耗额外的体力,也就相当于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在缺衣少食的环境里,可是要命的麻烦。

他们也尝试过用铁皮柜自制柴炉,但那薄薄的铁皮不耐烧,用不了多久,不是被烧穿,就是烧变形无法使用。

而这些钢板柴火炉,在陈浩社区却是即将淘汰的产品。

住在别墅区的居民已经听到传言,能源公司正在制定通电方案。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线路、变压器、电表调整好之后,住在别墅区的居民,也能方便的使用电器了。

在这个社区里,使用电能可比烧燃料划算多了。

外出的居民随便拿出来点东西,都能换回大量电子零件,可谓各取所需。

大家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陈浩这几天,开始在营区院子里,测试热气球。

他用绳索拴住热气球的篮筐,防止失控。然后用鼓风机,把干瘪的热气球吹鼓,之后加热气球内的空气,不一会儿就能缓慢升空。

调节燃烧器的火焰大小,就能控制热气球上升、下降。简单试过几次,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陈浩带着妻子们,五个人在院子里玩的不亦乐乎,就当是团建了。

这可是人类两千年前就理解的飞行方式,那时候叫做孔明灯。

天文小组的任务也顺利完成。他们严谨起见,又额外花费很多天的时间,来验证预测的太阳高度角。

经过近一个月的观测记录,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的太阳高度角,和他们计算的数值,吻合的非常好,只有很小的误差,用作导航定位完全足够。最多也就差个几公里,问题不大。

这群人看陈浩最近一直在捣鼓热气球,又自发的开始推算灾后的风向规律。

根据他们的分析,现在地球被冰雪覆盖,相当于一个均匀的球体。海面和陆地的差别被抹平,气候更有规律可循。

他们推测,赤道附近还会存在未结冰的海面,那里热气流上升,在高空中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

向北的这股气流,随着受地球自转的偏转力影响,不断偏转,最终在陈浩所处的城市上空,北纬30度附近,偏转成西风,在这个维度的高空,绕着地球打转,无法继续北上。

由于来自于赤道的热气流,源源不断的补充,这股高空气流越积越多、越来越重,进而下沉来到地面。

其中一部分气流,向南边的赤道补充,在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东北信风。